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9 11:48: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
2.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3.知道鲁迅、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和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
4.通过分析文艺作品的背景和内容,提高鉴赏文艺作品的能力。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近代教育也经历了一个由传统步入现代,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转型过程,而完成这个历史性转变的时期正是民国。
——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新课导入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1)新式学堂的创办:阅读教材P125,完成表格
时期 新式学校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战争之后
百日维新期间
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北洋西学堂、南洋公学
京师大学堂
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
1895年,北洋西学堂正式创建,
1896年,北洋西学堂更名为北洋大学堂
南洋公学1896年(光绪22年)创建于上海
中国近代的教育改革是从洋务运动时期开始的,而不是百日维新时期。
作用: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培养了一些近代人才,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5月之前使用的旧名。作为戊戌变法的"新政"之一,学校创办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废除科举制:
605年,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建立。
经过:
①1901年,清政府决定从1902年开始,废除八股文;
②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③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材料二:《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堂一二年级课程与课时
材料一:明清时期,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答卷的文体,只限于八股文。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他们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2)废除科举制:
影响:
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2、新闻业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创办了许多供在华外国人阅读的外文报刊。
(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1)背景:
《申报》原名《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 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3)民国时期著名的报纸:
天津的《大公报》 上海的《新闻报》 延安的《解放日报》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新闻业的发展
(4)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上海的《东方杂志》 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 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
这些新式的报刊,报道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分析国内时局。它们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5)影响: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2、新闻业的发展
这么多新式报刊,如何刊印发行呢?
商务印书馆的创办
1897年创办了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
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
影响: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发行进步书刊的阵地。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工具书
二、 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成就】
作者 作品 作者 作品
鲁迅 老舍
郭沫若 徐悲鸿
茅盾 聂耳
曹禺 洗星海
巴金
《狂人日记》《阿Q正传》
《女神》
《子夜》
《雷雨》
《家》
《愚公移山》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骆驼祥子》
鲁迅
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阿Q正传》,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齐白石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齐白石的虾
徐悲鸿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田横五百士》
聂耳
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代表作品
《黄河大合唱》
冼星海
主题:
抗日救亡
文学艺术的成就
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作者 作品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 《暴风骤雨》
大型歌剧 《白毛女》
丁玲
3.影视艺术的发展
20世纪初,西方发明的照相和电影传入中国。
早期照相机
慈禧太后照片
②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在上海拍摄的《歌女红牡丹》
①第一部无声电影——1905
年在北京拍摄的《定军山》
电影
从“无声”到“有声”
赵丹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十字街头》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于1937年,是现实主义电影艺术家沈西苓的代表作。影片描写处于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的30年代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旁徨和挣扎,提出正视现实,冲破个人象牙之塔,离开旁徨的十字街头,走向革命的时代要求。
电影
周璇
电影
《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1937年出品的剧情片,由赵丹、周璇等主演。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
《渔光曲》,1934年首映。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影片讲述的渔民小猫,小猴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故事,令人潸然泪下。
1935年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电影
1.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最早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五四运动时期
A
2.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B
检测提升
3.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D
4.文艺作品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反映,也体现了时代精神。下列作品中能够反映出抗战精神的是( )
①《愚公移山》 ②《 义勇军进行曲》 ③《 黄河大合唱》
④《狂人日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A
二次达标
1.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山西举人同时亦是塾师(旧时私塾中的教师)的刘大鹏在听到某个消息不久后在日记中写道:“士心涣散,有子弟皆不作读书想,别图他......据此判断,该“消息”是( )
A.帝制终结 B.兴办洋务
C.民国建立 D.废除科举制
D
2.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新式出版机构。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 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齐白石 B.茅盾 C.徐悲鸿 D.鲁迅
B
D
4. 优秀的歌曲作品能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心声。《义勇军进行曲》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抗日救亡 D.和平建国
5. 1942 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创造出一.批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如( )
A.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 B.赵丹的《马路天使》
C.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D.郭沫若的《女神》
C
A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止
报纸报刊《申报》《新青年》等
出版业:商务印书馆、新华书店等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鲁迅《狂人日记》等
美术:齐白石、徐悲鸿
歌曲:聂耳、冼星海
电影:《定军山》《歌女红牡丹》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