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亮是光源 B.灯光秀的光----光的直线传播
C.桥的倒影----光的反射 D.彩虹------光的色散
2.(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小孔成的像
B.图乙中,放大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
C.图丙中,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
D.图丁中,三棱镜分解太阳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3.(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如题图所示,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两个人在冰面上推着巨大的地球仪入场,在地球仪靠近光源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影子的形成与倒影的原理相同
B.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长
C.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短
D.冰面发亮,是因为冰面也是光源
4.(2022·广东茂名·一模)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小演员们双手举着“和平鸽”,随着脚步的移动,脚下一朵朵晶莹洁白的雪花如影随形,这一创意来自冰面倒影。从物理学来看,关于“如影随形”和“冰面倒影”的中“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5.(2022·广东佛山·一模)如图所示,汽车是我们生活中的代步工具,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汽车安装了抬头显示器,汽车仪表安装在驾驶台上、显示面水平朝上,司机平视,借助透明挡风玻璃能看到汽车仪表竖直的像,而不必低头看汽车仪表,确保驾驶舒适安全,则下列有关汽车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仪表竖直的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B.汽车仪表竖直的像是实像
C.司机前面的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45°
D.冬天行车时,挡风玻璃的外侧容易出现一层白雾
6.(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
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
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看到的是字的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 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7.(2022·广东河源·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渔民正在叉鱼。选项中能正确表示渔民看到水中鱼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8.(2022·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立竿见影 B.水中折笔
C.雨后彩虹 D. 水中倒影
9.(2021·广东汕头·一模)2020年6月21日,我国多地观测到了日环食的天文奇观。以下现象中与形成日环食的“光学”成因相同的是( )
A.水中的倒影 B.树荫下的光斑
C.雨后的彩虹 D.海市蜃楼的奇景
10.(2021·广东深圳·二模)在B处观察到一个彩色玻璃球沉在水池底A处,如图所示。在B处用激光射到玻璃球上,则激光应( )
A.正对A点照射 B.在A点偏上照射
C.在A点偏下照射 D.在A点偏左侧照射
二、多选题
11.(2022·广东茂名·二模)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中词句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锦鳞游泳”,看到水中的鱼是虚像
B.“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
C.“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
D.“静影沉璧”,如玉壁一样的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三、填空题
12.(2022·广东·中考真题)“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图是白鹭在如镜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水中的“白鹭”是由光的_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若水深3m,当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___________m。
13.(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给弟弟变了个魔术,他将装有一枚硬币的杯子放在弟弟面前,如图所示,弟弟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______传播.小明向杯中缓缓注水后,弟弟能看到硬币了,这是由光的______产生的现象。弟弟看到的是硬币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4.(2022·广东揭阳·一模)2017年2月24日,毕节市“五城同创”启动大会召开.全市上下积极参与到创建工作中,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为了预防____对环境的影响.在天更蓝、水更清的碧阳湖畔,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____现象,和煦的阳光洒向湖边茂密的树林,走在树荫下,看到地面上圆形的光斑,这是______形成的太阳的像。
15.(2022·广东河源·模拟预测)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小明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硬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入射角等于________(选填“30°”或“60°”);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_______.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6.(2022·广东东莞·一模)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______现象,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车厢内始终显示216km/h,通过隧道用了3分钟、这条隧道长约______ 。
17.(2022·广东惠州·模拟预测)盛夏时公园里的人工湖能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假设湖水吸收的热量被相同质量的沙石吸收,则沙石升高的温度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湖水升高的温度.我们在岸上看到湖水中嬉戏的鲤鱼其实是光的_____所形成的鲤鱼的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8.(2021·广东汕头·一模)小梦同学身高170c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当她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70cm;经过5s后,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是______,小梦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如图所示,则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是______。
19.(2021·广东中山·一模)傍晚小明沿岐江边一段平直的观景栈道行走,看到对岸美丽的灯景在水面成像,如图所示,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在行走过程中,若以小明为参照物,小明在水中的像相对于小明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且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四、作图题
20.(2022·广东·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画出法线、反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
21.(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如图,一条光线垂直界面AC进入玻璃砖后,在界面AB上只发生反射,在图中画出该光线经界面AB反射和从界面BC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
22.(2022·广东惠州·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在答题卡图中先通过虚线作图找出水面处的反射点,再作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3.(2022·广东汕头·一模)图甲中,牙医借助平面镜观察牙齿的背面。请在图乙中画出能反映此过程的光路图。
24.(2022·广东深圳·三模)画出图中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的光路。
