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海陆的变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海陆的变迁课件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09 17:3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节
2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海陆的变迁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掌握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和六大板块的分布。
3.能够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高山上的远古化石
太平洋的幽灵岛
迪拜棕榈岛
环球旅行——沧海桑田
高山上的远古化石
太平洋的幽灵岛
迪拜棕榈岛
高山上的远古化石
太平洋的幽灵岛
迪拜棕榈岛
环球旅行——大陆漂移
一、沧海桑田
PART 1
海底地壳
地壳运动
海洋
陆地
高山上的远古化石
一、沧海桑田
PART 1
南太平洋上,
特征:
它忽隐忽现,停几年就玩一次消失,
最近一次消失是在1968年,
最近一次出现在1979年。
太平洋的幽灵岛
一、沧海桑田
PART 1
由300个人工岛组成的“海上世界地图”
人工岛屿
五年建成
形同棕榈
一、沧海桑田
PART 2
归纳:海陆变迁的原因
地壳抬升
海平面升降
人类活动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顺应自然过程
主要原因
局部小规模
二、大陆漂移说
PART 2
环球旅行——大陆漂移
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大约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
非洲和南美洲的动物
非洲和南美洲的地层
环球旅行——大陆漂移
魏格纳发现的证据1
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
非洲和南美洲的动物
非洲和南美洲的地层
环球旅行——大陆漂移
魏格纳发现的证据2
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
非洲和南美洲的动物
非洲和南美洲的地层
环球旅行——大陆漂移
魏格纳发现的证据3
环球旅行——板块运动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2.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3.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三、板块运动
PART 2
板 块 运 动 方 向
表示碰撞挤压
在这种力的作用下,
板块交界地带形成
山脉
表示张裂拉伸
在这种力的作用下,
板块交界地带形成
裂谷或者海洋
在板块交界处,或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三、板块运动
PART 2
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问题。
1.找一找,全球有哪六大板块?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思考阿尔卑斯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思考喜马拉雅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5.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思考红海和地中海是如何形成的?
4.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思考科迪勒拉山系是如何形成的?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由此形成阿尔卑斯山脉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由此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由此形成科迪勒拉山系
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不断张裂,因此不断扩大
非洲板块和亚欧洋板块不断碰撞挤压,因此不断缩小
阿尔卑斯山脉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科迪勒拉山系
三、板块运动
PART 2
三、板块运动
PART 2
思考:日本、印度尼西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火山之国
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想一想,我们是否能真实地看到板块运动带来的力量呢?
三、板块运动
PART 2
应急避险常识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思考:观察火山和地震分布的位置与板块边界的关系
环太平洋火山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带
地震应急避险小常识
课堂小结
PART 3
课堂检测
PART 4
读大陆漂移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家是( )
A.麦哲伦 B.魏格纳 C.哥伦布 D.伽利略
2.下列叙述能为大陆漂移假说提供证据的是( )
①南极大陆有丰富的煤炭资源②荷兰国土的20%是人工填海造出来的
③南美洲东岸凸出部分与非洲西岸凹入部分几乎能够拼合④大陆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的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B
A
课堂检测
PART 4
3.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由于( )
A.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挤压B.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
C.印度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
D.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4.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地壳最活跃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