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质量与密度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中考真题)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m-V图象如图所示,甲、乙密度之比为( )
A.2:1 B.1:2 C.3:1 D.1:3
2.(2022·广东肇庆·二模)下列物理量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dm B.初中生百米跑的成绩约为8s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g D.让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
3.(2022·广东汕尾·模拟预测)对于生活中的情境,最符合实际的估测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全新的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C.使人感觉到最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37℃
D.一本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2kg
4.(2022·广东汕头·一模)下列选项对图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在固液共存状态的过程中内能增大
B.乙图是一束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
C.丙图是小明测出液体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
D.丁图是某声波的波形图,此声波主要是响度保持不变
5.(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密度定义式因能被写成如图所示的样式,而被称为“物理最美公式”。下列关于该公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不同种类的物质其密度一定不同
B.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只要物质种类不变,任何条件下它的密度都不改变
C.根据公式可知,物质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
D.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均匀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
6.(2022·广东茂名·一模)如图甲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 a、b、c, 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A.b、c、a
B.a、c、b
C.a、b、c
D.b、a、c
7.(2022·广东肇庆·一模)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温度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4℃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2℃时液体的密度比8℃时大 D.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一直变大
8.(2021·广东佛山·一模)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图a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天平调平衡后,先测空烧杯的质量为35g,然后按照图b和图c的顺序分别是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 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
B.b 图中测酒精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 62g
C.测得酒精的密度是 0.9g/cm3
D.用该方法测量酒精的密度偏小
9.(2021·广东广州·一模)同种物质做成的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其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它们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体积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空心物体是( )
物体 甲 乙 丙 丁
质量m/g 3 5 9 12
A.甲 B.乙 C.丙 D.丁
10.(2021·广东惠州·一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院内氧气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某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B.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D.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11.(2021·广东中山·模拟预测)下列相关物理量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g
B.教室内空气的密度约为1.29×103kg/m3
C.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D.中学生百米赛跑成绩约为10min
12.(2021·广东惠州·一模)人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估算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于下列哪个值( )
A.50 m3 B.50 dm3 C.50 cm3 D.50 mm3
二、多选题
13.(2021·广东深圳·中考真题)下列例子中,密度不变的是( )
A.水结成冰 B.粉笔用了一半
C.铁杵磨成针 D.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半
三、填空题
14.(2022·广东·中考真题)一枚实心纪念币的质量为16g,体积为2cm3,纪念币的密度是___________g/cm3。可见,这枚纪念币_____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纯金制成。若宇航员将这枚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ρ金=19.3×103kg/m3)
15.(2021·广东广州·中考真题)某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体积变大。
(1)该物质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此过程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若1cm3该物质的液体质量为m1、固体质量为m2,则m1______m2(选填“>”“=”或“<”)。