25.(2022·广东茂名·二模)一束光线从空气垂直射向玻璃砖,穿过玻璃砖后从另一表面射出,请在图中画出该光路图(不考虑光的反射)。
26.(2021·广东广州·二模)小红在做验证“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实验时把薄玻璃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倾斜放置。
①在图中画出蜡烛AB通过薄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 )
②小红在E点看到时,从A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薄玻璃板反射后刚好经过E点,画出这条入射光线及其反射光线。( )
27.(2021·广东惠州·一模)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入射光线及法线已画出,在图中画出这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实验题
28.(2022·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的是___________(选择“平面镜”或“玻璃板”);
(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是为了确定___________的位置;
(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继续分析和研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___________;
(4)图中哪里存在错误:___________。
29.(2021·广东·中考真题)小明发现,晚上坐公交车时在车窗玻璃里看到另一个“自己”,而白天却看不清。结合平面镜成像知识,他思考以下问题:
(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光的______形成的像;
(2)如图甲所示,小车的前挡风玻璃是倾斜的。从光学角度分析,这样设计的目的是:______(写出一条);此外,晚上开车时,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被反射到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以减少对司机视线的干扰;
(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乙所示。
①组装器材时,要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相互______;
②实验需要记录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需要记录物理量______和______;
③实验中如果将蜡烛B也点燃,对实验的影响是_______(写出一条)。
30.(2022·广东深圳·三模)小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他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______的位置;
(2)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蜡烛的像,如图所示,小滨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______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为了让左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A的像,小滨只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31.(2022·广东茂名·一模)如图所示是晓华、小路两位同学合作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情景。
(1)实验时,他们应选____(选填字母)作为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便于______。
(2)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他们应选_______(选填字母)两支蜡烛。
(3)为了正确进行研究,小路同学面前点燃了一支蜡烛,在两位同学间A处垂直放置了一块玻璃板,实验中他们还需要一支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并在一定的区域内移动,直到从_____同学这一侧的各方向看上去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似的。
(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晓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下图中的________。
A.B.C.D.
(5)小路同学想到了家里汽车的仪表盘,车辆行驶信息投影在挡风玻璃前,如下图甲所示。好学的小路同学向老师请教,老师说这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下图乙所示。
所成的像没有产生重影,是挡风玻璃厚度较________,如果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_____度。
32.(2021·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小明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__________;
(2)小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这是为了比较_____;实验中点燃蜡烛A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小明完成实验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对上述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他将右侧贴有半透膜的玻璃板用夹子固定在量角器上,把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C D分别插在铺有方格纸的泡沫板的a、b处,透过普通玻璃看不到蜡烛C清晰的像,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他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是因为__________;
(4)请你说出实验改进后的优点(至少说出两点)∶_______________
33.(2021·广东清远·二模)如图甲所示,小红在检查视力时发现用到了平面镜,于是她利用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图中A、B是两根相同的蜡烛。
(1)相同条件下,______(填“平面镜”或“玻璃板”)所成的像更清晰,实验时小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______ 。
(2)如图乙,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此像是由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实验后小红明白了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如图甲,若测视力时要求人到视力表距离为5m,房间宽度3m,则小红到平面镜的距离是______ m。
六、综合题
34.(2022·广东佛山·一模)阅读短文,完成以下问题:
智能汽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也越来越智能化。如图1所示,汽车抬头显示系统(HeadUpDisplay),简称HUD。HUD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如图2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驾驶员透过挡风玻璃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在看到车外的景象的同时,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辆行驶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确保驾驶舒适安全。
车窗所采用的“智能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使用时反射面必须是迎光面,就能从车内看到车外明亮的景物,从车外看不见较暗的车内景象。这种玻璃还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透明度(透明度是指车内光照度与车外光照度的比值),实现车内的光照度为一个适宜的定值,经测算车外光照度和玻璃的透明度成反比关系,其图像如图3所示。
(1)下列与汽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实像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不可逆的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
(2)已知某车辆HUD显示器水平放置在中控台上,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则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_____;某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这时就需要将显示器沿水平方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挡风玻璃。
(3)HUD有一个技术难题,即挡风玻璃所成的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______。
(4)炎热的夏天“智能玻璃”的单向透光可以有效减少______(填“红”或“紫”)外线对人体皮肤的伤害;“智能玻璃”能根据车外光照度自动调节玻璃的透明度,当车外光照度为100Lx时,“智能玻璃”的透明度会自动调节约为______%。
