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三章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深圳市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快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在高新技术产业、金融服务、外贸出口、海洋运输、创意文化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我国极具城市经济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思考:(1)深圳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是哪些原因影响了深圳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一、地区产业结构
一、地区产业结构
1.含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思考:我国三次产业是如何划分的?
产业 内容
第一产业 指农、林、牧、渔业。
第二产业 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 即服务业,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如商业、金融、保险、运输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是为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服务的产业部门,及广义的服务业。
2.产业结构分类:
(1)依据社会生产发展阶段划分
一、地区产业结构
2.产业结构分类:
(2)依据生产要素集约程度划分
1.资源密集型产业:
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很高,如采矿业;
2.劳动密集型产业:
农业、林业、纺织、服装、玩具、皮革、家具等制造业
3.资本密集型产业:
钢铁业、一般电子与通信设备制造业、运输设备制造业、石油化工、重型机械工业、电力工业等,(基础工业和重加工业)被看作是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
4.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微电子与信息产品制造业、航空航天工业、原子能工业、现代制药工业、新材料工业
2、划分:地区产业结构按照不同的标准有多种划分。
(3)依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为:
按产业功能
主导产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起组织和带动作用的产业(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动作用)
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基础性产业:为区域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产业
阅读材料,思考每段材料中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材料1:位于波斯湾西南岸半岛上的国家卡塔尔,石油、天然气产业为其经济支柱产业。
资源禀赋
材料2:非洲布隆迪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就业比重高达90%,国家收入的70%来自农业。美国农业发达但以服务业为主。
技术条件
材料3:40年的发展,深圳形成了独特的、发达的、高度细分化的、极复杂的网络化分工体系,构成产业链协同分工效应。因分工深化而带来的进一步的产业扩张和创新,使产业升级成为可能。
分工深化
其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与结构、经济体制、国际贸易等等
一、地区产业结构
3.影响因素
(指一国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的方面)
一、地区产业结构
4.作用
思考:如何正确理解地区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资源禀赋
技术条件
分工深化
地区产业结构
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影响因素
水平较低
以第一产业为主
水平较高
以二三产业为主
反映
体现
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非洲农业
新加坡
非州的加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
亚洲的新加坡——经济较发达,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
【思考】第一产业比重小是不是说明农业不发达?简要说明理由。
一、地区产业结构
4.作用
体现经济发展水平
不是。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注意: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并不完全反映各产业的发展水平。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小,但农业发达;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的比重大,但农业不发达。
活动
分析我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
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空间差异。
1.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比较四大地区的差异。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北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人口
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
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东临太平洋
位于我国中部内陆地区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地区,邻国众多
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北与俄罗斯接壤,南临渤海
地势低,平原、丘陵为主
北部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稠密
贫乏
高
地势较高,平原、高原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众多
丰富
较高
地势高,高原、盆地为主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人口较稀疏
人口相对较少
较低
丰富
丰富
较高
平原、山地为主
2.根据表3.2,将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的产业结构比例用饼状图表示出来。
3.比较现阶段中国四大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并说明原因。
同:第一产业比重较小,第二、第三产业比重较大;
异:东部第三产业比重相对最高;
中部第二产业比重相对最高,工业结构具有过渡性;
西部与东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较高,第二产业以重工业为主;
原因:总体中国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阶段,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科技水平高,产业结构转型更加成功,中西部与东北地区还在转型过程中。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1.内涵: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变化升级的过程。
2.主要表现:
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②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进而转向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主要表现:
③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①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重化工业为主
②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加工组装为主
③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在工业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可以表现为:
核心:产品附加值提高。
(1)在工业内部:根据各产业的结构变化趋势,工业化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原材料工业: 化工、冶金工业等
机电工业、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等
纺织工业、 食品加工工等
第一,以轻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英国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工业化是从纺织、粮食加工等轻工业起步的。
第二,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发展最快的是化工、冶金等原材料工业。
第三,工业高加工度化的发展阶段。
在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后期,工业发展对原材料的依赖程度明显下降,机电工业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对原材料的加工链条越来越长,零部件等中间产品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加工度的提高,使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高,而消耗的原材料并不成比例增长,所以工业发展对技术装备的依赖大大提高,深加工业、加工组装业成为工业内部最重要的产业。
例如:
中西部的铜矿开采企业→
矿石加工冶炼企业→
铜精炼企业→
铜带、铜条、铜管、铜线材等铜加工企业→
耗用铜带、铜条、铜管、铜线材的精细加工企业,如以铜带、铜线材等为主要原料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
(2)在工业内部: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
二、产业结构的升级
3.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政策优势和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劳动力价格提高,同时经济实力科技水平的提升,并具有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此后积极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技术密集型产业逐渐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国家或地区
根据与自身比较优势
(1)比较优势的变化和政策的引导起重要作用
因地制宜
发展经济
原有比较优势丧失,新的比较优势凸显
政策引导
主导产业转型,产业结构升级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
②从全球来看,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根本原因
技术革命
新兴产业
促进产业升级
向其他地区次第扩散
带动相应地区产业升级
▋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