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6张PPT。语文:1.1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 课件2(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赏析】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的醇美艺术特色。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思考】 请以此诗为例,简要赏析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高考真题示例知能优化演练美文佳作欣赏第一节课堂互动探究习题答疑解难课堂互动探究[文脉·探究]
1.什么叫“语系”和“语族”?狭义的现代汉语指的是什么?
【提示】 不同的语言往往有共同的“祖先”,若干语言因为有“亲属关系”而组成一个“家族”。其中最大的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个“语系”,小一点的具有亲属关系的语言属于同一个“语族”。狭义的现代汉语则是指“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什么是“语言”?语言的“三要素”是什么?
【提示】 (1)语言是一定语音和一定语义的结合体,是作为社会交际工具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语言的“三要素”。其中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负载语句内容的基本材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则和运用规律。3.请举例(用图表)说明“语言”“语系”“语族”的关系。【提示】
4.“天津的王八很多!”
“同学们,你们说一说,到天津快半年了。你们对天津有什么印象?”
“老师,天津的汽车很多。”一位古巴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自行车很多。”一位越南女生说。
“老师,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好吃!”一位乌克兰男生说。
“老师,天津的王八很多!”一位韩国男生说。
“什么?你说什么?”老师大惑不解,“你到前边来,把这句话写在黑板上。”韩国学生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7个工整的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韩国男生的回答是由于汉语的同音词因音调不同造成的,你认为韩国男生写的七个字可能是什么?
【名师点拨】 天津的网吧很多。5.结合语言的三要素,谈谈现代汉语有哪些特点?
【名师点拨】 [细剖·深析]
[楼主]
有关网络用语对学生的影响,近来不断被老师和家长提起。有人把网络语言概括为“网络语言=汉字+数字+符号+外文+其他”。对此,你有何看法?[沙发]
网络语言,属于一种社会方言。是特定社会群体约定俗成、自我确认、互相认同的标志,是特定群体之间使用的交际工具。这种夹杂了数字代码、外语字母以及谐音假借文字写成的网语,简单方便,能快捷迅速地把思维和情绪变成语言符号,深受青少年网友热爱不足为奇。[板凳]
这种不伦不类的语言一旦进入共同语,会造成对语言的污染。
[三楼]
这种网络语言很可能会带来汉语的革命,就像上世纪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简化字取代繁体字一样,给汉语言文字带来巨变。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和网络使用者日渐增多,网络语言必然要在特定群体中小范围流行,进入社会共同使用的语言之中。当众多网友在报纸杂志作文书信中使用这种语言的时候,它就会进入全民语言。对有生命力并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收入现代汉语;对那些难理解、不健康、不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应该加以抵制。[整体·感知]习题答疑解难一、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从一个外国人的评论中看出汉语的一些特点。要结合自己学过的外语,举出汉语和外语不同特点的各种实例。参考答案:汉语的特点包括:汉语以语序、虚词等为主要的语法手段,而不是以词的形态变化为主要语法手段;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音节的声调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汉语有丰富的语气词,表示句子的各种语气;汉语还有量词,包括表事物量的名量词、表动作量的动量词和表时间量的时量词等等。举例不能略,本题说的是明白“举例说明汉语和外语有哪些主要差异”。二、解题指导
本题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这一汉语语法特点。
参考答案:要帮助我们从这两首诗里发现,除了句中有表时间的名词(“今”)和副词(“曾”),汉语动词在入句后并没有时、体、态的形态变化。因此判断句子中的动作和行为究竟发生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甚至读者的历史知识去体会。而正是这样的特点使古代诗歌留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意味隽永深远。李白的两首诗歌能表现出“朦胧美”,就是由于这个原因。三 、解题指导
本题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我们了解汉语和外语在词语意义上的差异。
参考答案:在不同语言里,人们对词义的理解很难完全等同,即使有的表面词义相同,词语的文化内涵、象征意义也会有差别,相同的颜色在不同语言中的象征义就是如此。例如,在英语中,白色被看成圣洁的颜色,用于婚礼仪式;而在汉民族的文化里,白色是悲痛的色彩,用于丧葬仪式。英语中红色多是与“战争、流血、恐怖、淫荡”等联系在一起的;而汉民族传统上就比较喜欢红色,即所谓“尚赤”,因此汉语中“红色”大都是褒义的,具有“热烈、喜庆、欢乐、革命”等意思。高考真题示例本节内容对应高考考点较多,具体说来对应了以下考点: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