16.(2022·广东惠州·模拟预测)钰琪同学在用已调好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不断向天平的右盘试加砝码,直到在天平的右盘中放入最小的砝码时,发现天平分度盘的指针如图1所示,则接下来的操作就是 _____,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间;此时右盘中的砝码和标尺的游码如图2所示,则被测量物体的质量是 _____g。
17.(2022·广东汕头·模拟预测)如图甲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要调节横梁平衡接下来的调节过程为: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调节完成后测物体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物体质量为_______g。
18.(2022·广东揭阳·一模)新冠疫情防疫期间,有一种免洗手消毒凝胶,如图所示,净含量为300mL,消毒凝胶的质量为360g,则该消毒凝胶的密度是 ___________kg/m3;用掉一半后,其密度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若凝胶使用完后装满水,则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为 ___________g。
19.(2022·广东广州·模拟预测)一桶水用去一半,桶内剩余水的质量______,剩余水的密度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0.(2022·广东惠州·二模)小明用天平和量筒测一小石块密度,测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位置及测体积时的情景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______g,小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该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21.(2021·广东东莞·一模)如图是测量酱油密度的过程,从图甲可读出烧杯的质量,图乙可读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图丙可读出烧杯中全部酱油的体积。那么,酱油的质量m=___________g,酱油的体积V=___________cm3,酱油的密度ρ=___________kg/m3,这种方法容易因为___________,而造成所测密度偏大。
22.(2021·广东韶关·模拟预测)使用坐标图像分析物理量与相关因素关系可以清晰快速地了解物理量的内涵。如题图所示,甲图是密度一体积图像,乙图是密度一质量图像,丙图是质量—体积图像,分析图甲和图乙图像可知:同种物质的密度与______和______无关;分析丙图可判断物质a与物质b的密度大小关系:a______b。
四、实验题
23.(2022·广东广州·一模)某电子秤和圆柱形容器如图1所示,该电子秤可以通过图2的步骤测出水的体积,但该电子秤不能测出密度不等于水的液体的体积。
请用图1中的器材设计实验测出某种液体的密度(仅提供适量的某种液体和水,不能补充其他测量器材);写出实验步骤(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
24.(2022·广东中山·一模)如图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品牌牛奶的密度。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 _____处,调节好天平平衡;
(2)往烧杯中倒入适量牛奶,测得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96g;
(3)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再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如图乙所示,倒入量筒的牛奶质量为 _____g;
(4)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_____g/cm3;
(5)若操作(3)中,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测得的牛奶密度将会 ______(填“偏小”“不变”或“偏大”);
(6)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总质量较大的是装 _____的杯子(ρ水=1g/cm3)。
25.(2022·广东东莞·一模)“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在2021年3月出上了大量文物,如图1所示是其中的金面具残片,文物爱好者小张和小敏同学制作了一个金面具的模型,用实验的方法来测量模型的密度。
(1)小张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线,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调好后小张将模型放在左盘,在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再次水平平衡,砝码和游码如图2甲所示,则模型的质量为_______g;
(3)小张又进行了如图2乙所示的三个步骤:
①烧杯中加入适量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
②用细线拴住模型并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在水面处做标记;
③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_______处,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为_______cm3。
(4)旁边的小敏发现取出的模型沾了水,不能采用量筒的数据,于是测出图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小敏计算出模型的密度为_______g/cm3;
(5)若只考虑模型带出水产生的误差,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26.(2021·广东江门·一模)小明的早餐是牛奶、面包和鸡蛋,他想测出该牛奶的密度。于是跟实验老师借到以下器材:天平、砝码、烧杯、量筒。实验步骤如下。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______处。如果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如题图甲所示),则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接下来他按如图所示乙、丙、丁顺序完成了实验,请你在下面的实验表格中,填入测量数据并算出牛奶密度;
空烧杯的质量m1/g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g 牛奶的体积V/mL 牛奶的密度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3)小丽认为小明的实验误差偏大,老师同意小丽的看法,你认为如何做可以减小误差,请你告诉小明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
27.(2021·广东汕头·一模)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大豆、核桃、花生等食材制作营养豆浆,并测量营养豆浆的密度。
(1)小明的实验过程:
