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20: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在了解心理变化过程中梳理故事情节
2.在分析心理变化原因中,学会抓关键词句来总结心理语言的多种表达方式。
3.在莫顿·亨特的故事中学得心理疗愈的若干方法。
01.
导入
今天学习一篇外国文学作品,来自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他还是一位心理学家。你看这篇文章也选自《心理学与成长》,这节课就一起向莫顿·亨特先生学习丰富的心理语言的表达。
案例呈现
02.
(一)了解心理变化过程
师:心理学家非常善于收集分析总结案例,今天他给我们呈现的案例主人比较特殊,他不是第三者,而是他自己。
师:读课文,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注意故事概述时,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生:那时在费城一个七月酷热天,和我一起玩的小伙伴提议去爬悬崖。比较胆小的我也跟着去了,后来他们一个个都往上爬了,而我在半路上却吓坏了,不敢爬。伙伴们嘲笑我,把我一个人留在了悬崖上,我非常紧张害怕。直到夜幕降临,爸爸来寻我。在他的指导下,我一步一步爬下了悬崖,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师:概括得比较完整了。在描述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在整个事件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我们一起再梳理一遍。
生:最开始爬悬崖时,因为对我来说有难度,所以害怕的。后来伙伴们继续爬,还嘲笑我,让我更无力。我一人滞留在上面时,陷入了极度恐惧中。直到爸爸的到来,我一步一步放开,产生了信心,最后有成就感。
师:是啊,这段心理世界,作者展现得异常真切,让人感同身受。
(二)分析心理变化原因
师:作者说直到56年后的今天,那段经历仍让人无法忘怀。先一起来解读当时的心理背景。
师:我们来分角色读爬悬崖前的2-5节的对话,去掉旁白,直接对话,不过得添上第4节的独白。
生读。
屏显:
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
师:这段独白,老师注意到,你在“但是”前后,读得富有变化。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我”是渴望跟其他孩一样勇敢的,但是我的自身条件不允许,所以后面读得低沉一些。
师:非常好,这是内心的渴望与现实的冲突。对于“我”来说,非常需要小伙伴的认同,勇敢和活跃是希望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屏显:
“快来呀!”杰里冲着我大喊——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就因为你过去生病,所以就要当胆小鬼 这没道理。”“我来了!”我喊道,然后跟在他们后面跑。
师:刚才同学读“我来了”的时候,大家笑了。难道他处理的不对?
生:对的。这声音很嘹亮,跟前面我的病弱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也欢快起来。
师:我来采访一下当事人,你为什么把“我来了”读得如此嘹亮欢快?
生:因为前面听到“胆小鬼”这个词,很刺耳,我不想这样,急着要跟上伙伴,证明自己不是胆小鬼。
师:揣摩得好啊。原来是有外部刺激——“胆小鬼”,这个称号像触发器,触发了“我”内心的渴望。再加上是最好的朋友,他的邀请是我找到认同感的最好方式。所以,一声“我来了”,是要去证明自己的最好选择。
屏显:
活动:浏览7-17节,用我们上面交流的方式去挖掘一下细节,分析“我”的内层心理表达。
生:请大家看到第7节,这里“犹豫不决、满头大汗、浑身发抖”,以及后面的“扒”、“踩”、“怦怦地跳动”,一系列的神态和动作描写,道出了我当时紧张和害怕。
生:第9节,“缓慢地、贴近里侧、紧紧地”这几个形容词形容当时我动作的谨慎小心,反映我的吃力和害怕。
生:请大家看到第8节,“我”吓坏了,甚至产生了联想。“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悬崖,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
师:发现得好,这个联想很是具体,越具体,越表现出心理的恐惧。
生:那16节直接心理描写,太远,太危险;更糟,更高,而且还听到有人在哭泣呻吟,最后才意识到是自己,这个定是恐惧到极点了,连自己也无知觉了。
生:我想说两个省略号,13节,吞吞吐吐的话里,是很想得到同伴的帮助,却迎来了他们的嘲笑,痛苦又无助。
师:现实生活中往往如此,雪上加霜、祸不单行、推波助澜永远猝不及防地到访,让我们无从招架。
生:17节,“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这里用环境描写展示自己等待得煎熬。同时也交代了,他在悬崖上待到了晚上,衬托出我的痛苦心理。
师:大家分析得细腻,这个环节我们知道了人物情态是心理语言;行为表现是心理语言;联想幻想是心理语言;环境描写也是心理语言的表达。
师:我们接下来看更高级的心理语言表达。
活动:分角色朗读,18-28节,你能分析爸爸和“我”的心理语言吗?
生读。
师:咱们先分析爸爸的心理。不见自己孩子回家,出来寻找,又发现困在悬崖峭壁上,爸爸难道不紧张、不焦急吗?结合文句,说说文中爸爸的智慧之处体现在哪?
生:爸爸肯定也很心慌的,但他却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就跟平常出去玩一样,今天没有什么特别之初。目的是让孩子心静下来。
他用手电筒照着我,然后喊道:“现在,下来。”他用非常正常、安慰的口吻说道:“要吃晚饭了。”
师:我在想,如果是我们的爸爸,会不会这样做呢?
