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单元科学测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B D B B B B B B D A C C D B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性质 银白色、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导热性 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或有无新物质生成)
【解析】
【分析】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1)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故物质的用途一般由该物质具有的性质决定。
(2)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故铝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良好的导电性、良好的导热性。
(3)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的性质,铝的化学性质有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4)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故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而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或有无新物质生成)。
【点睛】
判断发生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依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
17.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温度
18.(1)秒表;(2)气温;水的比热较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慢
【解析】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理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
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据此分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的了解和掌握,应用好“m、Q相同时,c大的Δt小”,也可以借助Q=cmΔt帮助记忆。
19.平衡螺母向左调节;取下最小砝码,向右移动游码
【解析】(1)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之前要进行调平,调节平衡螺母,平衡螺母相对于指针的调节规律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在测量前的调平用平衡螺母,在测量过程中的调平,应该用游码或砝码,据此题中的条件分析即可判断。
20.铝 2.7×103㎏/m3
【解析】
【详解】
该金属的密度为:ρ===2.7g/cm3=2.7×103㎏/m3,所以该金属为铝块;因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没有关系,所以将这块金属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仍然是2.7×103kg/m3.
21.有小水珠出现 放出
【分析】
液化是指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会对外界放热。实现液化有两种手段,一是降低温度,二是压缩体积。
【详解】
烧瓶中水沸腾时产生的大量水蒸气进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有冷水的容器B中,试管A的温度也比较低,通入试管A中的水蒸气受冷就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试管壁上;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冷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会升高,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会升高。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液化和液化放热的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我们要知道水蒸气液化的条件是受冷或温度降低。
22.4.2;50
【解析】先利用密度的变形公式算出夏季和冬季煤气的质量,再算出每kg煤气的价格进行比较即可,再根据两季价格一样可知夏季每千克的金额,然后乘以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即可得出夏季应标价的价格。
【分析】本题联系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实际生活的经验。注意: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煤气瓶的容积不变。
【详解】由p=可得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1=p1V=0.8×103kg/m3×0.015m3=12kg,夏季每千克的金额:,冬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2=P2V=0.88×103kg/m3×0.015m3=13.2kg,5冬季每千克金额:所以:夏季价格高;若两季价格一样,即夏季价格为4.2元/kg,则夏季每瓶标价为:故答案为:4.2;50。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18分)
23. 固 气 吸收
24.D B 升高 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增大
【解析】
【详解】
第一空.通过图表分析可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6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降低,当防冻液含量由6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一直升高,所以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时,混合液凝固点先降低后升高;故D正确。
第二空.因为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而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结合图表可知,混合液的凝固点为-28℃即可满足条件,所以选择防冻液含量为40%;故B正确。
第三空、第四空.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就会导致防冻液的含量增大,而混合液的沸点会随着含量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就会升高。
四、计算题(共12分)
25.(1)B;(2)11.2;0.56×103; 小;塑料球取出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量塑料球体积偏大而质量不变时密度偏小(合理即可)
26.(1) ;(2) ;(3)
【详解】
解:(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
(2)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为
500g×54%=270g
水结冰质量不变,因此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质量为
500g-270g=230g
因鲜豆腐冰冻后,豆腐整体外形不变,所以,海绵豆腐的实心部分体积
V冻=V鲜-V孔=400cm3-300cm3=100cm3
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为
答:(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为;
(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为;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为。
27.0.8×103 42
【分析】
(1)由第1次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差可求出增加的液体质量和增加的液体体积,即可求出液体的密度;
(2)再由第1次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可求出第1次所装液体的质量。最后由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减去第1次所装液体的质量,就是容器的质量,利用密度公式求出体积为40cm3的液体质量,可求m值。
【详解】
(1)增加的液体的体积:,增加的液体的质量:,液体的密度:;
(2)由得,第1次所装液体的质量:,则容器的质量:由得,第1次所装液体的质量:,。
答:(1)液体密度是0.8×103kg/m3;
(2)表中的m值是42g。
【点睛】
此题考查液体的密度测量和实际运用,要注意利用表格数据恰当地进行推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难点是灵活运用公式。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单元测试2
答题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1) ;
(2) 。
(3) 。
(4) 。
17. ; 。
18. (1) ;(2) ; 。
19. 。
20. ; 。
21. ; 。
22. ; 。
23. ; ; 。
简答题(每空2分,共18分)
24.(1) ;(2) ;(3) ; 。
25.(1) 。
(2) ; ; ; 。
计算题(共14分)
26.
