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编者简介
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喜纳文士,组织编写的 ,是 的代表作,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注意:作者不是刘义庆,他只是组织 了《世说新语》。)
南朝宋文学家
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六朝志人小说
文人编纂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原书八卷,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 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 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艺术成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书中不少故事,如“周处除三害”“曹植七步成诗”“望梅止渴”等,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新亭对泣”“谢女咏雪”等,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
汉末至东晋士大夫
士族
参照注释,朗读课文,朗读时注意节奏和断句。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
文言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约定。
相约同行。
正午时分。
陈太丘和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过了正午(友人)没有到,陈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以后(友人)才到。陈元方当时七岁,在家门外玩耍。
译 文
舍弃。
离开。
丢下(他)而离开。
才。
玩耍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了您很长时间(而您)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不是人啊!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译 文
同“否”。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不是人啊!哉,语气助词,表示感叹,相当于“啊”。
丢下我走了。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舍弃。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到了正午(还)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
译 文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信用。
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拉,牵拉。
回头看。
1、古今异义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
古义:舍弃。
今义:委任,把事交给别人去办。
2、成语积累
成语 本课例句 释义
瞻前顾后 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不期而遇 期日中 约定
舍己为人 太丘舍去 舍弃
去后乃至
待君久不至
3、文言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太丘)去后(友)乃至”
省略主语,即“(家君)待君久不至”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 )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
太丘
元方
友
君
家君
家君
尊君
尊君
君
君
友
把文中缺少人称的句子补充完整
1(1)、本文是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元方的形象的?元方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
明白事理,聪慧过人
个性率真,刚正不阿
落落大方,彬彬有礼
描写方法
示例
形象特点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入门不顾
“待君久不至,已去”
“君与家君期日中……则是无礼”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1、(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2.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1)不同意。
元方当时才七岁,他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容不迫地反驳一个成年人,使对方明理,并赢得对方的叹服,维护了父亲的名誉,这已属不易。而且他的辩驳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全然不是“年幼无知”,不讲礼数。
3、文中“君”“家君”“尊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尊君在不
君与家君
令尊(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我的父亲(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补充: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辞
敬词类 所表达的意思 例子
令
惠
垂
赐
高
贤
奉
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令尊,令堂,令郎
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惠顾,惠存
用于上级或长辈对自己的动作
垂爱(多用于书信),垂青(重视某人)
别人对自己的指示,答复
赐教
和对方有关的事物
高足(他人弟子的美称),高就(就任更高职位)
用于平辈或晚辈
贤弟,贤侄
自己的 动作涉及对方
奉送(赠送相送),奉陪(陪伴做某事)
补充:古代常见的敬词与谦辞
谦辞类 所表达的意思 例子
家
舍
小
愚
拙
鄙
敝
见
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纪大的亲属
家父,家严(父),家慈(母)
谦称比自己辈分小或年纪小的亲属
舍弟,舍妹
比自己辈分低或自称
小女,小生(青年读书人的自称
说自己不聪明
愚见,愚兄
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拙作,拙见
称自己的事物不好
鄙人,鄙见
敝人、敝姓、敝校
在动词前,表示对我怎么样
见教,见谅
4、《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得“信”的重要
懂得“礼”的重要
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
5、学完本文,说说文中人物带给你的道理启示。
道理: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 (人物)驳斥父亲的朋友 (内容) 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 (人物形象) ,告诫人们
(道理)
启示:①为人处世要言而有信(讲信用);
②为人处世要知错善改;
③为人处世要守时;
④为人处世要知礼、有礼。
陈元方
“无信”“无礼”
聪慧明理、落落大方
做人要讲诚信,
为人要方正。
当堂检测
1、理解性默写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写出友人知错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明陈元方不愿意原谅友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友人惭,下车引之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2、.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信
礼
3.“友人惭,下车引之”表现了什么?
“惭”字写出了“友人”已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对自己的言行感到后悔。“引”字则表明了友人想对元方表示自己的友好,以示悔意,写出来友人知错能改,率真可爱的特点。
4、敬辞谦辞判断对错
(1)小张一直挂念着被表弟借走的航船模型,他忍不住打了个电话:“你何时把它奉还给我 ”( )
(2)小方是我的好朋友,她毕业时送我的礼物--一本精美笔记本,我一直惠存着。( )
(3)李教授的拙作你拜读了吗?( )
(4)毕业时你送给我的照片和礼物,我一直惠存着。
( )
(5)令爱在艺术节书画展中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 )
(6)毕业后,我们一直对恩师十分垂念,只是由于学业繁忙,无暇登门拜访。( )
错,敬辞,表示自己的 动作涉及对方
错,敬辞,表示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错,谦辞,表示对别人称自己的东西
错,敬辞,表示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错,敬辞,表示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
错,敬辞,表示用于上级或长辈对自己的动作
5、文言对比阅读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③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zì)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yè)令,正行此事。不知卿⑤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⑥,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政事》)
【注释】①候:拜访,问候。②称:称赞,赞不绝口。③履行:实践,做。④绥(suí):安抚。⑤卿:客气、亲热的称呼。⑥周旋动静:这里指思想和行动。⑦师:学习。
译文
【参考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在太丘做官,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事情 ”元方说:“我父亲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安抚,让人们心安理得地做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更加敬重。"袁公说:“我曾经也当过邺县县令,正是做这样的事情。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时间相隔遥远,但他们的行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没有学孔子,孔子也没有学周公。”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久而益敬 益:
(2)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
19.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划2处)
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21.指出元方第二次答语的巧妙之处。
更加
曾经
不知是你的父亲学我,还是我学你的父亲
元方以周公和孔子没有互相学习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袁公的问题。即不得罪袁公,又维护了父亲的尊严,顾全了双方的面子。
板书设计
对话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行
聪慧明理个性率真
对话背景:友人无信,太丘离去
对话结果:友人惭愧,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无礼,对子骂父
元方驳斥
无信
无礼
课文小结
文章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就聪慧明理、落落大方,告诫人们做人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写作特色
1.人物形象鲜明,叙述详略得当。
文中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时年七岁”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接着描写了元方对客人骂其父的行为据理驳斥,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一个聪慧善辩、正直明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本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情节安排合理,详略得当。为突出元方的形象,作者有意省略了陈太丘等候客人的过程,详写了元方与客人的对话。
本文剪裁得体,而且在语言叙述上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给人以真实自然的感觉。
2.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拓展延申
信
金文“信”字中的“ ”代表人,“ ”则代表口,意思是人通过口所说的话来保证和许诺。小篆中写作“ ”,右边是“言”。后世“信”字的演化基本保留了小篆中“信”字的结构。
“信”的本义是言语真实。古人最初通过语言来许诺。后来,有人使用函件来承诺,人们将“信”的含义进行引申,用它指来往的函件,如书信。此外,人们将能够践行诺言、诚实可靠的品质也称为“信”,如信用对讲信用的人,我们通常采取信任的态度,给予其自由,因此“信”也有“随意”的意思,如信步。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令 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 惠顾、惠存、惠赠
垂 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 赐教、赐复
高 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高邻
贤 贤弟、贤侄
奉 奉送、奉还、奉劝、奉陪
其他 久仰、劳驾、赏光、赏脸、贵姓、贵庚、大作、大驾
敬辞类
家 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 舍弟、舍妹
小 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 愚兄、愚见
拙 拙作、拙著、拙见
敝 敝人、敝姓、敝校
鄙 鄙人、鄙见
其他 寒舍、见教、见谅
谦辞类
作业布置
课后读一读《世说新语》,谈谈阅读体会。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