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凸透镜成像规律
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注意】
①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焦点处。
②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焦点处。
③不论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大。
【总结】透镜成像的两个“一定”:
①实像一定都是倒立的,像和物体处在透镜异侧,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用光屏承接。
②虚像一定都是正立的,像与物体处在透镜同侧,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只能用眼睛直接观看。
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倒来虚像正。
二、人的眼球,近视眼和远视眼
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向外出,焦距变小,折光能力过强。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成 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
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将光发散,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
远视眼成因:晶状体拉长,焦距变大,折光能力过弱。
成 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远处物体清晰,看近处物体不清晰。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色 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不管是近视、远视还是正常的眼,视觉的形成部位不是眼睛,而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原理
(1)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本质是光的折射。
(2)成像光路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2.实验器材与装置
(1)光屏的选择:宜选用表面粗糙的白屏,使各种色光均能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恰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3.实验操作
(1)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于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凸透镜光心到光斑的距离就是焦距;
也可以利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一一性质来测量焦距。
(2)物距控制:分别探究u>2f、u=2f、f(3)实像与虚像的判断:可以成在光屏上的是实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是虚像。
(4)当观察到凸透镜成虚像时,移去光屏,从光屏-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所成的像。
(5)光路的可逆性:成清晰实像时,对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实像。
(6)换用半块透镜或用纸遮挡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能成完整的像。
4.实验分析和故障处理
(1)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①烛焰在焦点上或在焦点以内;
②凸透镜焦距过大(凸透镜的焦距不能大于光具座长度的四分之一);
③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2)蜡烛变短时的现象及处理: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此时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
5.数据分析
数据表格设计:焦距、物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像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等。
例1、“方寸天地纳寰宇”描述了小小眼球可尽观广袤世界。下列能够解释眼球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例2、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处时( )
A.光屏在“Ⅰ”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B.光屏在“Ⅱ”区域内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C.在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倒立的像
D.在光屏上得到的是缩小、正立的像
例3、小金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0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像间距逐渐变小
例4、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新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
(1)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小科将水透镜换成普通凸透镜后继续做凸透镜成像实验,人站在凸透镜的位置,向左观察到发光的物体是一个“R”型的LED灯,当他向右观察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是 。(选填字母)
1.如图是支付宝刷脸支付功能。对准手机屏幕,摄像头会进行识别,免去了很多繁琐的步骤。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刷脸的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B.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C.镜头所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D.若镜头焦距为 10cm,为了能形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20cm
2.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 )
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
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
3.小宁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两个实验中,分别把一个不透明且不光滑的挡板放在如图甲、乙所示的位置,则( )
A.两个实验的挡板上均不能出现蜡烛的像
B.两个实验中,小宁均不能看到蜡烛的像
C.只有乙的挡板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能看到像
D.甲、乙的挡板上均能出现蜡烛的像且小宁均能看到像
4.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光屏上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幻灯机就是应用了此原理
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光屏上仍能成像
C.实验用的透镜焦距可能为10厘米
D.移动蜡烛向凸透镜靠拢,调节光屏可看到像变大
5.小金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首先按图完成仪器安装,图中F点是1倍焦距处,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3)她再次把蜡烛移到B点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看到这个像,观察的方法应是________。
6.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____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______。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1.“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制作了一个水球,通过水球可看到一个像(如图甲),往水球内注入气体,在水球中央形成一个气泡,结果同时形成两个人像(如图乙)。下列关于图乙两个像的形成原因解释正确的是( )
A.只有正立虚像是凸透镜成像
B.只有倒立实像是凸透镜成像
C.正立虚像、倒立实像都是凸透镜成像
D.正立虚像、倒立实像都不是凸透镜成像
2.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光屏是用表面涂有白漆的铁板制成。小科把“F”发光物置于离凸透镜13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小科看到光屏上像的形状和大小分别是( )
A.、放大 B.、放大 C.、缩小 D.、缩小
