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第5课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学习目标:
1.能够列举典型的文化现象,说明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印第安文化的特色;
2.说明古代印度、朝鲜、日本、印第安文化的形成原因;
3.理解古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宗教:
婆罗门教是种姓制度的理论和宗教基础
(1)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
评价:婆罗门教在种姓制度下维护了等级秩序和奴隶主贵族(婆罗门、刹帝利)阶层利益,有利于维持统治及社会安定。但也制造种姓隔离,导致了社会矛盾加剧,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为日后佛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今天种姓制度虽被废除,但种姓观念在印度民众中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当今印度社会的和谐发展。
印度雅利安人向恒河流域转移,印度文明的中心也从印度河流域转移到恒河流域,史称吠陀时代(约公元前1500-前600年),也称恒河文明或印度雅利安文明。
主要经典:四《吠陀》
核心教义:种姓制度
三大纲领:吠陀天启
祭祀万能
婆罗门至上
四吠陀
《梨俱吠陀》
《娑摩吠陀》
《夜柔吠陀》
《阿达婆吠陀》
一 古代印度文化
婆罗门(第一等级)
吠 舍(第三等级)
刹帝利(第二等级)
首陀罗(第四等级)
祭司、贵族
国王、武士、官吏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掌握神权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做最差的职业
种姓制度
被征服者和贫困破产的人
统
治
阶
级
被统
治阶级
种姓制度特点:①贵贱分明、②职业世袭、③法律、宗教地位不平等 ④实行种姓内部通婚制
种姓制度实质:等级制度
几乎生活中每一行为,连洗澡穿衣在内,都有着一套宗教仪式,在每一个虔诚的家庭,每天都得崇拜私有的特别神祗和礼敬祖宗,对印度人来说,宗教实在是家庭中仪式之遵行,而不是庙里的盛典——那是要在节日才举行的。
婆罗门教:约形成于公元前7世纪,也是印度教的古代形式,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教义,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和宗教基础。
(2).婆罗门教:
婆罗门教为种姓制度提供了理论与宗教基础。
艺 术
宗 教
文 学
数 学
印 度 教
产生时间
原 因
主 张
公元前6世纪。
①种姓制度与婆罗门教的存在;
②公元前6世纪,印度社会矛盾尖锐;
③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得到许多人的支持。
“众生平等”“因果缘由”来世福报“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4世纪时,在古代婆罗门教的基础上,印度教开始兴起。后来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3)佛教
释迦摩尼
创立者
(4)印度教:
印度教是现在印度的主要宗教。它起源于婆罗门教。印度教直接宣扬世袭等级制度,把种姓制度作为核心主张,婆罗门享有至上的权威,要求教徒严格遵守种姓制度。印度教吸收了婆罗门教的主要经典和信仰,融合了印度各地的诸多原始信仰,因而广泛流行。
2.文学:四《吠陀》
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定型于2—4世纪,集中反映了古代印度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成就。
3.艺术:艺术多与宗教有关,佛塔、石柱和石窟是佛教艺术的代表。
4.数学: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
印度国徽
阿育王石柱
7
印度文化特点及成因:
材料三:公元前9世纪恒河中游开始得到迅猛发展,取代印度河,成为印度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心。那里雨量充沛,光照时间长,树木参天,经冬不凋,自然界这种浓郁得过剩的生命力,启发了土著民对生命不死轮回问题的思考。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印度文化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特点:
宗教性;
多样性;
包容性;
辐射性。
以诗代史;
成因:
①灾害频繁,使得人们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神的信仰特别强烈;
②恒河流域草木常青引发了印度先民对生命不死轮回的思考;
③外来民族频繁入侵的影响。
8
影响:
(1)东南亚地区(影响最大):
①印度的语言、文字、艺术、思想、建筑、宗教以及风俗习惯等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渗入东南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③南传佛教的经典主要用古代印度的巴利文书写,对东南亚国家的文字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思考】古代印度文化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3)印度的十个数字符号经阿拉伯人传到了西方。
(2)对中国: 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文艺等产生深刻影响。
柬埔寨“吴哥窟”
佛教传播
详其文字,梵天所制,原始垂则,四十七言。遇物合成,随事转用,流演枝派,其源浸广。因地随人,微有改变,语其大较,未异本源。
——玄奘、辩机《大唐西域记校注》卷2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吸收、发展
7C末
新罗初步统一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
10C初
14C末
16C末
王建建立高丽王朝,仿唐朝制度
李成桂自立为王,建立朝鲜迁都汉城
中(明朝)朝联军抗击日本侵略
青铜器 铁器 (器物)
BC5世纪前后
瞻星台(天文)
《三国史记》(史学)
12C
15世纪中期
《高丽史》(史学)
朝鲜本民族文字(文字)
吸收中国文化:佛道儒、典章制度、文字、学术和风俗习惯、史学等。
发展本民族文化:文字、音乐、舞蹈特色鲜明。
1、古代朝鲜文化
二、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吸收、发展
2、古代日本文化
秦汉时
冶铁、水稻种植技术带至日本
孝德天皇“大化改新”
中央集权制开始瓦解,庄园出现,武士集团增强
源赖朝建立“镰仓幕府”
646年
10世纪
12世纪末
17世纪末
德川幕府闭关锁国
神道(宗教)
BC3世纪
天皇制度(制度)
7世纪
武士道(思想)
《万叶集》4C-8C 日本最早诗歌总集(文学)
紫式部《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杰作(文学)
大和绘(绘画)
浮世绘(绘画)
平假名(草体)+片假名(楷体)8C中叶(文字)
吸收中国文化:北传佛教、汉字、制度、儒学、建筑等
发展本民族文化:武士道、美学、文字等
思考:为什么朝鲜、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如此之大?