35.(2022·广东汕头·一模)(1)炎热的夏天,当把汽车停在室外的时候,由于阳光照射车内的温度会很高。如图1所示在车内前玻璃窗处放一铝箔材质的遮阳板,就可使射入车内的阳光发生____而不至于使车内温度大幅升高。行驶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会觉得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这是因为室外地表温度高,造成空气密度不均匀而发生光的______现象。
(2)寒冷的冬季,行驶时车内会长时间开暖风,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在汽车的前车窗的______(填“内”或“外”)侧有雾形成。
(3)为了安全,汽车在行驶途中,车与车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驾驶员发现某一异常情况到采取制动动作的“反应时间”里(设同一人,不同速度下的“反应时间”是相同的),汽车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反应距离);而从开始制动到汽车完全停止,汽车又要通过一段距离(称为制动距离)如图2所示。据数据统计,车辆行驶过程中,停车距离越长,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表是一个司机驾驶一辆汽车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从表中可知______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原行驶速度v/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54 15 20
72 20 34
108 30 54
(4)驾驶员的一些不良行为,如:酒后驾驶,开车打手机,也会使司机反应时间变长,导致______(选填“反应距离”或“制动距离”)变大,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增大。
(5)请在图3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v-t大致图像。______
参考答案:
1.A
【详解】A.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在夜晚能看见月亮,那是因为月亮是反射太阳的光,故A错误;
B.我们能看到灯光秀的光是由于光的直线播,故B正确;
C.桥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
D.雨后,空气中有大量小水滴,太阳光经些水滴折射后可分解成七种色光,这就是光色散现象,故D正确。
故选A。
2.A
【详解】A.图甲中树荫下的阴影,是树的影子,不是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放大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光的折射成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三棱镜分解白光,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C
【详解】A.地球仪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A错误;
BC.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靠近光源过程中地球仪的影子变短,故C正确,B错误;
D.冰面发亮,是因为冰面反射光,冰面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如影随形”中的“影”,指的是影子,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在物体后面形成的暗影区,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冰面倒影”的中“影”是雪花状的光束在冰面反射形成的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B.由题意知,汽车仪表借助挡风玻璃成像,则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此像应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B错误;
C.汽车仪表水平放置,通过玻璃所成的像在竖直位置,据: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玻璃应与水平面成45度角,故C正确;
D.冬天行车时,车外空气温度较低,车内空气温度较高,车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霜,附在玻璃内侧,故D错误。
故选C。
6.D
【详解】光年是长度单位,故①错误.光沿直线传播所以“坐井观天,所见甚小”故②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静湖面上的“倒影”也是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成立,故③错误.光通过玻璃板会发生折射,会形成虚像.所以看到的是字的虚像,故④正确.所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
7.D
【详解】鱼反射的光入射到水面与空气交界处发生折射,在空气中的折射光更加远离法线。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A
【详解】A.光照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就会在光照射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故A正确;
B.水中折笔是光由水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的结果,故B错误;
C.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9.B
【详解】日环食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A. 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故A不合题意;
B. 树荫下的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 雨后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合题意;
D. 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10.A
【详解】人眼在B处看到的彩色玻璃球是一个位置偏高的虚像,玻璃球的实际位置在A处的下方,因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正好照到A处的下方,如下图所示:
因此激光应正对A点照射。
故选A。
11.AD
【详解】A.看到水中的鱼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鱼的虚像,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虚像,故A错误;
B.本身发光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B错误;
C.“浮光跃金”,金色是光在水面发生反射形成的现象,故C错误;
D.月亮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AD。
12. 反射 虚 5
【详解】[1][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所以水中的“白鹭”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成的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故白鹭距离水面5m时,它的像距离水面5m。
13. 直线传播 折射 虚
【详解】[1]硬币放在杯底,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杯子挡住了硬币到眼睛的光线,人眼便看不到硬币。
[2]倒入水后,硬币出来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远离法线,人逆着光看,能看到硬币,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3]弟弟看到的硬币是杯底硬币的像,是折射形成的虚像,是光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会聚而成的。
14. 噪声 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详解】[1]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在医院、学校附近禁止鸣笛标志,是通过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平静的湖面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与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一样,成的是虚像。
[3]茂密树荫下的圆形光斑由于光沿直线传播,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所成的是太阳的实像,即小孔成像。
15. 30° 增大 不能
【详解】由入射角的定义知,入射角是指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所以由图甲知,入射角等于30°;又由光的反射定律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反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所以若增大入射角,则反射角增大;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共面,所以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则由于右侧纸板不再与左侧纸板共面,故在右侧纸板上便不能观察到反射光.
