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学习目标】
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认识文革的错误以及教训;理解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自 主 预 习
1.中国在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与教训是什么?有什么启发?
2.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是如何结束的?怎样评价?
3.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启发?当时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一)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实质
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内容
(1956-1966)
(1)背景
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一五”计划建设即将完成。
准备: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中共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2.双百方针(1956) P162历史纵横
(1)时间:1956.4
(2)内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3)地位: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在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充满矛盾,能否正确处理这些矛盾关系重大!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意义:
思考:1956年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政治上:中共八大召开,基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制定国家建设任务;
经济上: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中,打下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
思想上:双百方针的提出和毛泽东思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丰富。
1957年11月2日至21日毛泽东第二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讲话:
“中国从政治上、人口上说是个大国,从经济上说现在还是个小国。……赫鲁晓夫统治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或超过英国。”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2.探索失误
(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材料一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其中,河南西平县和平农业社小麦高产7320斤,湖北麻城县建国农业一社早稻亩产36956斤,广西环江县红旗公社中稻亩产130434斤10两4钱。
材料二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
三面红旗
鼓足干劲加油干
坐吃山空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放开肚皮吃饱饭
失误根源:生产关系的变革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属于变革生产关系的范畴
大跃进时期的漫画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大跃进
表现: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大幅地修改和提高计划指标;高指标带来高估产,各地掀起虚报高产的浪潮。
评价:
①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
②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959至1961 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特别提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主要不同
①“大跃进”属于生产力范畴,根源在于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忽视了中国经济落后的国情,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根源在于生产关系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二者反映了我党脱离国家实际,片面地要求发展生产,变革生产关系的“左倾”错误。
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其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调整
(1)措施
(2)意义
二、“文化大革命”
1.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材料 1966年,正当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国家开始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时候,意识形态领域的批判运动迅速发展成矛头指向党的领导层的政治运动。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2.过程: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71年9月
1972年
1975年
1979年
中央文革小组乘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最高权力、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
邓小平主持日常工作,领导进行各方面的整顿,经济形势有了明显好转
一月风暴
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二、“文化大革命”
3.认识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与“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一场内乱,应该从根本上否定;
“文化大革命”时期:历史时期。我国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党和人民对错误进行抵制的结果,而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就。
(四)文革教训和启示
1、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2、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3、要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
请同学们结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功探索和失误,探究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因、经验教训。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1)工业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
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从根本上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2)科技和国防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3)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发明“三系法”型杂交水稻,成功研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经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
禾下乘凉梦,
杂交稻覆盖全球梦
——袁隆平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成就
(4)教育和医疗: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5)外交:打开新局面,迎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世界各国建交的又一次高潮。
①建交国数量:由1965年的49个增加到1976年的111个。
②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④1979年,中美建交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周恩来与田中角荣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
【课堂探究】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影响:
(1)缓和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2)提供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契机,加速了统一大业进程。
(3)破解了建国以来外交困局,打开了与西方交往大门。
(4)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改善,掀起了国际上与中国建交热潮。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2、取得成就的原因
(1)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2)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
(3)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
3、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 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1956—1976年三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历史特点:
课堂总结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化大革命”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探索失误:表现、评价
政策调整:表现、结果
原因
过程
认识
原因
成就
影响
工业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农业
教育和医疗
外交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2013年12月26日)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综观世界历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会跌宕起伏甚至充满曲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也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
如何看待这段曲折发展的历史?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程标准】
1.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二、改革开放进程
三、“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目
录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1)背景:1978年5月,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它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为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评论员文章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2)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3)内容:
①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指导,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恢复了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
③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人民日报》刊载《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伟大的历史转折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4)意义: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
伟大的历史转折
2.平反冤假错案
(1)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2)表现:
①“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陆续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党派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
②国家还纠正了错划右派分子的案件,落实各项政策。
◎“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遭到迫害
◎刘少奇的火葬单上写着化名“刘卫黄”,职业为“无业”
◎1980年5月17日,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邓小平致悼词
伟大的历史转折
3.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
(1)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意义: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32年来的历史,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人民日报》刊载《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一九八一年六月二十七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伟大的历史转折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
1982年底,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八二宪法 我国当前现行宪法。
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部宪法在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并颁布;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了修正;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改革开放进程
1.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
①农村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推广,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社员签订的全国第一份包干合同书,他们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自发实行了一包到底的责任制
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国社队总数
92%
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78.66%
1982年全国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情况◎
1982年,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社队占全国社队总数的92%,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78.66%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的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到十八岁。
——吴敬琏《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教程》
改革开放进程
1.开始实施
(1)对内改革:
②城市推进:按照逐步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原则,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
材料一 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措施,当时降温措施很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 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
◎1979年5月,国家经委等部门选择首都钢铁公司等8家企业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1979年7月13日,国务院下达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5个改革管理体制的文件。这是中国最早实行承包制的首都钢铁公司,自承包后连续12年实现利润平均每年递增19.1%
改革开放进程
1.开始实施
(2)对外开放:
①1980年5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②1984年,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经济特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及经济开放区分布图◎
◎深圳在改革开放前后
改革开放进程
2.逐步深化
1987年十三大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
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后来发展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1982年十二大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课题
2001年加入世贸
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更深层次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1992年十四大
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进程
2.逐步深化
【南方谈话】
材料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进程
3.稳步推进
进入21世纪,改革开放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稳步推进,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1)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
(2)内涵: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1983年6月26日,邓小平会见美国新泽西州大学教授杨力宇时进一步申述,台湾和大陆可以实行两种制度。在台湾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终审权;可以保留军队,其党政军系统均由台湾当局来管。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3)实践:港澳回归。
①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在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英国同意于1997年归还香港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讨论香港问题
◎1997年7月1日,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1.“一国两制”构想
(3)实践:港澳回归。
②1999年12月20日,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2.台湾问题
1979年元旦
1992年11月
1993年4月
2005年3月
2005年4月29日
2015年11月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后,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两岸的经济技术交流合作
《告台湾同胞书》
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表现了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
《反分裂国家法》
海协会会长与海基会董事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标志着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汪辜会谈”
两位领导人在北京会面,是继重庆谈判以来两党主要领导人的首次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胡连会
两位领导人在新加坡会面,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一页
习马会
课堂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伟大的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进程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背景、召开、内容、意义
平反冤假错案:原则、表现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1981年6月):内容、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恢复和发展:1982年宪法
开始实施
逐步深化
稳步推进
对内改革:农村突破、城市推进
对外开放:4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城市
提出
内涵
实践: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构想
台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