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高二生物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通过下丘脑调节体温的过程中没有哪项活动
A.皮肤血流量减少
B.汗腺分泌量减少
C.骨骼肌战栗
D.调节机体减少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
2.下列有关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具有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的功能
B.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C.下丘脑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D.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
3.下列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
B.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渗透压平衡
C.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通过自身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调节能维持水盐平衡
D.从30C环境进人0C环境中,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B.免疫细胞是由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组成
C.骨髓和胸腺都是淋巴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
D.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都是免疫器官
5.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专家建议市民不要用脏手揉眼晴、抠鼻子;感染新冠病毒
的患者会有咳嗽、发热、全身无力等症状,同时也会出现无症状感染者,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A,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体内主要是体液免疫起免疫作用
.机体抵御新冠病毒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御的功能
C.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该病毒更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增大感染概率
D.人体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分布
6.下列关于动物稳态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人谷草转氨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此人是乙型肝炎患者
B.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
C.语言、学习、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D.人体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
7.相同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过敏反应,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会引起二次免
疫反应。下列有关过敏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高二生物第1页共6页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测试卷
高二生物 参考答案
1.D【解析】在寒冷的环境中,人体会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来进行体温的调节,皮肤血流量减少和汗腺分
泌量减少能减少散热,骨骼肌战栗能增加产热,ABC正确;皮肤的辐射、传导等散热方式是由人体和环境
温度差决定的,在寒冷的环境中机体不能通过调节减少皮肤的辐射和传导散热,D错误。
2.C【解析】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机体渗透压变化,并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
层,A正确;下丘脑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和血糖调节中枢等,B正确;下丘脑能分泌抗利
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合成并分泌的,C错误;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
总枢纽,同时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D正确。
3.C【解析】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人体通过调节增加尿液生成,进而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
这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A正确;水平衡和盐平衡的调节过程密切相关,共同维持人体渗
透压平衡,B正确;当人在高温条件下长时间工作,会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必须补充水和无机盐,只依
靠自身调节不能维持渗透压平衡,C错误;人体从 30°C环境进入 0°C环境中,因为汗腺分泌汗液减少,体
内多余水分主要依靠形成尿液排出,此时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D正确。
4.D【解析】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借助于血
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A错误;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包括 B
细胞、T细胞等,B错误;骨髓是淋巴细胞产生、分化和发育的场所,胸腺不能产生淋巴细胞,但其是淋巴
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场所,C错误;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D正确。
5.A【解析】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并引起机体患病时,人体主要是特异性免疫起作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疫共同起作用,A错误;机体抵御新冠病毒是排除外来抗原异物的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防御的功能,B
正确;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揉眼睛、抠鼻子等行为可能使该病毒更容易突破第一道防线,
C正确;抗体是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D正
确。
6.D【解析】若某人谷草转氨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此人肝功能受损,但不一定是乙型肝炎患者,A错误;
在缩手反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B错误;语言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错误;人体激素一
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要源源不断产生激素,D正确。
7.A【解析】过敏反应和二次免疫反应都是二次应答,比初次应答反应更快、更强,都会引起机体发生强烈
的反应,A正确;过敏反应和体液免疫产生抗体的方式是相同的,但是抗体的分布不同,过敏反应产生的
抗体主要分布在细胞表面,而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B错误;避免接触过敏原是减少过
高二生物 第 1 页
敏反应发生的有效途径,C错误;过敏反应可能会引起组织损伤,全身性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如青
霉素等引起的过敏,D错误。
8.B【解析】艾滋病是由病毒 HIV引起的免疫缺陷病,A错误;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免疫系统可以摧毁大
多数病毒,B正确;艾滋病一般不会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其传播的主要途径是血液、母婴和性接
触传播,C错误;艾滋病病人由于 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易患恶性肿瘤,D错误。
9.C【解析】实验 1需要在避光条件下进行,避免光照引起琼脂块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样防止了光照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A错误;实验 2中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 a=b+c,b>c,
B错误;实验 1需要增加不放置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即空琼脂块组空白对照,排除琼脂块对实验的影响,
才能证明结论,C正确;实验 2中胚芽鞘尖端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在植物各器官都有分布,集中分布在
生长旺盛的部分,D错误。
10. A【解析】植物体各个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A错误;乙烯不催化化学反应,也不
是细胞结构成分,也不提供能量,而是作为信息分子调节细胞的生理活动,B正确;乙烯和脱落酸共同作
用促进果实的脱落,脱落酸还能抑制细胞分裂,维持种子休眠等,C正确;不同激素间有相互作用,当生
长素升高到一定值就会促进乙烯的产生,乙烯含量升高会抑制生长素的作用,D正确。
11.B【解析】在失重的状态下,重力对生长素的分布没有影响,若暗室和植物同步匀速旋转,植株会弯向小
