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0 13:46:01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2×6=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嗔怪(diān) 惩戒(chéng) 哺乳(fǔ) 瞵视(lín)
B.怅然(chàng) 匍匐(fú) 怂恿(cóng) 懒惰(duò)
C.干瘪(biē) 蓦然(mù) 禁锢(gù) 感喟(wèi)
D.鸟喙(huì) 褴褛(lǚ) 蹒跚(pán) 困窘(jiǒ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羞怯 俯冲 恋恋不舍 神彩奕奕
B.滑翔 敛翼 为罪潜逃 脸色煞白
C.秃鹰 脚链 暗自得意 怪诞不经
D.虐待 咒骂 触目惊心 修养声息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身不由己地把衣袖越捋越高,下课时常说“稍安勿躁”。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D.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孤苦伶仃孑然一身了。而现在,我既无乐趣,又无伴侣。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B.习近平同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是能否重视生态建设,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C.此次中美经济贸易战之所以有望得到妥善解决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决定的。
D.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猫》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振铎,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
B.《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 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C.《狼》一文通过屠户勇斗两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恶势力时,不能一味妥协,而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生活的强者。
D.明代的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其创作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文学积累( )
7.根据原文或提示将诗文补充完整。(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 , 。
(3)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 。
(4)看,像牛毛, ,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 。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 ,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7分)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节选,作者是 ,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 。
(2)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
班级举行读书推介会,请你从以下书籍中任选其一推荐给同学,并说明理由。
《朝花夕拾》《西游记》《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
三.文本阅读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10分)
养蚕
丰子恺
①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在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②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③七娘娘做丝休息时,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用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④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⑤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我七岁时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原文有删改)
作者在文中提到养蚕是“难得的乐事”,请结合全文概括“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和词组的表达效果。
①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
②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
(3)为什么作者说儿时的这段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1分)
再见,黄花菜
季节
①记忆中的山里老家,到处都有黄花菜的影子。每年的六七月份,远远近近,墙角田头,开得艳艳的,有点招蜂样的娇艳,那就是黄花菜。
②其实在农村,它不叫黄花菜,有个不土不洋的名字叫“金针花“。因为比较贱,好养,种在哪里,不用太花心思去照顾,也不用施肥,只要有老根在,来年必会抽出绿绿的一大丛。因此农村人都喜欢房前屋后种上一些。我家门前的矮墙上,就被勤劳的妈妈种上了一大圈金针花。每当开花的时候,我每天必做的活儿,就是采金针花。
③采金针花其实也算是技术活儿。那时候我至多五六岁吧,只是觉得爬墙好玩,妈妈一指派任务,便很开心地去执行了。金针花最佳的采摘状态,应该是含苞欲放的时候。可是我偏喜欢它怒放的样子,早上舍不得摘掉它,总是爬上爬下的,像个野猴似的玩个够,等到它开得艳艳的才摘,每次也总会被妈妈批评说摘得过熟了。
④晚饭结束,碗筷洗毕,妈妈会在灶前烧开一大锅水,把我采的金针花倒进去,焯一下便捞出来。到如今,脑海里常常还有这样的画面浮动:昏黄的灯光下,妈妈开始缝缝补补,我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架着个竹筛子,将烫好的金针花一根一根地捋直,整齐地码在上面。待几日后,金针花变成了咖啡色的金针干,妈妈就把它们收起来,待到冬日,特别是过年杀了猪,抓出一大把,放水里泡开,和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五花肉狠狠地炖,便是一道口水飞溅的下饭菜。农村里流传着一句话:“猪肉焙金针,吃了没良心。”话虽这么说,但农村人还是老吃这道菜,既下饭又过油瘾。
⑤日子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好,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猪肉也不再是家常菜的宠儿,这道菜也就渐渐淡出了农村人的饭桌。只是偶尔会在山里人擅烹的姜汤面里看到黄花菜的影子。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妈妈最后一次住院。
⑥亲爱的妈妈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最后几天,吃东西几乎每一口都是在艰难的吞咽下进行着。我每天绞尽脑汁地变着法子做点能让她吃下去的菜,但总是成效不大。最后一餐,两年前的八月十五夜,窗外挂着一轮大大的圆月,我做了这道小时候一直让我大快朵颐的猪肉焙金针,满怀希望地看着憔悴万分的妈妈,艰难地嚼着这道菜。吃了几口,她便说吃不下了。收拾碗筷的时候,我不甘心地夹了一筷子黄花菜,硬是塞到她嘴里,要她再吃一口,好像那一口下去,便是多了一口希望。
⑦可惜,第二天早上,她便脚踩莲花腾空而去,从此脱离了病痛折磨,却把这份难以抹平的伤痛永远留给了我。那一口黄花菜,她活在人世吃到的最后一口菜,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从此,不吃黄花菜!