汉字楷书、草书与平假名对比
知识拓展
武士道:随着武士阶层崛起,神道融合北传佛教等文化,逐渐形成武士道。武士所遵守的道德原则被称为“武士道”,其核心是忠、仁、勇。德川幕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为武士道思想增添了儒家伦常观念,强调武士的责任和义务。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哲学。
在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之后,武士道经历了一次畸变。武士道作为传统封建制度的精神规范,却在日益法西斯化的国家军队中找到了安身立命之所,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
“花数樱木,人数武士”
1、地理环境及代表
①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美洲与其他大陆
几乎处于隔绝状况。
③代表文化: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②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
崇拜自然神
建筑金字塔,用于祭祀神灵和观察天象
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发明了“玛雅历”
创造出20进制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
2、具体内容
(1)玛雅文化
建造长达数千米的驿道和宏达的太阳庙
会使用麻醉剂,能进行人体解剖
制定太阳历和太阴历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
2、具体内容
(2)印加文化
印加文化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3)、阿兹特克文化——铜器、图画文字、陶器、石雕等
特征:特色、独立发展
①锻造铜器:采用天然铜锻造铜器。
②图画文字:使用图画文字记录重要事件。
③制作:制作的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都非常精美。
阿兹特克的图画文字
15世纪阿兹特克的太阳历雕刻
阿兹特克人发明“浮动园地”,扩大了耕地面积,拥有相当完备的灌溉体系和施肥技术,能够识别1200多种动植物和矿物。
特诺奇蒂特兰是阿兹特克帝国的首都,传说特诺奇蒂特兰建于一座湖泊之上,该城拥有复杂的堤道和排水系统.
P31学思之窗:
在白人踏上美洲几个世纪前,危地马拉、墨西哥和安第斯高地的印第安人已经拥有几乎具有一切文明特征的较高的文化。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会为发展中南美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相媲美。
——[美]伯恩斯、拉尔夫著,罗经国等译《世界文明史》第3卷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对印第安文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欧洲殖民者的入侵打断了美洲印第安文化独立发展的进程
3.西班牙的殖民侵略对美洲印第安文化影响几乎是毁灭性的
4.大批印第安人死于虐待、屠杀和传染性疾病,使得美洲居民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为解决种植园劳动力不足,黑奴输入)
5.非洲的音乐、舞蹈等文化在美洲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殖民地时期拉美文化的混合结构。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习近平
古代亚欧非与美洲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她们一起展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源多元面貌。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17
古代印度文化
古代朝鲜与日本文化
美洲印第安文化
宗教
文学
艺术
数学
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雅利安人建立
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的情况下产生
印度教:在婆罗门教的基础上产生
古代朝鲜文化
古代日本文化
朝鲜文化成就
古代朝鲜与中国的文化交流
神道与武士道
文学:诗歌《万叶集》小说《源氏物语》
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古代文化的影响
玛雅文化
阿兹特克文化
印加文化
玛雅历
20进制
锻造铜器
制作陶器
太阳历和太阴历
建筑:法隆寺
绘画:大和绘和浮世绘
《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
佛教艺术
创造了0~9数字符号
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