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1张PPT。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础知识是形成学科能力的源头。本栏目根据课标要求,精准梳理,清晰呈现主要知识及内在关系。关键处合理挖空、易混处合作探究,多策并举,夯实基础。请以此为载体,安排学生课前预习,以便打造高效课堂!一、秦统一六国
1.统一条件:
(1)经济基础:_________使秦国经济迅速发展,为其统一
提供了条件。
(2)政治基础:争霸、兼并战争使国家出现了局部性统一。
(3)群众基础:战国时代的战争加深了人民的困苦,人民都
_________。商鞅变法渴望统一(4)人才条件:秦王为实现统一广泛吸引各国贤士。
(5)个人因素:嬴政具有雄才大略,统一方略正确。
2.统一过程: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合作探究】
1.秦始皇完成统一对中国历史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提示:(1)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
立起强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发展,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
(3)有利于民族融合,具有积极的进步意义。二、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1.政治方面:
(1)中央:
①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秦王嬴政创立“_____”称号,
自称始皇帝。
②加强中央集权,设_____、太尉、_________,对皇帝负
责。
(2)地方:实行_______,全国设36郡,郡下设县。_______
___,避免国家重新陷于四分五裂的局面。皇帝丞相御史大夫郡县制强干弱枝【合作探究】
2.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有何影响?
提示:(1)秦的郡县制代替了周的分封制,即从地方分权演进为干强枝弱的中央集权制,为后来2 000多年的地方行政体制奠定了坚固的基础。
(2)郡县制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3)疆域:征服_____,北击_____,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
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2.文化方面:统一文字,以_______为标准字体,有利于国
家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百越匈奴秦小篆【合作探究】
3.秦始皇为什么要统一文字?文字统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提示:原因:(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文字不统一。(2)秦统一全国以后,文字的混乱既不利于秦朝推行政令,又阻碍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意义:(1)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全国政治统一的巩固,促进了全国经济文化的交流。(2)对全国人民共同心理和共同文化的进一步形成,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3.经济方面:
(1)统一_______。
(2)统一货币。
(3)修筑以_____为中心的水陆交通。度量衡咸阳三、秦始皇的暴政
1.表现:
(1)焚书坑儒:
①焚书: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发
布_______,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可收藏有关医学、占卜
和种植等书,其余一律焚毁。
②坑儒:因为一些儒生批评秦始皇_________,秦始皇将460
名儒士活埋。焚书令滥施刑罚(2)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的同时,下令把___________三国
的长城连接扩建,工程艰巨,施工条件简陋,民夫大量死
亡。
(3)大兴徭役:修建阿房宫、_______,加上伐南越,戍边
疆等其他徭役,导致民怨沸腾。
2.影响:秦始皇的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加速了秦
朝的灭亡。秦、赵、燕骊山墓【合作探究】
4.如何认识秦始皇修筑长城?
提示:(1)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外敌的入侵,对当时乃至后世中原百姓的安定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2)由于无止境地征用民工,大兴土木,导致财政大量输出,民夫大量死亡,人民怨声载道,对于当时的人民来说,是一场灾难,这也是秦朝暴政的一个表现,同时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3)长城这一世界奇迹是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3.评价:
(1)统一中国,结束了_________的政治局面,建立了_______
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
(2)他的暴政又导致秦很快灭亡。诸侯割据大一统你认为过于严酷的法律对百姓和社会能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其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峻法,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解决知识疑难是提升学科素养的关键。本栏目深度挖掘教材,剖析重难点,提醒认知误区,点拨规律技巧,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有效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请根据授课情况有选择地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突破教材重难点! 一、秦国能够完成统一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
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经济基础;经过商鞅变
法,秦国的经济发展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春秋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了比较稳固
的民族共同体,为统一奠定了民族基础春秋争霸、战国混战使人民渴望统一、和平经过长期的兼并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秦国广泛
吸引各国贤士逐渐成为实现统一的中心力量,从弱
小的韩国开刀,再扫除两翼,最后灭齐【名师指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客观的,完成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而个人是左右不了历史发展的。但个人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影响历史进程。秦王嬴政敏锐地把握住统一天下的时机,在稳定了国内的政治局势后,采取正确的策略,果断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兼并战争,终于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秦朝。 二、正确评价秦始皇
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史观为指导,对秦始皇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客观、公正、全面的评价是这一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们评价秦始皇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1.秦始皇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的君主,秦始皇有功有过,但是功大于过。 2.功绩:(1)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开创了中国历史的崭新局面。(2)为巩固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在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诸方面实施了许多积极的方针政策,奠定了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 3.过失:(1)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2)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超过了当时人们所能忍受的极限;(3)为了修建宫殿、陵墓和满足其奢侈的生活,秦始皇向民众征收大量的赋税。
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他是一位铁腕君主,是横扫六合的盖世英雄,是统一国家的奠基人,是名垂千古的始皇帝。【名师指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其历史活动展开。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做到:(1)准确地把握历史人物活动的内容;(2)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考虑当时历史环境下人物的活动;(3)运用正确的史观来审视历史人物。 掌握解题技能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本栏目精研高考要求、结合经典考题,探究本源,总结解题规律,展示解题方法,通过示范性剖析,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请根据授课情况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技能! 评价秦始皇的功过
(2012·福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长城修筑情况——董耀会《万里长城纵横谈?秦始皇万里长城分几段》
材料二 (秦始皇)下令“堕坏城郭,决通川防,夷去险阻”……从而全部拆毁了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
——《中国军事通史》(第四卷)(1)据材料一,概述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
(2)指出材料二中秦始皇拆毁“内地的诸侯互防长城”的主要背景。有人在论及秦始皇的统治时,认为“秦始皇筑了长城,也毁了长城”。结合相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理解材料的能力。第(1)题分析地形、建筑材料等因素。第(2)题具有开放性,评述时从两个层次入手,分别找相关史料进行说明。答案:(1)对旧长城重新修缮,借助地形新建长城,就地取材,建材多样。
(2)背景:秦灭六国,统一中国。
评述:这个观点符合史实。
第一层次(修筑长城层面):秦始皇修筑长城,加强了边防,保证了社会安宁。但滥用民力修筑长城,引起人民反抗,加速了秦朝灭亡。
第二层次(实行统治层面):秦始皇实行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其实行暴政,加速了秦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