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复习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09 15: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封建时代的欧洲
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

1.西欧封建社会是二元社会,以国王为代表的王权和与以基督教会为代表的教权互相依存,共同维护封建秩序。王权与教权既依存又斗争。
2.政治上: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国家长期处在割据状态(未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性)。
3.经济上:封建庄园经济相对封闭独立;城市工商业经济繁荣,追求城市自治 。
4.思想文化上:基督教成为欧洲的统治思想,控制欧洲文化教育和科学思想的传播。
中古西欧社会特点
①认真阅读导学提纲中的问题,课本找出并读背
②在课本相应位置勾画出重点
时间:10分钟

时间:8分钟

①根据所“思”问题,先解疑惑后展成果
②记录组内未解决的疑惑;做好展示成果的准备
起立迅速 语言规范
声音洪亮 面向大家
我提问 我回答 我质疑 我补充

大胆说出你的疑惑?
7.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创立时间
地点
相关人物
教义
传播
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
耶稣——“救世主”
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罗马国教;
法兰克王国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赐予教会土地,推动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基督教;
查理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教会有权收取“什一税”;
基督教与封建地主阶级相互勾结、利用、扶持,形成思想上的统一、经济上的协调,从而形成完整的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
作用:教会逐渐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神权凌驾于一切,教会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精神堡垒。
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
思想上:控制垄断思想文化
政治上:教皇至高无上
考点一:基督教兴起

时间、建立者
政治制度 封君封臣制度 形成
权利与义务
特点
实质
结果
481年 克洛维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改革土地的分封形式,要求得到封地的封臣必须为赐地的封君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  
封君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封君必须提供保护。
封臣对封君要忠诚,在封君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双向),带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到了11世纪,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我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影响:
(1)积极:国王或皇帝成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通过封君封臣制度与各级封建主联系起来,成为西欧社会的统治阶级,使王权强化建立中央集权具备可能性,给王权加强提供了合法性,孕育统一的力量。
(2)消极:封建主在各自的领地内独立行使权力,政治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分裂割据局面。
考点二:法兰克王国
不同点 相同点
西周分封制
西欧封建制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战国策》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查理·马特改革》
纽带:血缘
纽带:土地
关系: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关系:不可越级统领
都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等级森严
权利和义务相交织
西欧封君封臣制和西周分封制的异同?