3.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B.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C.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增大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D.减小投影灯离地距离,适当减小镜头到广告片距离
4.如图是二维码扫描收银盒,它是一种影像式移动支付装置,其扫描摄像头为焦距等于5厘米的凸透镜,将二维码放置在扫码区则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成像实验模拟收银盒成像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位置固定,当发光的小灯泡放在40cm刻度线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能呈现一个面积大小不变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10.0 cm。
(2)在图乙中,小明拿来一副眼镜,将其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的镜片是 凹 透镜。
答案及解析
例1、人的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u>2f(或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A、图中,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图中,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例2、解:凸透镜焦距是15cm,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15cm刻度线位置时,物距为50cm﹣15cm=3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在1倍和2倍焦距之间,即在光具座的65cm﹣80cm之间可以找到清晰的像。
综上所述,只有选项A的说法正确。
故选:A。
例3、解:A、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u=v=2f=16cm 时,所以f=8cm,故A错误;
B、当u=12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
C、当u=20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C正确;
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逐渐增大,根据凸透镜成的实像时有: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像距逐渐减小,从v>2f到f<v<2f,但像距只能接近1倍焦距,而不能等于或小于1倍焦距,所以物像间距先变小后变大,如下图所示:
故D错误。故选:C。
例4、解: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并且能在光屏上成实像,所以物距一定是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向右移动蜡烛,即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应该变大,即光屏应该向右移动,才能使得像清晰,但若保持光屏和透镜不变,仍使得像成在光屏上,即需要让凸透镜的会聚能力增强,即需要让凸透镜变厚,故应该向内注水;
(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与物体左右相反、上下也相反,但由于人是向右观察光屏上的像,所以R的像应为C。
故答案为:(1)缩小;注水;(2)C。
1.解:AB、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错误,B正确;
C、“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C正确;
D、当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故D正确。
故选:A。
2.解: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此时的物距变小,像距会变大,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需要增大眼睛晶状体对光的偏折能力,即要增大晶状体的凸度,使得焦距变短,故A正确。
故选:A。
3.解:由图可知,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图中眼睛透过凸透镜往蜡烛方向观察,因为虚像是光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所以在图乙处放置木板对看到虚像不产生影响,即在乙处能看到像;在图甲处木板放置在平面镜前面,挡住了小宁的视线,即在甲处不能看到像,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解:
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的是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就是应用了此原理,故A错误;
B、若只将光屏和蜡烛位置互换,根据光路可逆可知,光屏上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由图可知,u=30.0cm>2f,所以f<15cm;2f>v=15cm>f,所以15cmf>7.5cm,所以15cm>f>7.5cm,故C正确;
D、移动蜡烛向凸透镜靠拢,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正确。
故选:A。
5.(1)上
(2)右
(3)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
【解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
【解答】(1)根据光线过凸透镜的光心不改变方向,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2)蜡烛放在A点,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像距大于2倍焦距,因此要把光屏向右移动。(3)B点位于1倍焦距之内,所以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且此时像与物同侧,即都在凸透镜的左侧,所以要从凸透镜的右侧透过凸透镜去观察。
6.物距 10.0 照相机 增大 大于 小于
【解析】 (2)图甲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20.0cm-10.0cm=10.0cm。(3)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物体在10cm处时,物距为50cm-10cm=40cm,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原理。
1.解:由图甲可知,水球相当于是一个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乙可知,内圈相当于变成了两个凹透镜的组合,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正立的虚像,成正立、缩小的虚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解: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距u=13cm,满足2f>u>f条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由图可知,光源“F”开口向里(即垂直于纸面向里),因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像与物体的左右、上下相反,所以,在光屏前面看到的字母“F”是开口向外的(或开口向右),即像的形状应该是“”,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3.解:屏幕上的像的大小不取决于屏幕的大小,而是取决于物距和像距,要使像更大一些,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增大投影灯离地距离,同时减小广告片与镜头的距离;故只有B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4.解:
将二维码放置在扫码区则可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说明此时的物距要大于二倍焦距(已知f=5cm),所以物距大于1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在5cm~10cm之间),
A图中物距等于10.0cm=2f,B图中物距等于5.0cm=f,D图中物距为12.0cm>2f,但其像距为17.0cm>2f,所以ABD不符合题意;
C中的物距等于12.0cm>2f,像距为8.0cm,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1)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可知,当发光的小灯泡距离透镜为50.0cm﹣40.0cm=10.0cm时,在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发现光屏上始终是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说明小灯泡位于凸透镜的焦点处,该透镜的焦距f=10.0cm;
(2)将眼镜靠近凸透镜左侧,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向右移动光屏又发观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的镜片,对光线起了发散作用,则为凹透镜。
故答案为:(1)10.0;(2)凹。
2023浙教版科学中考第一轮复习--物理模块(四)
凸透镜成像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