生笑:肯定大骂我们,让你不要去冒险,就是不长记性。
师:待在悬崖上的你,听后……?
生:更加恐惧,不知所措了。
生:我想我爸肯定会让“我”不要动,打电话去求助把别人叫过来,把我救下来。
师:所以文中的爸爸的智慧还体现在?
生:相信孩子能做到,锻炼他独立完成的能力。
师:爸爸隐藏自己的担忧,不给孩子添加慌乱的心理,“要吃晚饭了。”给孩子平常而又温暖。让孩子明白,爸爸眼里所看到的困难不是大事。
师:爸爸的智慧还体现在哪?
生:我觉得爸爸用的都是短句,每一步步骤讲述得很明确,而且有句话一直在反复告诉我,“这就是你要做的”这样我就有信心去尝试克服。
师:你发现得很细致。
屏显:
“你能爬上去,你就能下来,我会给你照亮。”
“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有多困难,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看着手电光指的地方。看到那块石头没有 ”光柱游走,指着岩脊下面的一块突出的石头。“看到了吗 ”他大声问道。
“好的,现在转过身去,然后用左脚踩住那块石头。这就是你要做的。它就在你下面一点儿。你能做到。不要担心接下来的事情,也不要往下看,先走好第一步。相信我。”
“现在,往右边下面一点儿,那儿有另外一个落脚点,就几英寸远。移动你的右脚,慢慢地往下。这就是你要做的。只想着接下来的这步,不要想别的。”我照做了。“好了,现在松开左手,然后抓住后面的小树干,就在边上,看我手电照的地方,这就是你要做的。”
生:哦,懂了。蓝字部分,爸爸一直在鼓励自己,给我非常明确的指示。因为我已经害怕到无法思考了,所以爸爸这样讲对我来说,就很有用。
生:爸爸反复提醒我不要想别的,就是为了防止我胡思乱想。让我专注做眼前的师。
师:没错。此时,父亲清楚地知道孩子最需要的是锻炼自身的勇气和克服困难的经验。他知道孩子的手足无措,所以给予他清楚明确的指示,不给孩子想象恐惧的时间。
师:我们再来回读“我”的心路历程。
屏显:
“我不行!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我大哭着说。
“不,我不行!太远了,太困难了!我做不到!”我怒吼着。
我慢慢地挪动了一下。“看到了。”我回答。
这看起来我能做到。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我照做了。……再一次,我做到了。
生:在见到爸爸之后,我心里的痛苦情绪宣泄出来了,所以我大哭起来。当面对困难的时候,我是断然拒绝的状态,所以我“怒吼”;后来爸爸的细心鼓励,我尝试做,有了一点一点的信心。
师:很棒!这是一个内在探索的过程,在爸爸的指示下,安静下来,“我”尝试回到自己的内心,去体会它的存在,感受它的需要,感受它的呼求,你就能找到突破自己的入口了
(三)总结心理经验
师:悬崖上的那一小步仅是爬下山的一小步?回顾“我”的心路历程,我们得到什么的样的克服困难的心理经验?
生:那一小步是指我们面对的每一次困难的尝试。看到文中“我”的表现,我知道了面对困难时,不是困难有多大,而是我们自己的心在自我设限。
生:人往往还没做就产生了恐惧害怕紧张的心理,最主要的还是突破自己的心理障碍,而不是困难本身。
师;都是真知灼见。困难事件面前,都是自己的心魔作祟。而面对困难怎么办,作者已经给了我们经验指导。
齐读最后一节。
生:就是把大困难分解成一个个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完成。
师:是的,首先我们首先要学会摆正心态,化大为小。任何一个大困难出现的时候,不良心理就会扩大膨胀。当你做到冷静面对,去除杂念,着眼眼前要做的,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就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当你不断去实践、去强化自己的能力,就会形成一个新的经验,你的自信就会一点点打败自卑怯懦,变得淡定和坦然了。
屏显: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做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侯一段经历的启示。
屏显:
人性本来就是脆弱的。一个脆弱而真实的人,会让我们更愿意去接纳、去触碰、去怜悯。一个能承认脆弱、接纳脆弱,并呈现脆弱的人,他才是真正勇敢的人。
生:我们习惯去逃避自己的缺陷。虽然看不见问题,但它始终存在。所以还是要正视它。
生:现实中,我们对自己是很没有信心,害怕暴露自己的缺陷,怕引起别人的失望。所以克服自己的心态很重要。
师:说得对,人之所以自卑,就是自我价值感丢失了,总是从别人的评价中去获取自我价值,其实回归本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很重要。