⑧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凉了又如何?再怎么等,都等不回您的出现!
⑨再见,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了! (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有删改)
(1)根据下面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和“我”的情感或态度。
情节 “我”情感或态度
采黄花菜 ①
晒黄花菜 ②
③ 过瘾
喂黄花菜 ④

(2)自选角度,为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
特别是过年杀了猪,抓出一大把,放水里泡开,和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五花肉狠狠地炖,便是一道口水飞溅的下饭菜。
作者写到母亲时,多用第三人称“她”,在第⑧段中却用了第二人称“您”。作者为什么要变换人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你认为第⑦段中“从此,不吃黄花菜!”是否需要独立成段?请对比郑振铎《猫》的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进行分析回答。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通过对归期问询的回答,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情。
B.“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C.第二句写想象景象,在想象的夜雨景象中,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了怎样的场景?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狼(原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屠自后断其股: ②顾野有麦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鸿
天津弋人①得一鸿②,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弋人:射猎的人。②鸿:大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抵暮始去/意与日去 B.弋人将并捉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得二两六钱强/少年强则国强 D.物亦然耶/公欣然曰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弋人悟其意乃日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
《狼》和《鸿》中都提到了“禽兽”一词,试分析作者对两种“禽兽”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
四.综合性活动(7分)
14.知行中学七年级五班正在开展“保护动物,和谐家园”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调查了解。为了了解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让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调查目的 ①
调查形式 走访
调查问题 ② ③
活动二:拟写广告。调查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不超过25个字)
25
活动三:诗词积累。回到班级,同学们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诗词接龙活动,请你写出两句含有动物名的诗句。
八.作文(5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而每一个脚印都可能至关重要。
请你以“我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日记,记录一次自己的成长。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讲述有真情实感的故事;
②中心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答案)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2×6=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D )
A.嗔怪(diān) 惩戒(chéng) 哺乳(fǔ) 瞵视(lín)
B.怅然(chàng) 匍匐(fú) 怂恿(cóng) 懒惰(duò)
C.干瘪(biē) 蓦然(mù) 禁锢(gù) 感喟(wèi)
D.鸟喙(huì) 褴褛(lǚ) 蹒跚(pán) 困窘(jiǒ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羞怯 俯冲 恋恋不舍 神彩奕奕
B.滑翔 敛翼 为罪潜逃 脸色煞白
C.秃鹰 脚链 暗自得意 怪诞不经
D.虐待 咒骂 触目惊心 修养声息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项是( A )
A.语文老师每每讲到精彩处,会身不由己地把衣袖越捋越高,下课时常说“稍安勿躁”。
B.他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然而他不肯做一个随声附和的人。
C. 这并不是预期的结果,因为这与前期的研究大相径庭。
D.我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孤苦伶仃孑然一身了。而现在,我既无乐趣,又无伴侣。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A.“干什么呀!”他变了脸色,“你又不是老师,凭什么批评我?”
