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希中学2014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语文试题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恣(suī)______ 怅(wǎng)______ 浮想(lián)_____翩 (jiǎo) 揉造作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温泉寺的俏壁上,刻着斗大的四个字:“山泉水暖”。因为温泉的滋润,苍劲挺秀的大字上长了青苔,使温泉寺显得更加古雅质朴。在温泉的石室周围,水气蒸腾,温暖湿润,花草繁茂。既使是在深秋初冬,草丛仍然清翠,鲜花仍然明艳。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晓战随金鼓, 。 (李白《塞下曲》)
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 ( 《凉州词》)
③绿杨烟外晓寒轻, 。 (宋祁《木兰花》)
④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 》)
⑤月黑雁飞高, ____________________。 (卢纶《塞下曲》)
⑥蒹葭凄凄, 。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蒹葭》)
⑦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 。 (《关雎》)
⑧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4、结合名著《格列佛游记》,回答问题。(5分)
①小人国有两种宫廷游戏,其中棍技表演的前三名获得者将分别获得什么奖赏?(3分)
[答]
②格列佛离开大人国时,带走了哪些奇异的东西?请至少列举其中的四件。(2分)
[答]
5、结合“气象物候”专题知识,完成以下题目。(3分)
(1)请你写出两句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的古诗词。(1分)
[答] ______ __ __,____ ___。
(2)古诗中出现过很多的“燕”与“雁”, 在默写古诗词名句时,有的同学不能正确区别“雁”与“燕”而出现误写。其实这两种意象在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是不同的,它们的去离也与物候有关,请看下面诗句,写出你的探究。(2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的探究结果】“燕”大多与 有关,“雁”则大多用来表达诗人 的情感。(2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6-10题。(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
A. 好鸟相鸣 B. 猛浪若奔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C. 天山共色 D. 猿则百叫无绝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口技》) 以为妙绝(《口技》)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中的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现象?(2分)( )
A、互相轩邈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C、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D、惟吾德馨(《陋室铭》)
8、“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写出了江水的清澄宁静,《小石潭记》也有通过“游鱼”描写
潭水清澈见底的句子,请默写出其中的一句。(2分)
[答]
9、请从内容、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划线句。(3分)
[答]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再为誊录,略无愠色。
[答]
②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答]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9分)
哲尔赛的旅行成了我们的心事,成了我们时时刻刻的渴望和梦想。后来我们终于动身了。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正如那些不常旅行的人们一样,我们感到快活而骄傲。
父亲忽然看见两位先生在请两位打扮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一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拿小刀一下撬开牡蛎,递给两位先生,再由他们递给两位太太。她们的吃法很文雅,用一方小巧的手帕托着牡蛎,头稍向前伸,免得弄脏长袍;然后嘴很快地微微一动,就把汁水吸进去,蛎壳扔到海里。
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11、文中写出了父亲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以父亲的口吻描摹出来。(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12、下面的句子都用到了“终于”这个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
作用。(4分)
①最后我父亲终于说:“你船上有一个卖牡蛎的,那个人倒很有趣。您知道点儿这个家伙的底细吗?”
②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 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故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3、优秀文学作品一般不会出现无关紧要的闲笔。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很细致地描写两位太太吃牡蛎的动作?(3分)
[答]________ __ _________ __________
阅读《谈影响力》,完成14-16题。(7分)
谈影响力(查一路)
①不是只有明星或政坛人物,可以左右潮流或掌控政局,我们普通百姓,也都有各自的影响力。只是普通百姓的影响力,往往不够显性,或者不常在荧屏前暴露,不够闪光和耀眼。但千万别忽视了普通人的影响力。
②邻国的一位农学博士20世纪80年代来中国种树,每天在中国的恩格贝种树10小时,一直种到97岁。在他的影响下,日本有7300名志愿者来到恩格贝种下树木300万棵,染绿黄沙4万亩。1个人,20年,让茫茫的沙漠一角,奇迹般地冒出绿洲——这就是影响力。
③日常生活中,一个人不经意的行为或者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足以影响一件大事。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不细心体察,你就很难发现。
④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的一个大婶的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跑掉过。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随身物品。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B城的税务部门每年也因此收到上亿元的税收,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
⑤我儿子每次饭前便后都很认真地用洗手液洗手。有时候时间紧,我就试着和他商量:就不能稍微马虎一点吗?他很果断地摇头:这怎么可能,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养成了习惯!可想而知,这就是一位幼儿园老师的影响力。在有些人的意识中,幼儿园老师不就是带孩子玩玩嘛,有那么大的影响力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她们的教育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行为习惯。 (摘自2012年4月28日《湘声报·芙蓉》,有删改)
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答]
15、第③段“这种影响力往往是隐性的的”一句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2分)
[答]
16、第④段是怎样证明中心论点的?请简要分析。(3分)
[答]
阅读《雪梨的滋味》,完成17—20题。(15分)
雪梨的滋味(林清玄)
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水果里,我最喜欢的是梨;梨不管在什么时间,总是给我一种凄清的感觉。我住处附近的通化街,有一条卖水果的街,走过去,在水银灯下,梨总是洁白地从摊位中跳脱出来,好像不是属于摊子里的水果。
总是记得我第一次吃水梨的情况。
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水果四季不缺,可是像水梨和苹果却无缘会面,只在梦里出现。我第一次吃水梨是在一位亲戚家里,亲戚刚从外国回来,带回一箱名贵的水梨,一再强调它是多么不易地横越千山万水来的。我抱着水梨就坐在客厅的角落吃了起来,因为觉得是那么珍贵的水果,就一口口细细地咀嚼着,没想到吃不到一半,水梨就变黄了,我站起来,告诉亲戚:“这水梨坏了。”
亲戚虽一再强调,梨削了一定要一口气吃完,否则就会变黄的;但是不管他说什么,我总不肯再吃,即便水梨的滋味是那么鲜美。我的倔强把大人都弄得很尴尬,最后亲戚笑着说:“这孩子还是第一次吃梨呢!”