16. 反射 不变
【详解】[1] 当动车行驶在长隧道时,车窗旁的乘客伸出手掌,结果在车窗中看到了两只手掌,这是光的反射现象,车窗玻璃相当于平面镜,其中一只手是平面镜成的像。
[2]根据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大小相等,若手掌向窗户靠近,车窗中的像会不变。
[3]这条隧道长约
17. 大于; 折射; 虚
【分析】(1)质量等同,吸收的热量又相等,根据吸收热量的公式Q=Cm△t可知,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
(2)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
【详解】因为水的比热容大于沙石的比热容,水和沙石的质量等同,吸收的热量又相等,根据可知,沙石升高的温度大于湖水升高的温度;
鱼反射的光斜射向水面时,会发生折射现象,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会远离法线,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而我们由于错觉,认为光沿直线传播,逆着光的方向看上去,看到鱼的虚像,而且比实际位置高.
18. 等于 3m 7:20
【详解】[1]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小梦同学以0.1m/s的速度向平面镜走近时,其身高没有变化,故她在平面镜中的像高度也不变。
[2]根据可得,经过5s后,小梦向前移动的距离
此时物距为
像距始终等于物距,因此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
故小梦和她的像之间的距离为3m。
[3]方法一: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平面镜中钟表指针的实际情况,如下图,可以看到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方法二:把试卷翻过来,注意上下不要颠倒,直接从试卷的反面看钟表的实际时间是7:20。
19. 反射 静止 不变
【详解】[1]灯影在水面成像,此时的水平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3]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距等于物距,且像与物等大,所以小明移动时,其像也随之移动,那么像与小明间没位置变化,则以小明为参照物,像是静止的,小明的大小不变,像的大小也不变。
20.
【详解】一束光从水中射向水面O点,过O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一条虚线,即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据此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可知,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且不在同一介质中,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所以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据此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1.
【详解】光线由空气垂直射入玻璃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光线射向AB界面时,发生了全反射,据光的反射定律,作AB的垂线,即法线。因为玻璃砖是一个底角为45度的等腰三角形,AB为底边,那么垂直于腰AC入射的光线与AB的夹角为45度。所以射向AB的光线的入射角为45度。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反射角为45度,此反射光线与AB的夹角也为45度,所以是垂直射向BC,则此反射光线由玻璃射出时,传播方向不改变。作图如下:
22.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找入射点,作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O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点光源O在水面的像O′,由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过像点O′,连接PO′,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M。
分别连接OM、MP、MA,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点睛】此类作图依据是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果根据反射定律是不能一次找准正好经过P点的反射光线的;而平面镜成像时,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物体的像,所以找出物体的像后,连接像点到P点,则MP一定为其中一条反射光线,进而可作入射光线、折射光线。
23.
【详解】画出牙齿关于镜面的对称点即为牙齿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连接像点和眼睛的直线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连接入射点和眼睛并标上箭头为反射光线,连接牙齿和入射点标上箭头即为入射光线,如图
24.
【详解】过镜面做出点S的对称点S ,即为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 P与镜面交于O点,即入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所图所示:
25.
【详解】根据光的折射规律知,光垂直射到玻璃上时,传播方向不变,但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如下图所示
26.
【详解】①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上垂足,故如下图所示:
②连接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AO,并标上箭头,就得到入射光线,连接EO,并标上向上的箭头,即为反射光线,如图:
27.
【详解】首先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大小,即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光线在水面上会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左边的水中作出反射光线,并标上箭头。经水斜射入空气中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光从水中射向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左边的空气中作出折射光线,并标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28. 玻璃板 像 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距会有误差
【详解】(1)[1]平面镜成像实验选择使用平面镜,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薄平板玻璃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2)[2]来回移动蜡烛的位置,当B蜡烛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便能确定像的位置。
(3)[3]将物像连线连接在纸上,可以测出像距和物距,通过分析和研究二者的关系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4)[4]玻璃板有厚度,直接用连线长度表示物距和像距,像距会有误差。
29. 反射 见详解 下方 垂直 像到平面镜距离 物到平面镜距离 看不清楚像的位置
【详解】(1)[1]在车窗玻璃里看到的另一个“自己”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
(2)[2]挡风玻璃相当于平面镜,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是为了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玻璃的上方,不妨碍司机视线。
[3]来自后方车辆的强光入射到前挡风玻璃,因为挡风玻璃倾斜安装,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光被反射到下方。
(3)[4]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另一支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和确定像的位置,实验时玻璃板应该垂直桌面放置。
[5][6]因为要比较像与物位置关系,所以还需要记录像距和物距,即像和物到平面镜距离。
[7]实验中,为了使所找到的蜡烛的像更加准确,应该使玻璃板后面的环境暗一些,像更明亮清晰些,所以最好用未点燃的蜡烛B。