B.我不知道这条路是否能走通?但我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C.《说文解字》解释“雪”的含义时指出:“雪,凝雨也”。也就是说,雪是由雨凝结而成的。
D.端午节有很多风俗:吃粽子呀、喝雄黄酒呀、挂艾草呀、赛龙舟呀…其中赛龙舟最受人们喜爱。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扶贫攻坚活动深入人心,基本彻底解决了贫困家庭日常生活、子女教育、疾病就医、文化娱乐等一系列问题。
B.习近平同志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告诉我们提升国民生活质量的关键是能否重视生态建设,能否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人居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C.此次中美经济贸易战之所以有望得到妥善解决的原因,是由于我们强大的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决定的。
D.仔细观察多彩生活,广泛阅读文学名著,适时记录生活点滴,是提高我们语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猫》的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郑振铎,本文选自《郑振铎选集》。
B.《动物笑谈》的作者康拉德 劳伦兹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
C.《狼》一文通过屠户勇斗两狼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恶势力时,不能一味妥协,而应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做生活的强者。
D.明代的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其创作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二.文学积累( )
7.根据原文或提示将诗文补充完整。(6分)
(1)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3)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4)看,像牛毛, 像花针 , 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朱自清《春》)
(5)《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
(6)谭嗣同的《潼关》一诗中借景抒怀言志的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8.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7分)
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唐僧倒也信了;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泪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行者禁不得疼痛,跪于路旁,只叫“莫念!莫念!”唐僧道:“猴头,还有甚说话!出家人行善。你在这荒郊野外,一连打死三人,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你回去罢!”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屡次逐我。”
(1)上文是《西游记》第二十七回的节选,作者是 吴承恩 ,该节讲述了一个精彩的故事,这个故事是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2分)
(2)请根据文段中的对话描写,概括孙悟空和唐僧的性格特点。(2分)
①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机智勇敢;②唐僧不辨是非,不识妖魔,耳根子软。
班级举行读书推介会,请你从以下书籍中任选其一推荐给同学,并说明理由。(3分)
《朝花夕拾》《西游记》《白洋淀纪事》《猎人笔记》
《西游记》这本书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生动有趣。他们一路上降妖除魔,历尽劫难,却百折不挠。今天我们再来读这本书,一定能从中汲取无穷的力量。
三.文本阅读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10分)
养蚕
丰子恺
①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祖母在世的事。我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不但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就是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饲蚕,我就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在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②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③七娘娘做丝休息时,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用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要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④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⑤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我七岁时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落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原文有删改)