①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其质量如图甲所示,总质量为___________g;
②倒入一部分豆浆在乙图的量筒中,并测出烧杯和剩余豆浆的质量为30g。
根据以上数据,计算豆浆的密度为___________kg/m3
(2)测量结束后,小明把核桃放入水中,发现核桃漂浮在水面上,他想测量核桃的密度,于是挑选了一个不透水的核桃(如图丙),却发现无法放入量筒中。聪明的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小桶、细线、细铁丝、装满水的溢水杯,也测出了核桃的密度。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所受的重力G0;
②将溢水杯装满水,放入核桃,核桃漂浮,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G1;
③用细铁丝把核桃压入水中,使其___________,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排开水的总重力G2
根据以上步骤①②可知核桃的重力为G=___________(用G0和G1表示),根据以上步骤①③可知核桃体积为V=V排=___________(用G0、G2、g和ρ水表示)所以核桃密度的表达式为ρ核桃=___________。
五、简答题
28.(2022·广东广州·二模)学校购买了一批酒精,小明想知道这批酒精是不是75%浓度的,想通过测量它的密度来判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说出所需要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已知75%酒精的密度为0.85kg/L)
(1)请写出你选择的器材。
(2)请你写出实验过程。
六、综合题
29.(2022·广东揭阳·一模)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冻 豆 腐
冻豆腐是中国一种传统的豆制品美食。新鲜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把新鲜的豆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到0℃时,水结成了冰,它的体积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即使豆腐温度再降低,冰的体积几乎也不再变化。
将冻豆腐从冰箱内取出,等到豆腐中的冰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如图所示)。此时的豆腐孔隙多、弹性好、吃上去的口感很有层次,深受人们的喜爱。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冻豆腐解冻后,其中有数不清的海绵状孔洞,这是由于新鲜豆腐里的水先______,之后,在冻豆腐解冻过程中______而形成的;
(2)冻豆腐从冷冻室里取出时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向______的(选填“上飘”或“下落”);
(3)将新鲜的豆腐切成长方块(如图所示)放入冰箱冷冻室,一天后取出冻豆腐块,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比较接近冻豆腐块形状的是______图。
30.(2021·广东惠州·一模)(1)如1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 cm;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cm。
(2)如2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______ s。
(3)小明正确地“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3图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______ g。
(4)学习了浮力知识后,小明利用电子秤来测量小木块的密度:
①在称盘中放置装有水的烧杯;
②将小木块轻轻放入装水的烧杯中;
③用细针压住小木块,使其恰好浸没在水中。
实验中水均未溢出,电子秤对应的示数如4图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是______ g,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__ g/cm3,若小木块吸水,则密度测量值______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1.C
【详解】由图可知,当体积为10cm3时,甲的质量是30g,乙的质量为10g,则甲乙的密度之比为
故选C。
2.D
【详解】A.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dm,故A不符合题意;
B.初中生百米跑所用时间一般是十几秒,故B不符合题意;
C.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不符合题意;
D.让人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6℃,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左右,故B符合题意;
C.使人感觉到最舒适的室内温度约为23℃,故C不符合题意;
D.九年级物理教材的质量约为300g,故D不符合符合题意。
故选B。
4.A
【详解】A.图中是物体熔化图像,且该物体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熔点,是晶体,固液共存状态的过程,物体不断吸热,内能增大,故A正确;
B.光的折射中,空气中的角度最大,由图得,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不是光线从水中进入空气中的光路图,故B错误;
C.同种液体在同一状态下,密度一般不变,液体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图线,故C错误;
D.由图得,该声音的振幅发生变化,说明该声音的响度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A.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故A错误;
B.气体的密度与温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等质量的同种气体温度升高时密度减小,压力减小时密度减小,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故C错误;
D.由可知,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体密度大,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如图乙,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a>mb>mc,由ρ=可知ρa>ρb>ρc;
在图乙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a>ρb>ρc,由V=可知Va所以左边烧杯液体为b,中间为a,右边为c,
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b、a、c.
故D正确.ABC错误;
7.C
【详解】A.由图像可知,液体在4℃时,体积最小,而质量不变,根据可知,液体密度是最大的,故A错误;
