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文档属性

名称 6.1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 课件(人教版选修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06 21: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1课 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一、从医之路
1.立志从医:明朝中叶,李时珍出生在湖北蕲州的一个医生世家。少年时代他的愿望是当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
2.初露锋芒:经十余年的刻苦钻研,李时珍30岁时便成为当地很有名望的医生。
3.广泛涉猎:当宫廷御医期间,他阅览王府和皇家珍藏的丰
富医药典籍,并看到了许多平时难以见到的_________,开
阔了眼界。
4.终成大业:行医之余,他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_______的
研究和著述上。药物标本医药学【合作探究】
1.怎样的家庭环境促使李时珍走上从医之路?
提示:(1)李时珍的祖父是个草药医生。
(2)父亲李言闻医学造诣精深,后被朝廷录用为太医院吏目,晚年辞职还乡,坐堂行医,为民治病,医德高尚。李言闻行医之余,著书立说。根据自己的行医经验和心得,写成了许多部医书。还把自己对药物学研究积累的成果,编撰成多部医书。
(3)在这样一个医生世家中成长起来的李时珍,耳濡目染,心领神会,自然而然也步入了医学和药学的道路。二、编写中医药巨著《本草纲目》
1.本草含义:中药以_____类植物占多数,故将_____称为本
草,凡是讲药物的书也都以“本草”命名。
2.编撰原因:历代药物学著作存在严重缺陷,分类杂乱,内
容谬误,害人不浅。李时珍决定重新编纂一部本草书籍,纠
正这些错误。
3.编撰过程:
(1)广泛阅读:阅读了____多种参考书,直接引用书目700多
种,并对本草书上记载的药物详细鉴别和考证,纠正错讹之
处。草木中药800(2)实践考察:他跋涉高山深谷,行程万里,足迹遍及大江
南北,弄清了一些药物的形状、性味、_____等。
(3)栽培药物:他在自己的家中栽培几十种药材,并亲自炮
制药物,摸清了不少药物的_____。
(4)反复修订:经过___个春秋,完成初稿。此后,又经三次
修改,最终定稿。
(5)最终出版:_____年,《本草纲目》正式出版,此时李时
珍已经去世三年。功效药性271596【合作探究】
2.编撰《本草纲目》体现了李时珍怎样的优秀品质?
提示:体现了矢志不渝、执著坚定的信念;科学严谨、求真务实、不耻下问的态度;刻苦钻研的坚强意志;救死扶伤的医德;不盲从古训,广泛实地考察的科学方法;不畏艰险、勇于创新的献身精神。三、“中国的百科全书”
1.内容特点:
(1)药物丰富多样:全书收载药物1 892种,附药方11 096
个,其中有8 160个为李时珍本人所收集。
(2)药物分类先进:首创按照药物_________逐级分类的纲目
体系,首类为纲,次之为目,再次是药名、产地,形色、气
味、性能等。自然属性2.地位影响:
(1)其分类思想是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源泉之一,它比现
代植物分类学创始人林奈的《_________》一书早了一个半
世纪。
(2)《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我国___世纪以前的药物学成
就,是中国医药宝库中的集大成之作,成为世界医药学的宝
典之一,被誉为“_______________”。现代生物分类学自然系统16东方医学的巨典(3)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曾将这部书作为编写《动物和
