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5《古人谈读书》第二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21:4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25、古人谈读书
(第二课时)
部编版语文 五年级 上册
第二课时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有关读书的知识。今天我们再次与古人交流,看一看朱熹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课文回顾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懂就是懂,不要不懂装懂。学习要把知识牢记于心,不能自满。要时刻保持一颗求知向学的心。
通过阅读课文第一部分,你得到了哪些启发和收获呢?
作者简介
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1、自读课文第二部分,读准字音,标注不认识字词
2、结合注释,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注意断句。
初读课文
初读课文
余 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 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 眼 不看仔细,心眼 既不专一,却 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课文解读
1.默读第二部分课文,结合注释,试着说说文章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课文解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注 释
【谓】说
【此】这里。
【漫浪】随意。
【决】一定。
【急】要紧、重要。
【岂】难道。
课文解读
古今异义词
古义:曾经;
今义:品尝。

古义:记住;
今义:知道,认识。

古义:奔跑;
今义:行走。

古义:男男女女;
今义:子女。
儿女
课文解读

吾尝终日不食 (曾经)
默而识之
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记住)
(奔跑)
(男男女女)
课文解读
注释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余】我 【尝】是
【谓】说
句意: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课文解读
思考:这“三到”的关系是什么
课文解读
注释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则】那么 【漫浪】随意
【亦】也
课文解读
句意: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看得就不仔细,心思和眼睛就不能专一。就算口里再大声地读书,也绝不能记住,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说一说:这“三到”中哪一“到”最重要,文中那句话表明重要性
课文解读
注释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重要
句意:这“三到”里面,“心到”最重要。
课文解读
思考:“急”的意思是什么呢,与现在“急”的字义一样吗?
急 古义:要紧 、重要
今译:着急
思考:为什么“心道最急”呢?
课文解读
注释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矣】了 【岂】难道
【乎】吗
句意:心思已经到了,那么眼睛和口还有不到的道理吗?
说一说
1、朱熹的读书方法是什么?
心到、眼到、口到
2、朱熹的读书观点是什么?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
3、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课文解读
怎样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
这句话是反问句,起强调作用,再次说明读书时“用心”的重要性
课文解读
怎样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
这句话是反问句,起强调作用,再次说明读书时“用心”的重要性
课文解读
怎样理解“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
这句话是反问句,起强调作用,再次说明读书时“用心”的重要性
课文解读
通过学习“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名句吗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积累读书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