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作业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3、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4、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5、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在它的主光轴上离凸透镜20cm处,放置一个物体,则该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6、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是( )
A.大于焦距 B.小于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10、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1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12、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1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是物镜,靠近眼睛的凹透镜是目镜
B.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16、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离焦点5cm,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A. 一定是放大的像 B. 一定是实像 C. 一定是虚像 D. 以上都有可能
二、填空题。
17、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______镜,对光起______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
18、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该装置的光学系统主要是______ 透镜,通过该装置能记录车辆及行人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20、物理研究小组案例:课题一: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 ,烧瓶后壁相当于人眼的 ;
(2) (选填“a”“b”或“c”)图是远视眼模型,应当用 (选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2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一个 像,像成在目镜 ,通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 一次,若物镜和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分别为 、 ,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22、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23、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叫做__________透镜.
2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
25、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简答题。
27、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植物的表皮细胞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吗?请说明原因。
五、实验探究题。
28、如图所示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整 (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用手指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完整的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4)将烛焰向左移动5cm时,应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移(选填“左”或“右”)。
29、如图所示,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时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成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
(4)使凸透镜成为________(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__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____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六、计算题。
30、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2022—2023学年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过关作业含答案
人教第5章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向O处的光学元件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S点,去掉光学元件后,光线会聚于S1点,则该元件一定是(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答案】D。
2、如图所示,人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烛焰的像是( )
A.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B.实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C.虚像,能用光屏承接 D.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答案】D
3、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透镜成的是虚像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答案】C
4、如图为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的情景,图中水球相当于一个透镜,假设水球的焦距为f,此时王亚到水球的距离为40 c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20 cm B.40 cm>f>20 cm
C.水球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答案】A
5、一个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在它的主光轴上离凸透镜20cm处,放置一个物体,则该物体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倒立、缩小的实像 B. 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正立、缩小的虚像 D. 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D
6、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B
7、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是( )
A.大于焦距 B.小于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答案】C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根据测得的数据得到了物距u跟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 当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 当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答案】C
9、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图乙中,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
C.图丙中,漫反射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是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图丁中,如果逐渐减小入射角,则折射光线将逐渐远离法线
【答案】D。
10、在使用凸透镜时,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规律相同的是( )
A.投影仪 B.照相机 C.放大镜 D.汽车的后视镜
【答案】A
11、一物体沿凸透镜的主光轴移动,当物距为30 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当物体移到物距为15 cm时,它的像一定是( )
A. 放大的实像 B. 缩小的实像 C. 放大的虚像 D. 缩小的虚像
【答案】C
12、如图是小明戴上眼镜前和戴上眼镜后观察到的远处帆船的情形,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以及所戴的眼镜的镜片类型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近视眼 凹透镜
【答案】D
13、下列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显微镜中,靠近物体的凸透镜是物镜,靠近眼睛的凹透镜是目镜
B.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虚像
C.通过望远镜看到的是物体被两次放大之后的实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14、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下面的光学元件中可以实现的有( )
①平面镜;②凸透镜;③凹透镜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15、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三棱镜 D.玻璃砖
【答案】B
16、凸透镜的焦距f=10cm,物体离焦点5cm,物体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
A. 一定是放大的像 B. 一定是实像 C. 一定是虚像 D. 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A
二、填空题。
17、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______镜,对光起______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
【答案】凸透 会聚
18、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摄像头,该装置的光学系统主要是______ 透镜,通过该装置能记录车辆及行人______ 、______ 的______ 像。
【答案】凸 倒立 缩小 实
19、夏季校园里鲜花盛开,小刚用照相机将美丽的鲜花拍摄了下来。照相机的镜头对光有______作用;若想使鲜花的像更大些,应使镜头______鲜花(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会聚 靠近
20、物理研究小组案例:课题一:用一组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一个平行光光源、一个装有牛奶和水混合溶液的烧瓶制作的眼睛模型,来研究视力矫正的办法,在下面横线上完成填空:
(1)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人眼的 ,烧瓶后壁相当于人眼的 ;
(2) (选填“a”“b”或“c”)图是远视眼模型,应当用 (选填“凹”或“凸”)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1)晶状体 视网膜 (2)c
21、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标本通过物镜成一个 像,像成在目镜 ,通过目镜观察时,目镜再把这个像 一次,若物镜和目镜对标本的放大倍数分别为 、 ,则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 。
【答案】倒立、放大的实;焦点以内;放大;
22、小王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使用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来工作的。
【答案】缩小 照相机
23、实验表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作用,所以叫做__________透镜.
