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复习(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单元复习(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0 22:25: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交通与社会变迁
—— 从想见难见到想见就见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
概念解析:交通,指从事旅客和货物运输及语言和图文传递的行业,包括运输和邮电两个方面,在国民经济中属于第三产业。
——交通与社会变迁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第五单元
第一子目:想见难见
——古代交通的起步
第二子目:想见能见
——近代运输的革命
第三子目:想见就见
——现代交通的革新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人通过什么方式运送物资?
中国古代驿传制度的发展
秦朝:形成全国性的驿站
汉朝:在丝绸之路沿线河西走廊设置驿站
唐朝:水陆相兼的水驿和陆驿联通内地到边疆
元朝:东连高丽,北至吉利吉斯,西达西藏,南到安南的驿站和“急递铺”
明:出现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任务一 思考1:以下四幅图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秦朝、隋朝、唐朝、元朝)的交通示意图。分别提取图1、图2、图3、图4的交通等历史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图2
图3
图4
图1
一、想见难见——古代交通的起步
图1显示该朝驿道较长,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连接了边疆治理机构,以及同周边民族政权和国家沟通的状况,据此推断出图1为唐朝。
图2显示该朝比以往的交通网都要发达,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据此推断出图2为元朝;
图3显示该朝形成了以咸阳为核心的全国道路网络,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据此推断出图3为秦朝;
思考2:图4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图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河道“截弯取直”的原因是( )
A.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 B.商品经济持续发展
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
运河改道带来什么影响
交通改变会影响城市的发展
任务一 思考3:根据地图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交通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特点:水路并举;交通网络不断扩大;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区域性而非全球性
积极:促进封建经济发展;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消极:
一、想见难见——古代交通的起步
加重了人们的徭役负担
思考:结合所学,回答近代社会,推动人们“想见能见”的因素有哪些?
1、交通工具的发展
2、交通道路的发展
二、想见能见——近代交通的革命
19C上半叶欧美修建铁路网
15C开辟新航路、运河
任务二根据上述提示,绘制“璞鼎查东来”的路线图,并注明所画线路的历史依据。沿途用了多少天?
1841年5月,英国内阁决定由璞鼎查接替义律成为新的全权代表,璞鼎查随即于6月5日离开伦敦,于8月10日抵澳门。
二、想见能见——近代交通的革命
英军到达虎门
1840年6月21
占领舟山
7月5日
7月3日
林则徐发出奏折,告知又有英国军舰10艘、轮船2艘达广;听闻英军可能北上舟山、上海、天津
8月3日
道光皇帝收到林则徐于7月3日发出的奏折
定海失守
7月11日
二、想见能见——近代交通的革命
6月中旬
林则徐发出奏折,英军“实无能为”
7月17日
道光皇帝收到林则徐于6月中发出的奏折
交通通讯迟滞
变主动为被动
思考2:近代交通变迁的特点及给世界交流联系带来了哪些影响?
动力:由人力、自然力发展为机械力;
范围:由区域性活动发展为全球性活动;
运力:越来越大
积极:
缩短时间,拉近距离,促进全球化;
促进经济发展,产生许多新的产业;
改变了人们的出行、生活、生产方式;
消极:
地区之间不平衡加剧,欧美国家利用交通领先优势加紧对其他地区的侵略。
二、想见能见——近代交通的革命
现代人通过什么方式运送物资?
三、想见就见——现代运输的革命
三、想见就见——现代运输的革命
现代物流业整合了交通、仓储、通信、包装等行业,更快捷和精准地输送物资
现代大交换
三、想见就见——现代运输的革命
理念创新
绿色出行
科技创新
引领世界
商朝驿使:176.5天
清朝快马:132天
近代火车:3.8天
高铁:6.3小时
飞机:2.45小时
2207
【任务三】思考1:现代交通的新特点
特点:多、快、省
三、想见就见——现代运输的革命
任务三 头脑风暴:通过材料你能挖掘出交通的发展从哪些方面影响人们社会和生活?
1.人流和物流时间的缩短,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和“地球村”的形成(空间观念)
2.新式交通促进了人们时间观念的变化(时间观念)
3.新式交通促进了平等、自由思想的传播和发展(社会观念)
4.随着交通成本的降低和人们收入的增加,大众旅游的潮流出现(消费观念)
6. 负面影响:交通拥堵、精神紧张
5.促进国家的有效治理(治国观念)
时间观念、空间观念、社会观念、消费观念、治国理念……
四、总结与提升:
农耕时代
工业时代
信息时代
想见难见
想见能见
想见就见
认识提升: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你能谈谈影响交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吗?
因素:科技发展、理念创新、政府支持、市场扩大……
1.民国时期上海有竹枝词道:“汽车来往疾如风,苦煞行人在路中。撞着身时丧性命,岂徒折骨痛无穷。”不久,上海又有竹枝词说:“有轮无马亦飞行,机器开车制亦精。时止时弯真便捷,呼人让路气球鸣。”这反映了(  )
A.近代上海交通成就领先全国 B.中西合璧是近代习俗的特征
C.交通工具更迭速度逐渐加快 D.民众对西方文明认识的变化
2.19世纪中叶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图景:新鲜的鱼取代了猪蹄成为劳工阶层廉价的晚餐;从伦敦到南部海滨度假地的一日游成了穷人的日常。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政治民主化推动了民生的改善 B.交通技术进步改变了民众生活
C.福利国家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 D.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农业的进步
五、检测与反馈
D
B
3.二战后,美国的城市郊区出现了大量集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后来,这一新的商业组织形式逐步推广到世界各地。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城市郊区环境优美污染少 B.高速公路修建与汽车普及
C.房地产企业无序盲目扩张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严重不足
4.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腹地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1958年后,中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反复论证、勘测,克服高原冻土、高寒缺氧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保护和生命安全等技术难题,终于在2006年全线开通了青藏铁路。从政治角度分析,克服万难建设青藏铁路的意义在于(  )
A.利于西藏地区脱贫攻坚共同富裕 B.利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C.利于沿途地区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D.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主权统一
B
D
5.“两盒点心跑一天”到20世纪90年代已不再是人们春节拜年的主要形式。1994年,某城从除夕夜7点到初五中午12点,家庭电话通话次数比平日增多了65%左右;1999年,中国电信网上每天至少有四五千封电子贺年邮件接来送往。随着手机的普及,短信、微信拜年成了现阶段人们春节期间拜年的首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到来
B.电信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