B.由图像可知,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当温度高于4℃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B错误;
C.由图像可知,2℃时液体的体积比8℃时的小,而质量不变,所以2℃时液体的密度比8℃时的大,故C正确;
D.由图像可知,由1℃升高到8℃,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质量不变,所以液体密度先变大再变小,故D错误。
故选C。
8.D
【详解】A.由图a知指针向左偏,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b知,标尺的分度值为0.2g,酒精的质量
m=50g+10g+2g=62g
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c知,酒精的体积为V=30cm3,量筒中酒精的质量为
m1=62g-35g=27g
酒精的密度是
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将烧杯中的酒精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上沾着酒精,所以体积测量结果会偏小,根据,密度偏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由题意知,四个物体的密度分别为
,
,
所以乙是空心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氧气瓶内氧气用掉一半,即物质的多少变为原来的一半,所以氧气瓶中氧气的质量变小了;氧气仍然充满了氧气瓶,所以氧气的体积不变;根据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
故选D。
11.C
【详解】A.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A不符合题意;
B.教室内空气的密度约为1.29kg/m3,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课桌的高度大概为学生身高的一半,约80cm,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百米跑成绩稍比10s多,但不可能要10mi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B
【详解】由题知,人体的密度ρ=1×103kg/m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人的体积
=0.05m3=50dm3=5×104cm3=5×107mm3
故选B。
13.BC
【详解】A.水结成冰,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故A不符合题意;
B.粉笔用了一半,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铁杵磨成针,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体积也变为原来的一半,密度不变,故C符合题意;
D.氧气瓶中的氧气被用去一半,,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14. 8 不是 不变
【详解】[1][2]纪念币的密度
由于纪念币的密度小于纯金的密度,则纪念币不是纯金制作的。
[3]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因此将纪念币带到太空,其质量不变。
15. 凝固 放热 >
【详解】(1)[1][2]由液态变成固态,是凝固现象;凝固时放热。
(2)[3]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质量m不变,而体积变大,由可知,密度变小,即固态时的密度较小,液态时的密度较大。由可得:1cm3的该物质固态时的质量比液态时的质量要小 一些,即m1>m2。
16. 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 43.4
【详解】[1]把物体放在天平左盘,当把最小砝码放在天平右盘后,由图甲可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右侧,加入的砝码大了,应该取下最小的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2]由图2可知,物体的质量为
m=20g+20g+3.4g=43.4g
17. 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76.4
【详解】[1]先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由图甲可知,游码没有“调零”,且指针向右偏,则接下来的调节过程为: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
[2]使用天平测质量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之和,则物体的质量
m=50+20g+5g+1.4=76.4g
18. 1.2×103 不变 300
【详解】[1]免洗手消毒凝胶的体积为
该消毒凝胶的密度为
[2]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用掉一半后,剩余部分的密度不变。
[3]若凝胶使用完后装满水,则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为
19. 减小 不变
【详解】[1][2]将一桶水用去一半后,桶内剩余水的质量减小,由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质量和体积无关,所以剩余水的密度不变。
20. 47.2 20 2.36×103
【详解】[1]由图可知,小石块的质量为
m=m游+m砝=2.2g+20g+20g+5g=47.2g
[2]由图可知,加入石块之前,量筒内液体的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20mL,加入小石块之后,量筒内液体的液面对应的刻度线为40mL,小石块的体积为
V=40mL-20mL=20mL=20cm3
[3]小石块的密度为
21. 45 40 1.125×103 见详解
【详解】[1]烧杯的质量
m2=20g+10g+5g=35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
m1=50g+20g+10g=80g
酱油的质量为
m=m1-m2=80g-35g=45g
[2]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3]酱油的密度
[4]实验中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22. 体积 质量 >
【详解】[1][2]从图甲、图乙中可以看出,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不随体积、质量的改变而改变,由此可得:同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和质量无关。
[3]由 得
相同体积下,密度越大,质量越大,由图像得
23.见解析
【详解】取相同体积的水和其他液体倒入该电子秤的容器内,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和质量,根据密度公式分析这种液体与水的密度关系。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水倒入该电子秤的容器内,读出该秤显示的体积V和质量m1。②在与水凹液面相平的地方做出标记,并把水完全倒出,然后向容器内加该种液体至标记处,读出该秤显示的质量m2。③容器内的水和某液体的体积是相同的,都是V。则某种液体的密度为