【答案】会聚 会聚
24、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
【答案】凸 照相机 缩小
25、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使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大于______cm,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_______cm时,透过凸透镜能看到正立、放大的___________像。
【答案】20 10 虚
三、作图题。
26、如图所示,点光源S位于凸透镜一侧。在图中画出S发出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四、简答题。
27、从显微镜中观察到的植物的表皮细胞是属于光的折射现象吗?请说明原因。
【答案】从显微镜中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原因是:显微镜是2个凸透镜组成的,光线从空气进入透镜时发生折射,先成放大实像,再成放大虚像。
五、实验探究题。
28、如图所示是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 调整 (选填“上”或“下”);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离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3)用手指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完整的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将 (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
(4)将烛焰向左移动5cm时,应将光屏向 移(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接着将一个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光屏之间,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应将蜡烛向 移(选填“左”或“右”)。
【答案】(1)下 (2)10 (3)能;变暗 (4)左;左
29、如图所示,自制水滴显微镜,探究显微镜的工作原理。
器材:焦距较长的凸透镜(f=30cm)一个,滴管一个,废录音带盒一个,清水,白纸,细盐粉,头发丝,昆虫翅膀等:
(1)小水滴可看作一个焦距很小的________镜,本实验以小水滴作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它与被观察物体的间距为10﹣15mm,如图甲所示。
(2)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应该能成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不是这样,需要调整水滴与“箭头”间的距离,或者改变水滴的直径),这时通过小水滴所成的一个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如图甲中,透过这个小水滴,如果看到一个与原来方向相同的、放大的箭头,在不调整与箭头间的距离,应该把水珠变________(选填“厚”或“薄”),直至成与原来方向相反的、放大了的箭头.如果废录音带盒的厚度是12mm,那么最终水滴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________。
(4)使凸透镜成为________(物、目)镜,与小水滴的距离约等于凸透镜的焦距(30cm),通过凸透镜去观察小水滴,使箭头、小水滴、凸透镜在同一________上,并且保持凸透镜是________的,且眼睛不要离太近,边观察、边微微调节凸透镜的位置,即可看到箭头被放大的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如图乙所示,比图甲中通过小水滴观察到的箭头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得多,看到的箭头相对于原来的箭头是__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箭头顺时针转动,箭头的像将沿________(选填“顺”或“逆”)时针转动;如果要看到箭头更大的像,应把凸透镜略微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5)再用这个显微镜观察头发丝、细盐粉,昆虫翅膀花纹的像.若用眼镜代替凸透镜,在家里完成上述实验,应该选用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答案】(1)凸透;物 (2)实 (3)厚;大于6mm , 小于12mm
(4)目;直线;水平;虚;大;倒立;顺;上 (5)远视
六、计算题。
30、一凸透镜焦距20cm,在凸透镜前60cm处放置一线状物体AB高40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有一垂直透镜主轴的平面镜PQ,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倒立”)的,求出成像的位置和大小。
【答案】倒立;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大小20cm。
【解析】由题知,f=20cm,AB=40cm,BO=60cm,
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画出物体AB经凸透镜所成像A″B″,而平面镜放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即右侧焦点处,A点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再经平面镜反射后交于A',由此可得到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A′B′是倒立的,如下图所示:
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A′B′与A″B″关于平面镜对称,
由凸透镜成像公式=+有:=+
即:=+,
解得:B″O=30cm,
所以:B′F=B″F=B″O﹣OF=30cm﹣20cm=10cm,
所以:OB′=OF﹣B′F=20cm﹣10cm=1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在距凸透镜10cm处;
因为Rt△COF∽Rt△A″B″F,且B″F=OF,
所以:A′B′=A″B″=CO=AB=×40cm=20cm,
即:物体依次经过凸透镜、平面镜后所成的像大小为2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