30. 像 未点燃 完全重合 不能 不变 不变
【详解】(1)[1]透明的玻璃板,既可以成像,又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拿另一支外形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所在位置就是蜡烛A像的位置。
(3)[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在像的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5]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大小一致,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不变。
(5)[6]将玻璃板向左平移,平面镜所在平面没有变化,蜡烛A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蜡烛A的像的位置不变。
31. G 确定像的位置 BC 小路 A 薄 45
【详解】(1)[1][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所以,实验时两位同学应选G作为平面镜。
(2)[3]实验中应选择相同的BC两个蜡烛,这样便于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3)[4]透明的玻璃板,既可以看到物体的像又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物体,实验中他们将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小路同学从各方向看上去这支蜡烛好像也被点燃似的。这样做既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所成像的大小关系,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4)[5]由图知道,四个模型分别为C 、A、T、V,从模型上看,只有C左右不同,而A、T、V左右相同,所以,当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模型A、T、V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只有C左右不同,所以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A。
(5)[6]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两个面都会反射成像,易产生重影,影响使用效果,所以,若所成的像没有产生重影,则是由于挡风玻璃厚度较薄。
[7]由于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所以,当通过挡风玻璃成垂直于水平面的像时,说明挡风玻璃与水平面夹角为45度。
32.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完全相同 像与物的大小 使蜡烛A的像更清晰 贴膜玻璃前光线暗一些 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方便观察像,用透明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完成实验。
(2)[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需要选用的两支蜡烛完全相同。
[4]实验中点燃蜡烛A后比较亮,反射光线更多,人眼感觉像更清晰。
(3)[5]普通玻璃比贴膜玻璃对光的反射要好一些,反射的光线多一些,导致贴膜玻璃比普通玻璃前光线要暗一些,所以透过贴膜玻璃能看到蜡烛D清晰的像。
(4)[6]铺上方格纸便于探究像和物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用形如“7”的未点燃的生日蜡烛做物体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
33. 平面镜 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A 反射 相等 不能 2
【详解】(1)[1][2]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线。在相同条件下,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多,所成的像更清晰。本实验中,要确定像的位置,因玻璃板能成像,且玻璃板是透明的,能看到玻璃板后的蜡烛,故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既能成像,又能方便确定像的位置。
(2)[3][4]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因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人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像,故寻找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A侧观察;玻璃板相当于平面镜,故此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5]因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故移动蜡烛B,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蜡烛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3)[6]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不能被光屏接收,所以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的像。
(4)[7]视力表挂在距平面镜3米的墙上,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视力表的像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3m,而眼睛距视力表应为5米远,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
5m-3m=2m
34. D 45° 靠近 厚度 紫 60
【详解】(1)[1] A.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行车数据在挡风玻璃上所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故B错误;
C.玻璃具有单向透光功能时,说明光路是可逆的,故C错误;
D.夜间行车为了让司机更清楚的看到路况,车内应不开灯,车内开灯会干扰司机的视线,无法看清路况,故D正确。
故选D。
(2)[2][3]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而像与物体垂直,故角平分线为对称轴,即为平面镜的位置,故挡风玻璃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驾驶员发现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过高,不便于观察,即需要将像往下移动,根据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显示器需要靠近。
(3)[4]重影产生的原因是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厚度,前后两个面都反射成像。
(4)[5][6]紫外线对皮肤有伤害,紫外线照射过多,容易患皮肤癌;如图3,光照强度与透明度成反比,则光照强度与透明度的乘积是一个定值,从图像可知,当光照强度为300Lx,透明度为20%,当光照强度为100Lx,透明度为
35. 反射 折射 内侧 行驶速度 反应距离
【详解】(1)[1]在车内前面的玻璃窗处放一铝箔材质的遮阳板,就可使射入车内的阳光发生反射现象而不至于使车内温度大幅升高。
[2]行驶在平坦的柏油公路上,会觉得在一定距离之外,地面显得格外明亮,仿佛是一片水面,这是因为室外地表温度高,高空温度低,光在密度不均匀地空气中传播而发生的折射现象。
(2)[3]寒冷的冬季,行驶时车内会长时间的开暖风,驾驶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形成雾水,所以在行驶过程中往往会看到在汽车的前车窗的内侧有雾形成。
(3)[4]从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三次测试中,随着行驶速度的增大,刹车距离随着增大,所以影响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是行驶速度。
(4)[5]由表中数据可知,反应距离取决于反应时间和行驶速度,由于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比不饮酒的反应时间要长一些,因此,在行驶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酒后驾车的反应距离变长,停车距离也变长。
(5)[6]汽车刹车过程分以原行驶速度匀速行驶和由原始速度开始均匀减速直到速度为0,所以v-t图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