现代汉语的语音、声调,一般体现在高考试卷的第一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或是形、音、义结合考,或是音、义结合考,或是单纯考查字音。近年来,高考测试重在考查读音。考点链接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主要针对虚词,本考点一般体现在高考的选择题中,有时也呈现在主观题的语言表达类题目中。3.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和准确、鲜明、生动。一是突出体现在语言表达连贯能力的考查上,题型一般采用“语句排序”的形式,或为客观题或为主观题。每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对此进行考查,此考点是高考热点。二是突出体现在语言得体能力的考查上,特别是对称谓问题的考查。题型有客观选择题,更多的是主观题中的病句修改和语言表达类题目。
这里我们主要讲语音、连贯和得体三个大问题。经典例析【解析】 要注意对易错读字、多音字和形近字的辨析。A.luò-hé。B.wā-āo。C.zǔ-jǔ。
【答案】 D (2010年高考江西卷)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数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其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表达了一种探索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总有一个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
②可是,离开了这种探索精神,数学是无法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
③因此人应该去探索这种深层的内在的秩序,以此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
④数学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
⑤数学家更进一步相信,这个秩序是可以用数学来表达的A.④②①⑤③
B.①③⑤④②
C.④②③①⑤
D.①③④②⑤
【解析】 本题属于嵌入式排序题,从一个语段中抽出几个连贯的句子,打乱顺序,要求排出正确的语序。解答嵌入式题目,要关注语段的时空顺序或逻辑顺序;还要注意打乱顺序的句子与原有语段上下句之间的紧邻关系。解题思路:从横线前的“探索精神”联系②中的“这种探索精神”来照应,四个选项中没有以②开头的,那么,可以退而求其次,从A、C中选择选项。在这两个选项中①⑤在一起,可以不用思考,只需思考③的位置。③中有“因此”和“这种……秩序”,显然放在句末更恰当。
【答案】 A (2011年高考安徽卷)暑假里,几名高中学生相约去拜访班主任李老师,宛风给老师打电话预约。请你补写出以下电话内容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
宛 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噢,宛风啊。
宛 风: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老师:好啊!欢迎欢迎!
宛 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那就今天下午3点到我办公室吧。
宛 风: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老师:好的,再见。【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简明要求表意要清晰,避免重复,避免歧义,避免晦涩,井井有条。连贯要求表意要流畅,要有合理的句序,注意语言的衔接与响应。得体要求表意要合适,文体语体一致,内容场合一致,身份关系符合等。本题材料是电话预约,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补写内容要简洁明了,要与“李老师”的回答相吻合,话语要符合学生的身份,谦恭得体,比如开头要有问候语,通话完毕要说“再见”,称呼老师要用“您”,表达见面之意要用“拜访”等。【答案】 ①李老师,您好!我是宛风。②老师,我和几个同学想拜访您,您看行吗?③李老师,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我们到哪儿见您呢?④好的,我们一定准时拜访您。老师再见!外媒:韩国汉语热彰显中国影响力
2011-2-10 人民网·天津视窗
日本《产经新闻》2月7日报道 原题:韩国人为增加收入努力学习汉语(记者加藤达也发自首尔)
韩国人一旦确定目标就会想方设法努力达成。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国家,人们对学习外语的热情有增无减。不但作为第一外语的英语备受青睐,甚至第二外语水平都会对个人就业和收入带来很大影响。新鲜语料韩国人掀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日语原本在韩国作为第二外语大受欢迎,但由于中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韩国对这个贸易伙伴更为关注,国内汉语学习者所占比例随之提高。
在韩国,汉语学习者人数迅速增加始于2002年。
据韩国政府统计,2000年,前往日本留学和进修(包括语言)的韩国人为10555人,2001年和2002年维持在1.1万人左右,但2003年和2004年开始跌破1.1万人。2001年,前往中国留学和进修(包括语言)的韩国人为8618人,2002年增至14094人,2005年为16865人,四年内几乎翻了一番。自2006年以来的数据尚未公布,不过,韩国政府有关人士透露,自2002年前往中国和日本学习的人数对比出现逆转后,这种倾向一直持续到现在。
2002年前后,日本、韩国和中国之间发生了什么呢?
