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2.1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06 21: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自学礼乐:少年时立志以传承_________为己任,三十岁
时精通“六经”,兴办私学。
2.从政失败:五十多岁时先后任中都宰和司寇。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
4.整理典籍:68岁后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_____》。礼乐文化春秋【合作探究】
1.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的一生的:“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对孔子这段名言,你有什么感想?
提示:这段名言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著探索,艰苦奋斗,在学业和做人上不断完善自己。对我们今天立志成才,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有着深刻的启迪。二、开创儒家思想
1.社会背景:
(1)春秋时期是奴隶制社会向___________转变的时期,充满
新与旧的矛盾。
(2)违背_____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3)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_____________
的社会道义。封建制社会周礼改善人际关系2.思想内容:
(1)“礼”的思想:主张以“___”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
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_________”,
匡正社会秩序。
(2)“仁”的思想:
①含义:仁就是爱人,包含_____、关怀、体谅、容忍等一
切美德。
②地位: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_________的最高准
则。
③影响:这种思想体现了_________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礼克己复礼仁爱人际关系人道主义(3)中庸思想:
①调整对象:礼和仁。
②协调礼和仁的方法:中庸。
③中庸的含义:认为“过犹不及”,就是过头和不及同样不
好,_________才是中庸。
④达到中庸的做法:“_________”,仁、礼、中庸思想是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内容。恰到好处和而不同【合作探究】
2.如何理解仁、礼和中庸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1)“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希望通过仁爱来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稳定。
(2)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并将礼和仁有机结合起来,让仁有礼的约束而不失于无序,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而不流于形式。(3)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涵。孔子又提出“中庸”思想以协调礼和仁的关系,避免过犹不及,实现礼和仁的和谐统一。
(4)总之,三者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三、古代大教育家
1.开创私学:
(1)背景:春秋以前,文化一向被_____垄断。
(2)概况:“有教无类”,扩大受教育的范围。
2.教学目标:
(1)“成人”,通过教育,使学生们举止合乎礼数,言行合
乎“___”“___”。
(2)“君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3.教学方法:_________,言传身教。贵族忠信因材施教4.整理古籍:
(1)孔子整理编撰“六经”,即《诗》《书》《礼》《乐》
《易》《春秋》。
(2)弟子把其思想整理成《_____》,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论语【合作探究】
3.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哪些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时代意义?
提示:(1)办学思想: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这对我们今天普及义务教育仍有时代意义。(2)教学目标:孔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人”,不仅加强自我修养,更要兼济天下,这对我们今天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仍具有启示作用。
(3)教学方法: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方法对我们今天教育方法的改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仍有重大现实意义。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_____”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
_________。以_____________为核心的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
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2)传统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_______
___。
(3)教育: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他改变了
_________文化的局面,_____保证了传统文化的延续。六经理论基础仁、礼、道义核心内容贵族垄断私学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_____、_____等
国,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方:明清以后传到西方,产生重大影响。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朝鲜日本1.到孔子时代,儒的含义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春秋时期,孔子针对当时“礼崩乐坏”的形势,赋予儒一种维护礼制社会的道义,通过恢复周礼,宣传仁爱、关怀、体谅、容忍等一切美德,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2.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些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想一想,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哪些是消极的?
提示:孔子的价值追求是:要做一个有为的人,做一个讲求仁和礼的人。
重义轻利、安贫乐道、自我反省等是积极的;“君子”“小人”的划分体现了不平等性,是消极的。 一、简述孔子的思想成就、文化贡献及影响
孔子的思想成就可以围绕其治世主张、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主张来回答。孔子的地位和影响需要从中国和世界两个角度分析。
1.思想成就
(1)“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主张恢复周朝的等级名分制度。 (2)“仁”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爱人之心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3)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4)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5)提出“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提出了“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思想和学思结合等学习方法。 2.文化贡献: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人统称“六经”。这对于古代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3.地位和影响
(1)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孔子是大教育家,改变了以往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为教育的推广创造了条件。私学的形式也保证了中国文化免受朝代变迁的影响,连续不断地发展下来。 (3)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名师指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首先,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古代文化;其次,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最后,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古代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古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 二、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的原因
  要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孔子主张的特点来分析。
  1.孔子所处的时期是春秋末年,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主张以暴力打破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统治秩序。
  2.孔子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通过恢复西周的礼乐典章制度,把颠倒了的社会等级制度重新恢复正常。由此可见,孔子的思想实质上是在力图维护以分封宗法制为核心的奴隶制。  3.在春秋末年奴隶制正在走向灭亡,新兴封建制正在构建的背景下,孔子的保守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当时不受统治者重视。
【名师指津】儒家学派后来受到推崇是因为孔子的“仁”“礼”“道义”顺应了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在历代统治者的推崇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对孔子的评价
(2012·南通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论语·颜渊》材料二 子曰:“有教无类。……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论语·卫灵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2)汉武帝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孔子尊为“圣人”,而新文化运动却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怎样评价孔子?【解析】第(1)题中材料一是孔子的政治主张,材料二是孔子的教育主张。第(2)题要注意儒家思想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么长时期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我们要对儒家思想批判地继承,不能对孔子完全的肯定和否定。
答案:(1)材料一的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材料二主张有教无类与好学求知。(2)第一层次:孔子是大思想家(儒家思想创始人)和大教育家;第二层次:孔子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第三层次:孔子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也有封建糟粕,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