孔来接收到阳光,所以植株会一直弯向小孔,A错误;在地球上进行图 1 实验,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的
分布均有影响,若植物茎向下弯曲生长说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即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
更大,B正确;在地球上进行图 1实验并去掉光源,在重力作用下,根的近地生长素含量高,抑制生长,
根的远地侧生长素含量低,促进生长,若植物根的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 m,则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 q的
范围是 q >c,C错误;CD段属于生长抑制范围,不是根不再生长,而是生长缓慢,D错误。
12.B【解析】分析题图得出,②抗体,③为辅助性 T细胞表面的受体,④是辅助性 T细胞,⑤是 B细胞,
⑥是浆细胞,⑦是记忆 B细胞,⑧为细胞毒性 T细胞,⑨是记忆 T细胞,A错误;该图显示了体液免疫和
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B正确;②经过体液运输结合病原体,抑制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没
有杀死病原体,C错误;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⑦记忆 B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分泌抗
体,记忆 B细胞不能分泌②抗体,D错误。
13.B【解析】流感病毒表面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等蛋白是其身份标签,免疫细胞依靠自身
表面的受体来辨认它们,A正确;细胞受到流感病毒和辅助性 T细胞的双重信号刺激后被激活,增殖分化
成的浆细胞才能分泌抗体,B错误;辅助性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活化的辅助性 T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2,C项正确;为了防止流感病毒的传播,可以控制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等,饭前便后洗手和室内定期通
风属于控制传播途径,D正确。
高二生物 第 2 页
14.ABC【解析】图 2中 C、D是由胰岛细胞产生的分别起降低、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所以 C、D分别是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A错误;胰岛素使图 1中 A点后血糖浓度降低 ,胰岛素没有减少食物中糖类消化吸
收的功能,B错误;图 1中 B点后血糖浓度升高,可能是由于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
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成糖,也可能是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起作用,C错误;分析图 2可看出血糖平
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D正确。
15.ABD【解析】新型冠状病毒易发生变异,这就导致注射的疫苗可能不能预防新的新型冠状病毒,或者每
个人体质不同,接种疫苗后体内抗体和记忆细胞太少,不足以消灭新型冠状病毒,所以接种疫苗后人还是
有可能会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A错误;给正常人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和抗体,机体不会产生记忆细胞,
B错误;与疫苗相比,中和抗体不仅可用于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也可用于预防性疗法,给易感
染人群提供被动免疫能力,C正确;已经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康复者体内有抗体,抗体会和疫苗结合形
成沉淀等,从而被吞噬细胞清除,使疫苗的免疫效果减弱,D错误。
16.CD【解析】一般情况下,寒冷刺激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使机体产热增加同时减少散热,维持体
温相对稳定,不会造成失温,A错误;面色苍白往往是由于面部毛细血管收缩所致,是减少散热的途径,B
错误;免疫自稳是机体清除衰老或者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机体是通过免
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处理冻死细胞,C正确;人体出现“失温”现象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D正确。
17.ACD【解析】本实验是探究单侧光对根生长的影响,黑暗组为对照组,弱光和强光组为实验组。弱光,
强光条件下水稻根背光生长,这是因为向光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背光测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长,
茎的向光性能体现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A错误;根据弯曲角度和图 2数据可知,与弱光相比,强光对
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更大,B正确;分析图 2数据可得,光照条件下,生长素的总量比黑暗条件下少且
差异较大,光照不影响生长素的合成,所以光照引起生长素分解,弱光、强光条件下背光侧生长素的含量
均大于黑暗条件下的一侧生长素含量,故推知单侧光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部分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
光侧运输,故水稻根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下降与两方面有关(单侧光可能引起向光侧生长素的分解、单侧光
引起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C错误;在生长素最适浓度两侧有两个不同的浓度促进作用相同,故背光弯
曲的角度不一定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且只有三组对比也无法得出结论,D错误。
18.ABD【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巴山木竹开花需要不同激素的共同作用,不同阶段激素的含量会发生变
化,A正确;赤霉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主要作用于营养生长阶段和开花
后果实发育,由图表数据可知,GA在即将开花阶段含量明显下降,明显低于营养生长阶段,故此变化可作
为巴山木竹开花的预警指标之一,B正确;细胞分裂素(CTK)主要由根尖产生,能促进细胞的分裂,由
图表数据可知,GA/CTK值较大时可促进巴山木竹开花,C 错误;GA对种子萌发具有促进作用,ABA具
高二生物 第 3 页
有抑制种子萌发的作用,两者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具有相反作用,移栽到干旱地区植株体内 ABA的含量会
增加,ABA有促进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提高植株抗逆性的作用,D正确。
19.(共 11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胞吐(1分) Na+ (1分) 内正外负(1分) 减少神经递质外排
(2)延长(1分) y
(3)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对 γ-氨基丁酸的降解,使突触间隙中 γ-氨基丁酸增多 抑制(1分)
20.(共 12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代谢产热(1分) 皮肤(1分) 局部体温低于正常体温(1分) 冷觉感受器(1分)
(2)神经递质和激素(少一不给分)
(3)由骨骼肌战栗供能为主逐渐转变为消耗棕色脂肪供能为主 强 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的数量
增加,寒冷刺激后再注射去甲肾上腺素的效果明显(或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对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
增加;寒冷刺激使棕色脂肪细胞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增加或活性增强,言之有理给分)
21. (共 14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肾排尿(1分) 减少(1分)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大量减少水分使细胞外
液量减少以及血钠含量降低(少一不给分,2分)
(2)增加(大) 降低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不足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面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或
者受体不敏感等)
22.(共 12分,除标注外,每空 2分)
(1)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人人生来就有的,是机体在长期进化中遗下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
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2)细胞毒性 T细胞(1分) 穿孔素、F
(3)抗原呈递(1分)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并且将抗原信息暴露在细胞表面,呈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病原体的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23.(共 10分,除标注外,每空 1分)
(1)顶端优势 胚芽鞘尖端下部 吲哚乙酸 色氨酸
都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裂、分化,影响花、果实发育等(2分)
(2)去除根冠(2分) 黑暗(2分)
高二生物 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