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06 21:2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3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一、少年皇帝
1.少年继位:1661年,玄烨继位,年号_____。
2.面临形势:
(1)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_____后,坚持抗清。
(2)侵入_______流域的沙俄势力有待驱逐。
(3)漠西和漠北的蒙古各部需加强管理。康熙台湾黑龙江(4)满洲贵族强制实行圈占土地、剃发易服等政策造成的___
_______矛盾尚未平复。
(5)辅政大臣_____骄横跋扈,欺君擅权。
3.总揽大权:康熙帝14岁亲政,智擒鳌拜,稳定了秩序,总
揽朝政。满汉民族鳌拜【合作探究】
1.概述康熙初年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
提示:(1)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2)中国同外国侵略者的矛盾。
(3)中央同少数民族(分裂)势力的矛盾。
(4)民族矛盾(满族与汉族)。二、巩固统一国家
1.军事上:
(1)平定_____。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统一趋势,
清王朝的中央集权随之加强。
(2)收复台湾。采取剿抚并用的策略,设_______,隶属福建
省,并设总兵、副将驻守台湾、澎湖。三藩台湾府【合作探究】
2.如何认识郑成功收复台湾与清政府收复台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1)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是民族英雄。一方面有利于台湾的早期开发,另一方面与清政府分庭抗衡,形成分裂状态。(2)清政府已统一大陆,郑氏割据台湾,使台湾与大陆分离,显然不利于国家统一。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3)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东南海防。(3)三征_______:中央政府控制了漠北蒙古、天山南北。加
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多民族国家的广大疆域。
2.文化上:崇尚_____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
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
伐。
3.政治上:加强与_______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
册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
目的。噶尔丹儒家蒙、藏【合作探究】
3.唐太宗和康熙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何主要不同?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提示:唐太宗:以平等友好为主;康熙:主要是武力平叛。
时代特征:唐朝,封建社会繁荣时期,中国全面领先于世界;清朝,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落后于西方。三、维护国家主权
1.军事上:抗击_____,捍卫北疆。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收
复东北失地。
2.外交上:通过平等谈判,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_____
_______》,维护了中国主权。沙俄尼布楚条约【合作探究】
4.在《尼布楚条约》中,清政府作为签约一方,首次使用了“中国”的国号而没有使用“大清”的朝号。“中国”和“大清”有何区别?有没有联系?
提示:(1)“中国”是国号,代表整个国家,“大清”是朝号,代表的只是满洲贵族统治者。所以两者之间有很大的
区别。(2)在中国封建社会,由于一直是封建王朝统治全国,即所谓“家天下”,所以国号通常被朝号所取代,王朝即代表国家,清朝也通常如此。所以,国号“中国”和朝号“大清”还是有密切联系的。 一、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可以从巩固国家统一的措施和维护国家主权的措施这两方面去总结。平定“三藩之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收复台湾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
叛乱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了统一。加强与蒙、藏
民族的团结崇尚儒家文化,
恢复开科取士,
延揽汉族文士抗击沙俄入侵,
组织两次雅克萨
之战,签订《尼
布楚条约》既保护佛教,尊重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巩固统治,并且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利用儒学,维护统治。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国家主权。【名师指津】中国历史上的民族战争,不同于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它是一定历史时期民族关系的表现形式。这些战争不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而是我国内部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交战双方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但有压迫与反压迫、正义与非正义、进步与反动之分。 二、正确评价康熙帝
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采取一分为二的方法,同时突出重点。
1.进步之处:缔造了稳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对内: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巩固统一。
(2)对外:击退沙俄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康熙统治时期,政局稳定,领土广阔,生产力有所恢复和发展,农业经济也趋于繁荣,出现了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所创盛世,是封建社会最后的盛世。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3.仍有局限: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开始推行闭关政策。世界历史逐步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但是康熙帝未能紧跟时代潮流,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下了战败隐患。【名师指津】康熙在平叛乱、御外敌、定边疆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对抵制西方殖民者的侵略,对加强中央集权制度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秦始皇和康熙帝及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
(2011·天津高考)(节选)秦始皇和康熙帝都是中国古代有作为的君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673—1681年,年轻的康熙帝指挥了一场平叛战争。他后来多次谈起战争前后自己的变化,说:“前者凡事视之以为易;自逆贼变乱之后,觉事多难处,每遇事必慎重图维,详细商榷而后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材料三 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秦始皇规定一天看章奏(竹简)一百二十斤(秦一斤合今半市斤),不看完不休息。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四 朕自临御以来,一切机务必皆躬亲,从不敢稍自暇逸。……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身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钜细,朕必躬自断制。
——《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八年(3)依据材料二,说明“平叛战争”所指事件及对康熙帝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依据材料三、四,概括秦始皇和康熙帝处理政务的共同点。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和康熙帝两个人物,意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迁移能力。第(3)题,从时间上可断定此事件的具体所指,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作答即可;第(4)题,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两位帝王专权与勤政的执政风格。答案:(3)平定三藩之乱。形成了谨慎的执政风格。维护了国家统一。
(4)专权,勤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