咱们记住一个公式:正视——直面——逐个逐步解决。
屏显并朗读:
泰戈尔诗《我的祈祷》
让我不要祈祷
在险恶中得到庇护,
但祈祷能无畏地
面对它们,
让我不乞求
我的痛苦会静止,
但求我的心能征服它。
师:成长便是克服一个个心理障碍。正视直面分析,才能逐步解决。有句话说,那些使你痛苦的,终将成为疗愈你的力量。
· 附学生练笔·
《我的心魔》
蔡沁卓
所谓心魔,生于人心,而扰人心,唯生之者可消之。
生之者便是我自己。古云:“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心魔便是浮躁,若是有人管着还好,无人管,则气焰嚣张。
科学作业带回家,半张还没有写完哩,心魔便呼地从心眼子钻出来了。“科学这么难,你写了有半小时了吧,让大脑休息一下吧。”它一番自吹自擂。清醒时谁都听得出来,然而此时的双眼已经被电视勾住了。我一把将科学复杂的题目甩到脑后,只剩下传向脑中客厅的画面。我勉强挤出半个脑子,留给思考:再做个十分钟吧。
于是,还用着小半个大脑,我心不在焉地挪回目光。又是不到三分钟,遇到一难题,我心里像是油着了一把火,“唰”的一声燃了起来。胸腔中燃着三昧火,一股闷热,头发也有小虫在搔了起来。我强捺住乱抖的身子,腿却仍不由自主的抖起。看看表,七分钟,离目标还差个三分钟,一想到这三分钟还要沉浸在题海中,无法透气,火便更旺了。从呛人的烟中蹦出一个身影:“再等下去也是浪费时间,现在就去吧。”在心魔的不断怂恿下,终于是压不住身子,便带着几分无奈去了。
心魔源于我心,是我所能压制的,但总是出现得猝不及防,且蛊惑人心。我还是需要修炼自己与它斗,因为我消则彼长,我长则彼消。
《我的心魔》
蔡以轩
只要生命不被削减,一颗热烈的灵魂,也就可能在最阴暗的角落燃出耀目的光芒。
——题记
我或许会遗忘那陡峭的由石铸成的楼梯;或许会遗忘那脚下一滑,直冲着那绿丛摔去;或许会遗忘左脚一动都动不了,只能在那里苦苦呻吟,可我又不会忘的——
在请了病假的一两个月后,左脚的脚腕依然是肿的,包了石膏,绑着绷带。我的父亲,搂住我的肩;我的右脚,只得借着力。路上同我一样穿着校服的人有许多。在凛冽的冬里,那一束束投来的目光,不是那抹被藏匿于云中的阳光,而是一连串的利箭,我喘不过气来。
父亲似乎也感受到我的身子紧绷着,搂着我肩膀的手愈发紧了。那宽厚而又富有温热的手,上下轻轻抚动着。那一小步一小步,在明明不甚长的街道上,踮了许久许久。
迈进校门,我扶着冰冷的栏杆,踮着,踮着。我望见许久未见的老师、同学。可他们似乎没有留意。我缓缓放下想要求助的手臂,栏杆将冰凉传至我心底。
往常看起来不甚高的一层楼梯,我都要做许多心理准备才能跳上去。我要是跳不上去怎么办?蹭过楼梯的边摔下来了,又伤到那脚腕怎么办?难不成又要落下功课吗?一连串的问题只在我的脑中盘旋,我愈发觉得那楼梯愈来愈高了,似乎比我人都要高得多,我上不去的! 可我真的上不去了吗?我只得紧紧抓住那栏杆,将半个身子靠在那儿,沁着汗的手在衣角抹了又抹,只渴望紧紧抓住,那闪着银光的栏杆。
唉,想半天也没用。那就做吧。我奋力地向上跳着,咦,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嘛!我释然地笑了。
是啊,我好像杂念太多了。不要只关注别人的言论,要多在自己的内心寻找自己,真实的自己,它是消除心中冰雪的唯一前提。嗯,只要生命不被削减,我们永远能克服自己的心魔,做冬日里那一抹光彩,做阴暗里燃出的光芒。
《我的心魔》
应俊
夕阳的余晖倾洒大地,渐渐的天色暗了下去,似巨幕,沉重地往下压,风儿也变得缓慢。
食堂的闹哄声早已席卷校园,人山人海,似商场中抢购优惠商品的人们,蜂拥而至。
我踏入大门,环视熙熙攘攘的人群,“人这么多,可得等到什么时候呀?”焦急逐渐灌满内心,却顾不上什么,我步伐加快,向队伍末端走去。
沿着长龙般的队伍跟着。猛地,我的眼神转向两个排在前面的同学。他们怎么来得这么早啊?我望向了后排,如深渊般望不到头。
要么插一下队?不知怎地,冒出个念头。刹那间,那念头愈来愈大——谁不想早点吃到饭呢?
我盯着那两人许久,许久。食堂里数百人散发的热量,形成巨大的闷热网,束缚着、也侵袭着我的全身,令我喘不上气。
心中仅存的一点善念告诉我,我不应为那小小的一碗饭违背自己的良心。
但那庞大的心魔,仍不断侵蚀着内心,似在说,“不就插一个人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两股思想在脑中如辩论赛般,互相对抗着,周围的喧嚣声似乎被屏蔽了。
却又抬头,眺望打饭的窗口,一个个同学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如金子般勾引着我。我抿了下嘴唇,紧握双拳,最终我还是吐出了那几个字,“插个队行吧?”那俩也同意了。
端着餐盘,我长舒一口气,迈开双腿,离了队伍的洪流。
捧起手中的饭,却仿佛,丢失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