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背景和标志。(唯物史观)
认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空观念)
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史料实证)
4.认识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背景、标志、发展历程。
难点: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进行前期课前准备。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材料:
文明是指人类脱离了野蛮状态的社会状况,文明的因素包括:家族制度、生产工具、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法律、国家等。
国家尤其重要,也可以说文明是在国家形态下创造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就的总和。因此,早期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主要体现。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穿越历史,了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一起感受先人创造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就吧。
【新课讲授】
人类文明的产生
男子和妇女都有寻找食物的责任——这是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工作。因为妇女要生养小孩,她们可能在离宿地不远的地方采集坚果、浆果和植物颗粒。妇女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男子大都去猎杀大型动物,这一般是在远离宿地处进行。可以看出,男子和妇女都负责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通过传授经验和技术,使得他们的后代能生存下去。
——J.斯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为生,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阶级。慢慢的,人类开始培育出了农作物还驯养了牲畜。
出示材料:
我们今天所吃的食物,几乎全是选择性栽培的结果。……农民创造出经过驯化而更符合人类需要的新突变体。我们所认识的玉米、乳牛和鸡,并不出现在大自然中,若无人类介入,它们现在根本不会存在。……它(农牧)是我们所知道的文明的根基。
——【美】汤姆·斯坦迪奇《舌尖上的历史》
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农业的出现:西亚地区: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
畜牧业的出现: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
出示图片:
(3)影响
①社会分工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
②早期城市的出现: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
出示材料:
在适宜经营农业的地区出现了一些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定居部落。在适于进行畜牧业的地区,出现了以放牧饲养畜群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游牧部落。定居的农业部落和游动的畜牧部落的出现,是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分工使生产力提高,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部落能够有一些剩余产品,产生各部落之间的交换。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金属铸造、制陶、制革、纺织、建筑、榨油、酿酒等手工业行业日益多样化和专门化。于是又发生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使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长,出现了以直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这时,交换不仅在部落内部和部落之间进行,甚至远达海外。交换不仅仅局限于双方,有时还涉及第三方、第四方。商品交换得复杂性使生产者难以兼营,于是出现了不从事生产而只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即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
(1)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出现了剩余产品,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
(2)国家的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
(3)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
出示材料:
距今10000年前到距今2000年前,……全世界大部分的人类都转向农业。这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也就从几个农业革命的中心地区逐渐传播到了全球大部分地区。而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从而使得社会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军队和官吏。……人口不断增加,于是村庄拓展成城镇,城镇又扩张成拥有巨大的宫殿和庙宇以及聚敛来的财富的帝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出示地图:
【师】:同学们观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分析这些文明古国位置分布有哪些特点?
【生】:从地理位置上看,都处于北半球(河流和土地面积多)都靠近水源——处于大河流域或靠近海洋。
【师】:因此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环境依赖性很强。从总体上看,古文明的产生有一些共同特点,但是由于具体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条件的不同,因此各地区文明也有自己的特征。这就体现了古代文明的多元化特点。下面同学们具体学习古代的主要文明——两河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以及希腊文明的分布区域和各自表现的特征。
1.早期文明的出现
(1)区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
(2)特征:古代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
2.两河文明
出示图片及材料:
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看……(两河流域)处在西亚北非大干旱地带,雨水稀少,农作物主要靠引河水灌溉……(从地理位置上看)它处在亚欧非的交通要冲地带,呈开放状,与外界联系相当方便。因此,古代各民族在这里往来、冲突、混杂,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承袭的现象特别突出。
——《人类六千年》
【师】:阅读上述材料,分析两河文明地域分布特点,以及所处地理环境对两河文明产生了什么影响?
【生】:两河流域处于干旱地带,农业生产需依靠河水进行灌溉。两河流域农民引水灌田,开发出渠道纵横的灌溉农业,把这里变成古代西亚最富饶的地区。由于缺乏天然屏障,因此历史上民族迁徙频繁,外族入侵较多。西亚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之地,而两河流域又是西亚的“走廊”,因此,造成古代两河流域政治变迁频繁,民族成分复杂,多种民族并存。
(1)地域:西亚的两河流域。
(2)发展阶段
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
②约公元前2900年,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师】: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我们一起学习两河文明给人类历史创造了那些成就?
成就
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
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出示材料:
196. 如果一自由民毁坏一贵族的眼睛,他应将自己的眼睛弄瞎。
198. 若他毁坏另一平民的眼睛或打断他的骨头,该凶犯应赔偿一米纳白银。
199. 若他毁坏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眼睛,或打断另一自由民的奴隶的骨头,应折半赔偿。
——《汉谟拉比法典》
【师】:从《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内容你发现了什么特点?