481年
768年
814年
800年
查理去世
843年







查理继位
帝国一分为三
克洛维
查理大帝(查理曼)
查理加冕
法兰克王国发展历程
考点二:法兰克王国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查理活动
建立
分裂
四处征伐,扩大版图: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收取“什一税”。
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   
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一分为三,互不统属
考点三:查理曼帝国
8.西欧庄园
自营地
份地
概念
发展
性质
居民
土地
管理(庄园法庭)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流行:9世纪;鼎盛:11世纪;衰落:14、15世纪
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领主和佃户(农民和农奴)
耕地(领主自营地、佃户份地)和共用地
主持者:领主或他的管家
特点:人员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不固定。
审判依据:习惯法或村法
惩罚手段:处以罚金(归领主)
作用:维护庄园公共秩序;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庄园本质上属以农业为主的封建自然经济;带有相对独立性;是封君封臣制度形成的经济基础;很大程度上导致中古西欧的割据状态,阻碍王权的强化和民族国家统一。
西欧庄园
9.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时间
原因
特点
争取自由或自治
居民
影响
从10世纪起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增长;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规模小;人口少;
手段: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
结果:并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以手工工匠和商人为主。(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或农奴)
农奴在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获得自由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经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庄园农奴制经济的衰败,对封建制度起到瓦解作用。
政治: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促使早期资产阶级出现,为资本主义兴起准备了条件;成为冲击封建主的力量,促使城市与王权结盟,强化王权;
思想文化:城市发展促使大学兴起,理性世俗文化发展,为日后文艺复兴做了准备。
总之,对社会制度和近现代文明,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重要作用。
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含义
时间
原因
自治地位
课程设置
影响
大学是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保护自身权益的团体,后来逐渐用来指专门的教育机构。
12世纪,被称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希腊、罗马、阿拉伯)文化的传播;
受到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获得自治权利。自治权利包括: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特点: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推动了欧洲自然科学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进步。
欧洲中世纪(476年—1500年)是半梦半醒的一千年,城市和大学就是那道唤醒欧洲的文明曙光,他们孕育着自由、平等、科学……他们将引领着欧洲从摇摇欲坠走向涅槃重生,从封建蒙昧迈向近代文明。
大学的兴起
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法律 目的
法典
作用
评价
灭亡
影响
稳固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查士丁尼法典》(529年编成)
《法学汇篡》
《法理概要》
《新法典》
合称《罗马民法大全》
自2世纪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汇编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以法律的形式强化君主权力,维系统治;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消极: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做了明确规定。
1453 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帝国攻陷,帝国灭亡。
地跨欧、亚、非三洲
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创造出独特的拜占庭文化;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为文艺复兴提供精神营养
特征:随着国家发展、疆域扩大,法律体系也随之不断发展,走向成熟。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原因:拜占庭帝国的统治者无视西欧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因素,依然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更不屑于学习和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个世纪之后,拜占庭帝国终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因此,不思进取是其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启示:开放包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与启示:
习惯法
成文法
公民法
万民法
《罗马民法大全》
执行过程中有很大随意性,平民贵族矛盾尖锐。
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十二铜表法》
仅适用于罗马公民
起源
发展
完备
用于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包括外邦人)
公民法VS万民法:法律的适用范围不同
习惯法VS成文法:法律的表现形式不同
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完备阶段,是世界史上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法律。
罗马共和国时期
罗马帝国时期
拜占庭
帝国时期
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
1.欧洲的封建社会时期在欧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他废除了无条件分赠土地的制度,推行采邑制,将土地分赠给贵族。但他们必须要为国王服兵役,履行义务;同时采邑的赐予者也有义务保护忠心效力的受领者,使其不受他人的侵害 "。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的知识,回答材料反映了西欧社会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所反映的社会关系的主要纽带和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庄园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除盐、铁和贵族需要的奢侈品之外,庄园可以生产本身所需要的一切产品。 ——《世界文明简史一本通》
(2)根据材料二回答,西欧封建庄园的经济有何特点?庄园的统治者是谁?
1.(1)制度: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纽带:土地的封赐;特点:有严格的等级性;权利和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2)特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统治者:领主。
合作探究
材料三: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它们是在交通路口的集市兴起的。随着西欧生产力和手工业的逐渐发展,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在交通要道等地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因此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材料三表明中古西欧城市有着怎样地位 根据材料概括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3)地位:经济中心;
原因:交通便利;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发展;人口聚集。
合作探究
世界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国家名称 地跨欧、亚、非三洲的时间
波斯帝国 公元前6世纪
亚历山大帝国 公元前4世纪
罗马帝国 2世纪
阿拉伯帝国 8世纪中叶
拜占庭帝国 395年
奥斯曼帝国 16世纪

【归纳比较】古代历史上的法制建设
项目 《汉谟拉比法典》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典》 《罗马民法大全》
国家 古巴比伦 古罗马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
时间 公元前18世纪 公元前450年左右
制定者 汉谟拉比 查士丁尼 查士丁尼
性质 奴隶制法典 奴隶制法典
内容 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 自己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 由《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四部分组成,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作出了明确规定
地位 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共同点 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都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巩固统治秩序的工具 异同点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不 同 点 产生时间 公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初
发源地 古印度 巴勒斯坦地区 阿拉伯半岛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传说中的耶稣 穆罕默德
基本主张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独尊安拉
相 同 点 背景 都是在社会矛盾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地点 都产生于亚洲
教义 都宣扬忍耐、顺从等
影响 都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
1、(2021·湖南郴州市·中考真题)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假设穿越历史,重回庭审现场,你可以看到( )
A.主持庭审的是专职法官 B.开庭地点设在教堂
C.佃户有权拒绝出席庭审 D.罚金都归教会所有
B
2、(2021·湖南中考真题)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是( )
A.基督教的创立 B.庄园的兴起
C.大学的兴起 D.城市的兴起与发展
c

3.[2021 ·安徽模拟]文明是可以相互借鉴的。法国人在立法完善性方面要感激罗马人,因为某部法律文件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这部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罗马民法大全》 D.《查士丁尼法典》
c
4.“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这就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
A.古代印度 B.巴勒斯坦地区
C.阿拉伯半岛 D.古代中国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