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14:5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 《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4.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认识“戎”“诸”等4个生字,会写“戎、尝”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能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课件出示课文题目(王戎不取道旁李),提问: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 (二)王戎是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戎”由“戈”和“十”两部分组成,“戈”代表兵器,“十”代表铠甲,合起来是指武器。
(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主人公王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学习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字“戎、尝、诸、竞、唯”。指名学生读,齐读。 2.识记生字。“诸”在本文中意思是“众”。“竞”的意思是“争着”,可以组词“竞争、竞选、竞赛”等等。 (二)回顾文言文学习方法。 我们之前学过《守株待兔》《司马光》等文言文,请大家回忆一下,学习文言文都有什么好办法?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课文读正确、流利,熟读成诵,不理解的词语看注释,等等。 (三)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好停顿。 2.怎样给课文正确划分节奏?同桌互相交流。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教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三、把握内容 (一)借助课文注释,理解课文的意思。
1.尝:曾经。 2.多子折枝:果实多得把树枝压弯了。 3.诸小儿:众多小孩。
4.竞走:争着跑过去。 5.唯:只有。 6.信然:的确如此。 (二)理解三个“之”的意思。
1.竞走取之:李子。
2.人问之:王戎不去摘李子这件事。
3.取之:李子。 (三)小组交流,说说课文的大意。 (王戎七岁的时候,和一群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树上结满了李子,枝条都压弯了。小朋友们争先恐后跑过去摘,只有王戎站着不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棵树长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大家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四)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1.同桌互相讲故事。 2.学生上讲台复述故事,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质疑探究
(一)提问: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二)小组讨论探究,小组代表汇报。 (好的东西,肯定会为人所知道。道边的李子如果成熟,自然会有人去摘着吃。如今,树上结满了李子,却没有人去摘,说明李子一定是苦的。)
(三)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
(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仔细观察,善于思考,不能盲从,避免错误,少走弯路。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5.王戎不取道旁李 观察仔细 王戎 善于动脑筋
教学反思 在最后的教学环节,还可以设计较开放的话题:读了这个故事,你联想到了谁?引导学生联系类似故事进行拓展,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