【生】: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
③文化: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
出示图片:
楔形文字 《吉尔伽美什》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页“历史纵横”的内容,感受西亚的文学成就。
【洪水传说】
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美似的洪水故事。这些洪水传说的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最早的版本。故事说诸神决定毁灭人类,但水神恩基起了侧隐之心,通知了虔诚的吉乌苏德拉。吉乌苏德拉造了一艘大船,他自己、家人和部分动物事先躲到大船上。大水之后,只有吉乌苏德拉一家和他船上的动物幸存。这个故事通过史诗《吉尔伽美什》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代希腊人那里,于是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
3.古埃及文明
(1)地域:尼罗河流域。
(2)成就
①政治: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
【师】:埃及的领导人被称为法老,法老有何权利?通过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生】:法老被视为神在人间的代表。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
埃赫纳吞 拉美西斯二世
【师】:埃及人创造了哪些文化成就?
【生】:②文化: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发明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出示材料及图片:
在文学方面,古埃及人虽然没有创作出大部头的文学著作,却也创作了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诸如诗歌、神话、小说、祈祷文、箴言、传记和战记等。《伊浦味箴言》、《辛努哈特历险记》、《一个能言善辩的农夫》、《乌努阿蒙旅行记》、《图特摩斯远征记》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代埃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给人以深刻印象。
象形文字
金字塔
莎草纸
4.古印度文明
地域:印度河、恒河流域
成就
政治: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
文化:佛教是印度的重要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
出示材料及图片:
释迦摩尼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生于今尼泊尔境内的蓝毗尼,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关于他的生卒年,在南、北传佛教中,至今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生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间。他在青少年时即感到人世变幻无常,深思解脱人生苦难之道。29岁出家修行。得道成佛(佛陀,意译觉者)后,在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向大众宣传自己证悟的真理,拥有越来越多的信徒,从而组织教团,形成佛教。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
孔雀王朝时期,阿育王奉佛教为国教,派传教师到周围国家传教,佛教在南亚次大陆亚洲广泛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向亚洲各地传播,大致可分为两条路线:南向最先传入斯里兰卡,又由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北传经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再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5.古希腊文明
地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
【师】:请大家对比希腊与前几个地区地形图指出这一地区与前几个地区地形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生】:希腊地区多山,也没有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山脉把这一地区陆地隔成许多小块。除此之外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
【师】: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在一些土壤肥沃的地方或者商路附近,就会聚集许多人群,进而形成一个个小城邦。他们之间彼此隔绝,相对独立。希腊文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这些表现与前几个文明发展表现的最大不同点是什么?
【生】:小国寡民,民主政治。
(2)成就
①政治:城邦制度
背景: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城邦逐渐发展起来。
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代表: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评价: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
出示材料:
所谓城邦(Polis),即由一个中心城市和周围农村组成的国家。城市和它周围的农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分割开来。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享有同样的社会和政治权利,共同组成城邦的实质内涵,即城邦被看成是一个公民的共同体。
——黄洋等《世界古代中世纪》
斯巴达:
斯巴达实行贵族寡头政治。斯巴达的国家机构主要由两个国王、长老会议、公民大会组成。
两个国王,分别由两个王室家族世袭产生,权力和地位同等。平时权力有限,主要负责主持宗教祭祀和处理家族纠纷,战时由一名国王率军作战,权力较大,但要受随军监察官的监督。
长老会议由两位国王和被公民大会选出的年满60岁的贵族组成,终身任职,称为三十寡头。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国家的重要权力机构,一切国家大事都由其讨论决定,它有权决定战争、媾和及其他国家大事;它还握有最高司法权,负责审理民事、刑事和国事案件,并协助一些主要官员处理公共事务。
雅典:
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在大会上既无权提出议案,也无权讨论长老会议的决议,贵族操纵一切,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其权力通过公民直接参与和管理城邦事务的方式来实现。公民参政的最高民主机构是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召开3次~4次,凡2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平等享有立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后采取投票或举手的方式,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
【师】:如何评价雅典的民主政治?
【生】:雅典的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外邦人和奴隶都被排斥在公民大会之外,奴隶缺少最基本的权利。
【师】: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相对分散,追求自由和开拓。正是因为宽松的环境,对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著名的哲学家们由此出现,例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②文化: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课后总结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发现地理环境虽然不会决定文明的产生,但会影响文明产生的某些特征,人类历史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就越显著。在早期文明产生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不同文明发展方式和特征,由此表现不同的结果,比如以埃及为代表的大河文明,稳固保守,趋向统一,以农耕经济为主,形成封闭保守的民族性格;相对以古希腊为代表的海洋文明,以工商业和海外贸易为主,形成开拓、自由、探险的民族性格;但无论哪种文明,都对东西方的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文明的这种多元化特点也为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板书设计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一、人类文明的产生
1.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
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早期文明的出现
2.两河文明
3.古埃及文明
4.古印度文明
5.古希腊文明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