(共21张PPT)
26 忆读书(第一课时)
读一本书,就像和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语文要素:
1.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2.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
人文主题: 读书明智
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散文家。99岁逝世,被称为“世纪老人”。诗集《繁星》和《春水》被人称为“春水体”;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儿童文学作品集《小橘灯》。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记叙文,写于1989年9月8日,当时作者已经是90岁的老人。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的读书经历,并向青少年传授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
读一读
shuāi
kān
suǒ
shù
zhǎn
xiàn
jiù
jīn
烦琐
书刊
衰老
述说
无限
斩断
舅父
津津有味
结构:左右结构
部首:臼
组词:舅舅 舅妈
书写指导:上部“臼”和中间“田”稍扁平。
舅
学习任务一: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哪些段落写了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圈画出相关的关键词句。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①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③
第2--10自然段:作者回忆了自己的读书经历和读书感受。
第1自然段:总起全文
第11-12自然段:总结全文,作者把“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赠送给少年儿童。
主要内容
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的读书经历和读书体会,最后把她多年的读书感悟告诉我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思考:作者在什么时间读了哪些书?有 哪些读书感受?在文中圈画出相关信息,或用表格梳理。
①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③
填一填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对这些书的感受或评价
七岁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1980年后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荡寇志》
《红楼梦》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西游记》《封神榜》现代文艺作品
精彩、烦琐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梳理信息的方法
1.圈画法: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关键词。
2.列表法:把找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3.归纳法:把信息归纳成几句话,批注在相应的段落旁。
......
学习任务三:
快速浏览2-9自然段,思考:作者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读书经历 对这些书的态度或评价 好书的标准
阅读时间 阅读时间
七岁 《三国演义》 津津有味、无限期待、引起对章回小说的兴趣。
《水浒传》 尤其欣赏、人物描写生动。
荡寇志 没有人物个性、索然无味。
十二三岁;中年以后 《红楼梦》 十二三岁时读,兴趣不大,人物使人厌烦;中年后再读,尝到其中滋味。
1980年以后 《西游记》 精彩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呻吟;有的满带真情深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能激发人阅读兴趣。
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耐人寻味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课堂小练笔:
我第一次读《三国演义》,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便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后来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仿照课文作者读《三国演义》的写作方法,请大家回忆自己读一本书的经历和感受,用一段话写下来。
课堂小练笔:
我读过《红楼梦》,刚开始读我很讨厌林黛玉的哭哭啼啼,再读时,我了解林黛玉悲惨的身世后,很同情,甚至为她最后的命运潸然泪下。
我读《西游记》,唐僧师徒的执著、不畏艰险、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我们能从头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努力去做了,就值得赞扬。
课堂小结
这节钟我们学习了《忆读书》,了解冰心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学会了运用梳理信息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相信你在这节课中肯定收获很大。你还想了解冰心的读书方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布置课后作业
给自己制定一份读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