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的重要参考书,并称之为“_____
___________”。达尔文中国的百科全书你怎样看待李时珍弃科举学医的选择?
提示:(1)当时世俗的观点是重科举轻医学,李时珍放弃科举,专心学医带有为科学献身的性质,也承受了巨大压力。
(2)李时珍此举的最终结果是一部医药学巨著的问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史上树立起一座丰碑。 一、从《本草纲目》看中西方科技成就的不同地位和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1.地位不同:
从15世纪开始,中国科学技术的领先地位逐步丧失,西方崭新的近代科学体系逐渐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各自特点:
(1)明清时期出现了几部集大成之作,是对中国传统科技的总结,大多为应用科学和古典科学。
(2)西方科学注重对理论的研究,注重科学实验,促使近代自然科学产生。 3.成因:中西方科技的差异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分析如下图:中国:封建君主专制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中国:自然经济占绝对主导
西方:资产主义萌芽、发展中国:重农抑商
西方:重商主义中国:文化专制
西方:思想开放中国:闭关锁国
西方:对外殖民扩张社会环境不同政治经济政策外交【名师指津】(1)中国传统科技严格地讲是经验科学,主要表现为把人类同自然界长期斗争的经验进行积累、整理;西方近代科技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形成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2)中国传统科技大多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实用性强,缺乏逻辑方法进行理论概括和分析;西方近代科技属于理论科学,大都属于对事物规律和本质的探索,主要采取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二、李时珍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取得科学成就的原因
1.时代特征:日薄西山,封建统治走向衰落(相对西方历史潮流而言)。
(1)政治上:君主专制发展到高峰,表明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2)经济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代表了新的生产力。
(3)对外关系上:实行海禁政策。
(4)文化上:冲破传统儒家思想束缚的进步思潮开始活跃(李贽)。 2.李时珍取得成就的原因:
(1)前人的奠基。
(2)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3)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
(4)其他有利的客观条件:兴趣志向、仕途受挫等。
【名师指津】李时珍行医的目的不是为名为利,而是为了“救死扶伤”;他主张科学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甚至冒生命危险遍尝百草进行实验,以获取第一手资料。 三、我国古代医药学的主要发展成就
1.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名医扁鹊的四诊法、名著《黄帝内经》。
2.东汉时期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华佗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的医生。
3.隋唐时期,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科;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写和颁布的药典《唐本草》;医学家孙思邈的药物学专著《千金方》。
4.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中国古代医药学发展的一部总结性的重要文献。【名师指津】中国古代医学开创的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 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过程及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李时珍,字东璧,蕲州人。好读医书,医家《本草》,自神农所传止三百六十五种,梁陶弘景所增亦如之,唐苏恭增一百一十四种,宋刘翰又增一百二十种,至刘禹锡、唐慎微辈,先后增补合一千五百五十八种,时称大备。然品类既烦,名称多杂,或一物而析为二三,或二物而混为一品,时
珍病之。乃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
家,稿三易而成书,曰《本草纲目》。增药三百七十四种,厘为一十六部,合成五十二卷。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详其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书成,将上之朝,时珍遽卒。未几,神宗诏修国史,购四方书籍。其子建元以父遗表及是书来献,天子嘉之,命刊行天下,自是士大夫家有其书。时珍官楚王府奉祠正,子建中,四川蓬谿知县。
——《明史》卷二九九·列传一八七
(1)根据材料,概要说明明朝以前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本草纲目》成书经过、特点及其影响。【解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材料信息和概括说明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问题,应结合题目的设问,找出材料中的关键性词句。第(1)题,回答注意两点:一是指出我国中医药学不断丰富发展,种类越来越多;二是指出有些药物记载名称存在错误。第(2)题,结合材料“穷搜博采”“芟烦补阙”“历三十年”“阅书八百余家”“稿三易”回答成书经过;结合“首标正名为纲,余各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说其
出产、形色,又次以气味、主治附方”概括特点;影响可结合教材回答。答案:(1)中国中医药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从传说的神农氏所传的365种药物,历经南朝、唐朝、宋朝等许多医学家的努力,中药的种类达到1 500多种,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但其中存在不少错误。
(2)经过:李时珍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原有书籍“芟烦补阙”,历经27年,经过三次修订而定稿。李时珍逝世后,其子将书献给朝廷,得到皇帝的赞许,从而得以刊行天下。特点:《本草纲目》按照纲、目、集解纲目体系逐级分类,并附有主治药方,便于查找和应用。
影响:《本草纲目》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成就,受到高度评价,对中国乃至世界医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