据韩国海关统计,韩国对华出口量和出口额在2001年均超过对日出口。于是,韩国国民在2002年前后普遍认识到中国的影响力。汉语之所以取代日语成为第二外语,是因为韩国人敏感地意识到贸易对象地位的变化并立刻采取了行动。
此外,汉语热呈现低龄化趋势。韩国《朝鲜日报》1月17日报道了幼儿园开展汉语教育的盛况。
据称,在韩国部分幼儿园,英语和汉语学习者人数之比为4∶6。在幼儿教育阶段,汉语大有夺得韩国第一外语地位之势。中国对韩国的经济和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韩国可能在20年后被完全同化。民族之魂——汉语
血脉中流淌的是中华民族赐予的光荣,长江、黄河交织成几千年历史的经纬。
我们的文明,以汉语为载体的中华文明便是这样地冲出了宇宙与变迁,绵延了中华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横跨千年的时空,为我们世代所传承,所发扬。美文佳作欣赏汉语是我们的民族之魂,它可以很豪迈很大气,亦可以很精致很婉约,它可以写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苏式感慨,亦能传达“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的李式风情。这是无论多优秀的外文译制品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与深度。
因为,汉语承载了中华儿女的魂呢!它不仅是“母语”两个字那么简单,我们的母辈,祖辈经历泛黄的历史所赐予我们的,是“母语”背后沉沉的文化使命。楼兰古国消亡了,玛雅文化消亡了,古巴比伦文明亦消亡了,文明的缺失是因为语言的覆灭,语言丧失了载体便渐渐葬于荒漠中干涸的河床与幽幽的叹息。
汉语言文明是博大而沉重的民族责任,在西方文化无止境地涌入街头巷尾时,在“三国”与“论语”相继被戏说时,在全球化的呼声下学英语的浪潮正天翻地覆时,小学课堂内的“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反而显得弥足珍贵,英语培训机构满街遍是,可怎寻不到一个国学教授机构?这是前进中的市场化快餐,还是,一个大国的浮躁,抑或,是百年后文化断层出现的民族悲哀?
母语——汉语教给我们的,怎又仅仅是与人沟通,交流。母语不是工具,而是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失却的民族的骨气与精髓!
让我们重拾古文的经典吧!让我们运用汉语所真正给予我们的扁担,去挑起历史的竹简一捆捆,真正进入原味的古籍,去寻找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道,一个大国的崛起之途。汉语的传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生来就应向祖辈们许下的承诺,不要让昔日繁盛的古国衰落的故事重演。这庄重的承诺将是我们一生所肩负的重担,它让我们在历史中找到珍贵的内核,让中华民族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赏评】 本文立意高远,语言精炼。对“母语”这一话题,一般考生较多地将其放在文化层面来立论阐述,本文作者站得更高,想得更深,从“民族之魂”“民族责任”的视角来抒写感悟,开掘文意。文章的第一个主体集中论述汉语的独特魅力,在与楼兰古国、玛雅文化、古巴比伦文明的鲜明对比中,衬出汉语所承载的历史使命,点明其历久不衰的原因。第二个主体集中论述汉语在新的历史时期所担负的民族责任。对汉语的困境,母语的性质,进行了深入而严肃的思考,渗入了作者的关切和忧虑,更表达了作者诚挚的呼唤,展示了强烈的民族责任感。视野的宏阔,思考的冷峻,使文气充盈,情感真切;灵动而不失章法的行文,精炼而有意蕴的语言,使文道融合,流光溢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