作者在文中提到养蚕是“难得的乐事”,请结合全文概括“乐”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①走跳板 ②吃点心 ③家中陈设的变化
(2)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和词组的表达效果。(4分)
①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是有趣。
答:①运用比喻修辞,把“满屋的跳板”比作“棋盘街”,②生动形象地表现蚕落地铺时,架着方便通行的及饲叶的跳板之多,也从侧面表明蚕养得多。③表达出了“我”的快乐。
②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了。
答:①“浓”是浓厚、浓郁的意思,这里指养蚕时弥漫的欢乐忙碌的气氛,②生动地写出了家中快乐、热闹、忙碌的情景,③表达了"我"快乐的心情。
为什么作者说儿时的这段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3分)①从文中所写内容看,“我”永远神往的是儿时欢乐的生活,②但这种欢乐却建立在虐杀生灵的基础上,因而感到难过,所以忏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1分)
再见,黄花菜
季节
①记忆中的山里老家,到处都有黄花菜的影子。每年的六七月份,远远近近,墙角田头,开得艳艳的,有点招蜂样的娇艳,那就是黄花菜。
②其实在农村,它不叫黄花菜,有个不土不洋的名字叫“金针花“。因为比较贱,好养,种在哪里,不用太花心思去照顾,也不用施肥,只要有老根在,来年必会抽出绿绿的一大丛。因此农村人都喜欢房前屋后种上一些。我家门前的矮墙上,就被勤劳的妈妈种上了一大圈金针花。每当开花的时候,我每天必做的活儿,就是采金针花。
③采金针花其实也算是技术活儿。那时候我至多五六岁吧,只是觉得爬墙好玩,妈妈一指派任务,便很开心地去执行了。金针花最佳的采摘状态,应该是含苞欲放的时候。可是我偏喜欢它怒放的样子,早上舍不得摘掉它,总是爬上爬下的,像个野猴似的玩个够,等到它开得艳艳的才摘,每次也总会被妈妈批评说摘得过熟了。
④晚饭结束,碗筷洗毕,妈妈会在灶前烧开一大锅水,把我采的金针花倒进去,焯一下便捞出来。到如今,脑海里常常还有这样的画面浮动:昏黄的灯光下,妈妈开始缝缝补补,我坐在小板凳上,膝盖上架着个竹筛子,将烫好的金针花一根一根地捋直,整齐地码在上面。待几日后,金针花变成了咖啡色的金针干,妈妈就把它们收起来,待到冬日,特别是过年杀了猪,抓出一大把,放水里泡开,和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五花肉狠狠地炖,便是一道口水飞溅的下饭菜。农村里流传着一句话:“猪肉焙金针,吃了没良心。”话虽这么说,但农村人还是老吃这道菜,既下饭又过油瘾。
⑤日子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好,随着亚健康人群的增多,猪肉也不再是家常菜的宠儿,这道菜也就渐渐淡出了农村人的饭桌。只是偶尔会在山里人擅烹的姜汤面里看到黄花菜的影子。我也差不多忘记了它的存在,直到妈妈最后一次住院。
⑥亲爱的妈妈被病魔折磨得不成样,最后几天,吃东西几乎每一口都是在艰难的吞咽下进行着。我每天绞尽脑汁地变着法子做点能让她吃下去的菜,但总是成效不大。最后一餐,两年前的八月十五夜,窗外挂着一轮大大的圆月,我做了这道小时候一直让我大快朵颐的猪肉焙金针,满怀希望地看着憔悴万分的妈妈,艰难地嚼着这道菜。吃了几口,她便说吃不下了。收拾碗筷的时候,我不甘心地夹了一筷子黄花菜,硬是塞到她嘴里,要她再吃一口,好像那一口下去,便是多了一口希望。
⑦可惜,第二天早上,她便脚踩莲花腾空而去,从此脱离了病痛折磨,却把这份难以抹平的伤痛永远留给了我。那一口黄花菜,她活在人世吃到的最后一口菜,从此定格在我的脑海里。从此,不吃黄花菜!
⑧生活中常常听到有人说,等得黄花菜都凉了。凉了又如何?再怎么等,都等不回您的出现!
⑨再见,再也见不到我的妈妈了! (选自《散文选刊(原创版)》有删改)
(1)根据下面提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和“我”的情感或态度。(2分)
情节 “我”情感或态度
采黄花菜 ① 开心
晒黄花菜 ② 认真
③ 吃黄花菜 过瘾
喂黄花菜 ④ 关爱

(2)自选角度,为第④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做批注。(3分)
特别是过年杀了猪,抓出一大把,放水里泡开,和着一大片一大片的五花肉狠狠地炖,便是一道口水飞溅的下饭菜。
示例一∶①运用动作描写,②生动写出了妈妈用黄花菜干炖猪肉的过程,③为下文写妈妈在病重时为她做这道菜,希望妈妈能多吃点东西的内容作铺垫。
示例二∶①“一大把”“一大片一大片”“狠狠”等词语写出了妈妈用黄花菜干炖猪肉的过程,②为下文“我”对妈妈的思念作铺垫。
作者写到母亲时,多用第三人称“她”,在第⑧段中却用了第二人称“您”。作者为什么要变换人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分)
①使用第三人称她,客观描述妈妈与黄花菜的往事,②第①段中却用了第二人称“您”,便于直接抒情,抒发“我”对妈去世感到心痛,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你认为第⑦段中“从此,不吃黄花菜!”是否需要独立成段?请对比郑振铎《猫》的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进行分析回答。(3分)
示例一∶①需要。②作者用“从此,不吃黄花菜”间接抒发对妈妈去世之后的极度悲痛心情。“我”怕一吃黄花菜就想起妈妈,想起她被病痛折磨的痛苦,所以宁可不吃黄花菜,独立成段有助于情感的表达。③正如郑振铎《猫》的最后一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既呼应了开头,又开拓了文意,是对全文的总结。