24. 零刻度线 33 1.1 偏大 牛奶
【详解】(1)[1]实验前,需要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2]由图甲可知,烧杯和剩余牛奶的质量为
m剩=50g+10g+3g=63g
倒入量筒的牛奶质量为
m=m总-m剩=96g-63g=33g
(4)[3]由图甲可知牛奶的体积
V=30mL=30cm3
牛奶的密度为
(5)[4]将烧杯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时,不慎将少量牛奶附着在量筒内壁上,导致牛奶体积的测量值偏小,由可知,牛奶密度偏大。
(6)[5]两个相同的杯子分别装满水和牛奶,水和牛奶的体积相同,水的密度为1g/cm3,牛奶的密度为1.1g/cm3,牛奶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由m=ρV可知,烧杯中牛奶的质量大于水的质量,空杯子的质量相同,故杯子和牛奶的总质量大于杯子和水的总质量。
25. 右 84 标记处 12 8.4 相等
【详解】(1)[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此时指针偏向分度标尺中线的左侧,表明左边重一些,故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2]由图2甲可知,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是4g,所以模型的质量
m=50g+20 g +10g +4g=84g
(3)根据①②,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根据等效替代法,增加的水的体积(即量筒中水减小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③[3]取出模型,用装有40mL水的量筒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达到标记处。
[4]量筒中的水位如图2丙所示,量筒的分度度值为2mL,水的体积为28 mL,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为
V=40mL-28mL=12mL=12cm3
(4)[5]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55g,图2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145g,则倒入烧杯中的水的质量为
m水=155g-145g=10g
模型的体积等于倒入水的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模型的体积
模型的密度
(5)增加的水的质量等于图2乙③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图2乙①中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与石块带出水的多少无关,不管水带出多少,水始终都要加到标记处,对所测模型的体积没有影响,故此实验方法所测密度不变,小敏计算出的密度值与实际值相比相等。
26. 零刻度线 右 30 152.4 120 1.02 丙、乙、丁(或丙、丁、乙)
【详解】(1)[1]在天平调平衡时,应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2]如果指针指向分度盘左侧,根据左偏右调的原则,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
(2)[3]由乙图可知空烧杯的质量
m1=20g+10g=30g
空烧杯的质量为30g。
[4]由丙图可知,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
m2=100g+50g+2.4g=152.4g
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为152.4g。
[5]由丁图可知牛奶的体积为120mL。
[6]牛奶的密度
牛奶的密度为。
(3)[7]实验中将牛奶倒入量筒中时,会有一部分牛奶残留在烧杯中,使测得的体积偏小,密度偏大。正确的做法应为先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再测出烧杯和残余牛奶的质量,所以正确的步骤应为丙、乙、丁(或丙、丁、乙)。
27. 71.6 浸没
【详解】(1)①[1]由图甲可知,烧杯和豆浆的总质量为
m1=50g+20g+1.6g=71.6g
②[2]量筒中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豆浆的体积
V=40mL=40cm3
量筒内豆浆的质量
m=m1-m2=71.6g-30g=41.6g
豆浆的密度为
(2)③[3]用细铁丝把核桃压入水中,使核桃全部浸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桶和溢出水的总重力G2。
[4]漂浮时溢出水的重力为
G排=G1-G0
根据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知,核桃的重力为
G核桃=G排= G1-G0
[5]核桃全部浸没时,溢出水的重力为
G排′=G2-G0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此时的浮力为
F浮=G排′= G2-G0
核桃的体积为
[6]核桃的密度为
28.(1)电子秤、烧杯、量筒;(2)见详解
【详解】(1)通过测酒精的密度可以知道这种酒精是不是75%浓度的,测密度需要测出酒精的质量和体积,故所用到的器材有:电子称、烧杯、量筒。
(2)实验过程如下:
a.在烧杯中装入适量酒精,用电子秤称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m1;
b.将一部分酒精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酒精的体积V;
c.称出剩余的酒精和烧杯的总质量m2,则量筒中酒精的质量
m=m1-m2
d.根据公式算出酒精的密度,和0.85kg/L进行比较,若相等,则这种酒精就是75%浓度的酒精,若不相等,则不是75%浓度的酒精。
29. 结冰体积变大 冰化成水跑掉 下落 丙
【详解】(1)[1][2]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即新鲜豆腐里的水先结冰体积变大,之后,在冻豆腐解冻过程中冰化成水跑掉而形成的。
(2)[3]冻豆腐从冷冻室里取出时会冒“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随空气流动形成。由于热胀冷缩,冷空气密度大,所以这些“白气”是向下落的。
(3)[4]将豆腐切成方块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其中的水份会凝固成冰,从而体积变大,后一天后取出来观察,豆腐的形状应该是比原来变大了,故丙图符合题意。
30. 0.1 2.10 337.5 47.4 12 0.6 偏大
【详解】()[1]由1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2]物体左端所对刻度为10.00cm,右端所对刻度为12.10cm,物体的长度为
(2)[3]由2图知,内圈指针指在5到6之间,且靠近6,所以秒针所指位置为,可知秒表的读数为
(3)[4]如图,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所以物体的质量为
(4)[5]小木块的质量为
[6]小木块排开水的质量
小木块的体积
小木块的密度
[7]若小木块吸水,则测得的排开水的质量变小,导致算出的小木块体积偏小,根据 可知,密度测量值会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