后来我才知道,梨的变黄是因为氧化作用,私心里对大人们感到歉意,却也来不及补救了。从此我一看到梨,就想起童年吃梨时令人脸红的往事,也从此特别喜欢吃梨,好像在为着补偿什么。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旧俗,就是梨不能分切来吃,因为把梨切开,在乡人的观念里认为这样是要“分离”的象征。我们家有五个孩子,常常望着一两个梨兴叹,兄弟们让来让去,那梨最后总是到了我的手里,妈妈的理由很简单:因为我身体弱,又特别爱吃水梨。
直到家里的经济好转,台湾也自己出产水梨,那时我在外地求学,每到秋天,我开学要到学校去,妈妈一定会在我的行囊里悄悄塞几个水梨,让我在客运车上吃。我虽能体会到妈妈的爱,却不能深知梨的意义。直到我踏入社会,回家的日子经常匆匆,有时候夜半返家,清晨就要归城,妈妈也会分外起早,到市场买两个水梨,塞在我的口袋里。我坐在疾行的火车上,把水梨反复地摩挲着,舍不得吃,才知道一个小小的水梨,竟是代表了妈妈多少的爱意和思念,这些情绪在吃水梨时,就像梨汁一样,满溢了出来。
记得爸爸说过一个故事,他们生在日本人盘踞的时代,他读小学的时候,日本老师常拿出烟台的苹果和天津的雪梨给他们看,说哪一天打倒中国,他们就可以在山东吃大苹果,在天津吃天下第一的雪梨。爸爸对梨的记忆因此有一些伤感,他每逢吃梨就对我们说一次这个故事,梨在这时很不单纯,它有了国仇家恨的滋味。日本人为了吃上好的苹果和梨,竟用武士刀屠杀了数千万中国同胞。
有一次,我和妻子到香港,正是天津雪梨盛产的季节,很多梨销到香港,香港卖水果的摊子有供应“雪梨汁”的,一杯五元港币。在我寄住的旅馆楼下正好有一家卖雪梨汁的水果店,我们每天出门前,就站在人车喧闹的尖沙咀街边喝雪梨汁;雪梨汁的颜色是透明的,温凉如玉,清香不绝如缕,到现在我还无法用文字形容那样的滋味;因为在那透明的汁液里,我们总喝到了似断还未断的乡愁。
天下闻名的天津雪梨,表皮有点青绿,个头很大,用刀子一削,就露出晶莹如白雪的肉来,梨汁便即刻随刀锋起落滴到地上。我想,这样洁白的梨,如果染了血,一定会显得格外殷红。我对妻子说起爸爸小学时代的故事,妻子说:“那些梨树下不知道溅了多少无辜的血呢!”
可惜的只是,那些血早已埋在土里,并没有染在梨上,以至于后世的子孙,有许多已经对那些梨树下横飞的血肉失去了记忆。可叹的是,日本人恐怕还念念不忘天津雪梨的美味吧!
水梨,现在是一种普通的水果,满街都在叫卖,我每回吃梨,就有种种滋味浮上心头;最强烈的滋味是日本人给的:他们曾在梨树下杀过我们的同胞,到现在还对着梨树喧嚷。满街过往的路客,谁想到吃梨有时还会让人伤感呢?(选自《飞越蓝天的白云》,有删节)
17、文章以“雪梨的滋味”为题,有何作用?(4分)
[答]
18、在作者笔下,梨已经不是一种普通的水果。请简要概括作者与梨有关的经历及品尝到
的丰富滋味。(4分)
[答]
19、文中写爸爸讲雪梨故事一段是否离题?为什么?(3分)
[答]
20、揣摩文章最后一段在内容和结构上起着什么作用?(4分)
[答]
第三部分(60分)
20、什么样的美丽是别样的美丽呢?思念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孤独是一种别样的美丽;失去是一种别样的美丽;流泪的妈妈有一种别样的美丽;爸爸恼人的呼噜声有种别样的美丽;一直疏忽的风景有种别样的美丽……最好突出平凡中的不平凡,厌恶中的喜欢,痛苦中的快乐……
请以“别样的美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诗歌除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200
300
400
500
600
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