示例二∶①不需要。②《猫》中“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的最后一段,独立成段有助于呼应开头和总结全文,同时也显示作者态度的决绝;③而本文“从此,不吃黄花菜”虽间接抒发对妈妈去世之后的极度悲痛心情,但其后还有两段话,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因此这段话没必要独立成段。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6分)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3分)
A.这首诗通过对归期问询的回答,抒发了诗人对亲友的深情。
B.“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亲友相见的无奈。
C.第二句写想象景象,在想象的夜雨景象中,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
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缠绵曲折的意境。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想象了怎样的场景?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①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②时空交错,虚实相生,表现了诗人思归团聚的急切心情。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11分)
[甲]
狼(原文)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分)
①屠自后断其股: 屁股 ②顾野有麦场: 看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
鸿
天津弋人①得一鸿②,其雄者随至其家,哀鸣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则鸿已至,飞号从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将并捉之。见其伸颈俯仰,吐出黄金半锭。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两鸿徘徊,若有悲喜,遂双飞而去。弋人称金,得二两六钱强。噫!禽鸟何知,而钟情若此!悲莫悲于生别离,物亦然耶?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弋人:射猎的人。②鸿:大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2分)
A.抵暮始去/意与日去 B.弋人将并捉之/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得二两六钱强/少年强则国强 D.物亦然耶/公欣然曰
(4)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2分)
弋人悟其意/乃日是将以赎妇也/遂释雌
《狼》和《鸿》中都提到了“禽兽”一词,试分析作者对两种“禽兽”的情感态度有何不同?(3分)
①作者对像狼这样的禽兽,情感态度是批判、讥讽它的贪婪和狡诈;②对于二鸿,则是赞美其生死相依的钟情品质。这不仅是人具有的品质,动物也有视别离如生死的灵性。
【乙】
天津一个捕鸟的人抓到了一只雌雁,雄雁一直追随到了捕鸟人的家,直到天黑了才恋恋不舍的飞走。第二天,雄雁就早早到了捕鸟人家,捕鸟人一出门雄雁便号叫着飞到了他脚下。捕鸟人高兴地想把雄雁也一并抓住。这时,只见雄雁一伸脖子吐出了半锭黄金,捕鸟人顿时明白了雄鸟的意图它是想用这些黄金把雌雁赎出来啊捕鸟人深受感动,便把雌雁放了。两只大雁高兴的在上空徘徊着,表示着对描鸟人的谢意,然后高高兴兴的一起飞向了远方。猎人称了称金子,有二两六钱多。噫,禽鸟知道什么啊,但是它们却如此的钟情,再也没有比生死离别更让人悲伤的了,对于动物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四.综合性活动(7分)
14.知行中学七年级五班正在开展“保护动物,和谐家园”的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的题目。
(1)活动一:调查了解。为了了解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同学们决定进行一次调查活动。如果让你负责这次调查表的设计,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
调查目的 ① 了解本地区野生动物的保护情况
调查形式 走访
调查问题 ② 本地区主要有哪些保护动物? ③ 地区政府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
活动二:拟写广告。调查结束后,同学们深感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不够,认为应该拟写一则公益广告,号召大家都加入到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行列中来。如果让你来拟写这则公益广告,你打算怎样写呢?(不超过25个字)(2分)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请关心你身边的朋友吧!
活动三:诗词积累。回到班级,同学们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动物诗词接龙活动,请你写出两句含有动物名的诗句。(2分)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八.作文(5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的成长,犹如在沙滩上行走,每一步都会留下一个脚印,而每一个脚印都可能至关重要。
请你以“我迈出了那一步”为题,写一篇日记,记录一次自己的成长。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讲述有真情实感的故事;
②中心要明确,思路要清晰,描写要抓住人物特点;
③不少于600字;
④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