27.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微信扫码,打开小程序,手机查阅,随时随地找资源!!!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章 物质的特性综合测试2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义乌特产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配制红曲酒时发酵糯米
C.制作火腿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制作蜜枣时晒干水
2.下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湖面上冰化成水 B.草叶上形成“露珠” C.枫叶上形成“霜” D.树枝上形“雾凇”
3.如图是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个探究方案中正确的是( )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的关系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的关系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的关系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4.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a、b两种不同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根据图像,比较两物体比热是( )
A.a液体比热大 B.b液体比热大 C.两种液体比热一样大 D.无法比较
5.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大小不同,这说明( )
A.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增加1 J的热量吸热不同
B.单位质量的不同物质每升高1 ℃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C.不同的物质温度每降低10 ℃时所放出的热量不同
D.相同的物质吸热相同,升高的温度不同
6.淡水危机对我们人类来说始终存在,海水淡化是解 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下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物态变化( )
A.凝固、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对于实验的完成和探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操作说明错误
的是物态变化( )
A.用温度计测量瓶中酒精温度和从瓶中拿出来后的现象进行比较可以探究蒸发吸热
B.探究液化时,用酒精灯给水加热,是为了说明只有温度高的水蒸气才能液化
C.研究碘的升华、凝华的实验中,用水浴法进行加热,防止液体碘出现
D.观察冰、烛蜡的实验中,冰与烛蜡应碾碎才能与温度计玻璃泡充分接触
8.在足球比赛中常常可见:当一球员脚被撞伤倒地不能起来时,一名医生马上跑过去在受
伤部位喷上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汽化后能使受伤部位温度下降,起到暂时止痛作用。这种
液体沸点最有可能的是( )
A.-12℃ B.32℃ C.40℃ D.100℃
9.下列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水中能扩散,说明分子不停在做无规则运动
B.夏天的露和霜都是凝固现象
C.厨房炒菜时,闻到菜香,是因为分子运动的缘故
D.“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化雪时,冰雪熔化要吸收很多热量,使气温降低
10.小明同学和爸爸在酒店吃饭时,点了一款新推出的甜品,发现甜品碗的周围冒着白气,询问后得知,原来是下面盛水的碗里加了干冰。拿去上面的碗,看到下面碗里的液体在“沸腾”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甜品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B.甜品周围的白气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C.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使碗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干冰升华成二氧化碳从水中冒出
11.某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一小石块的密度,
图甲是调节天平时的情形,图乙和图丙分别是测量
石块质量和体积时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图中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使横梁平衡
B. 乙图中测石块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71.4克
C. 由丙图量筒的示数测得石块的体积是20厘米3
D. 计算出石块的密度是3.57×103千克/米3
12.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的冰块多一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一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背阴处,在两盆里的冰都未完全熔化时,两盆水的温度相比( )
A.甲盆中水的温度 B.乙盆中水温度高 C.两盆中水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13.水冷却后,除了会凝固成冰晶体外,还会形成玻璃态。它是由液态水急速冷却到-108℃时形成的,玻璃态的水与普通液态水的密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减小 B.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体积膨胀
C.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物理变化 D.水由液态变为玻璃态是化学变化
14.水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能源。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在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冰的密度比水的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头裂开后密度减小
B.石头裂开后密度增大
C.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D.该方法利用水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增大而使石头裂开
15.“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探究分子特点的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
A.酒精和水混合 B.黄豆和芝麻混合 C.气体扩散 D.铅柱粘合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6.铝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是制造各种轻质结构的重要材料。铝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用来做导线。铝粉或铝箔在氧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常用于制造燃烧弹、照明弹。铝还有良好的导热性,因此大量用于制造炊具。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回答:
(1)物质的用途一般由该物质具有的______决定;
(2)铝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校门口有一个烤臭豆腐的小店,同学们很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气味,这是 现象。冷的臭豆腐只有靠得很近才能闻到其味道,经烧烤后,远远地就能闻到它的味道,
这说明 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国庆期间,小金在父母的协助下,从早上8:00开始每隔半小时分别对湘湖景区的气温和湖内的水温进行了测量,并根据记录数据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
小金需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除了温度计, 还有 。
(2)根据图可以判断实线是 (填“水温”或“气温”)的变化图线,原因是 。
19.小明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之前,调节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况,他应
将 ,使天平平衡;小明将天平调节平衡后用来测量一
只烧杯的质量,当在右盘加上最小的砝码后,发现指针位置也如图所示,
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直到天平平衡。
质量为54g,体积为20cm3的金属可能是_______,将这块金属切掉一半,剩下的密度是:
______kg/m3。(ρ铝=2.7×103㎏/m3、ρ玻璃=2.7×103㎏/m3)
2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
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
现象是__________,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
水蒸气液化时要________热量。
小明观察到煤气公司价牌上标有“冬季55元/瓶,夏季51元/瓶”字样。他很奇怪,为
什么价格会不同呢?他询问相关人员并查找了相关资料得知:煤气的密度冬季为0.88×103 kg/m3,夏季为0.8×103 kg/m3,煤气瓶的容积为0.015m3。若按质量计算,冬季煤气价格约 元/kg(结果精确到0.1),若要两季价格一样,夏季应标 元/瓶。
23.放在衣柜和书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直至消失;普通的白炽灯泡用久了,金属钨做成的灯丝会越来越细,上述现象中物质状态变化的共同特点是物质都从_____态直接变成了_____态,这个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18分)
24.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防冻液含量(%) 30 40 50 60 70 80 90
混合液的凝固点(℃) -17 -28 -37 -49 -48 -46 -28
混合液的沸点(℃) 103 104 107 111 117 124 141
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比热容的减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
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
逐渐升高 B.逐渐降低
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
(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
中,宜选_____。
A.30% B.40% C.60% D.90%
(3)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选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光同学想测出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于
是小光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A.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a所示,记录塑料球的质量为m;
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b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
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铁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c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
D.取出塑料球,把小铁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d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
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存在多余操作的是: (填字母)。
(2)实验中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 g,塑料球的密度p= kg/m3。此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 。并说说原因 。
四、计算题(共12分)
26.冻豆腐又称海绵豆腐,它是先将鲜豆腐冰冻,然后化冻,让豆腐中的水分全部流出,形成密布的孔洞,但豆腐的外形又不变(即总体积不变),因其口味较好,深得人们喜爱。小冰的妈妈买来500克鲜豆腐,体积为400厘米,打算将其制成冻豆腐。已知鲜豆腐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4%,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求:
(1)鲜豆腐的平均密度;(2)冻豆腐内所有孔洞的总体积;
(3)冻豆腐实心部分的密度。
27.某同学在“测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22 38 m
液体的体积(cm3) 15 35 40
(1)该液体的密度是 kg/m3;(2)表中的m值是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