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作业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作业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0 18:31: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单元名称 名著阅读专题 课题 朝花夕拾 节次 第1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文学常识归纳 鲁迅(1881—1936)原名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人,______家、_______家。代表小说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表杂文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 《朝花夕拾》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年结集出版。内容包括_______篇_____________散文。内容有的侧重_________,有的侧重__________,有的侧重___________, 有的侧重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周树人,豫才,浙江绍兴人,思想家、革命家,《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坟》、《热风》、《且介亭文集》,《野草》。 《旧事重提》,1928年,10篇回忆性散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论,有的侧重记事兼议论。 设计意图:归纳梳理《朝花夕拾》文学常识。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请你结合背景资料、作品内容,简要评析《朝花夕拾》的特点。 参考答案:《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盛开的话,傍晚时候摘掉或捡起。书名内涵与原名一致,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更加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作品的内容,富有诗意。鲁迅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种种经历是“朝花”,鲁迅在晚年回忆这些经历,并抒发了自己的情思,是“夕拾”。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结合背景资料、作品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自2016浙江中考题
在同学们的传统印象中,鲁迅先生严肃、犀利、令人敬畏,阅读了《朝花夕拾》之后,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鲁迅呢?请你结合作品内容,完成以下填空。 童年鲁迅是_____________中(填篇名),那个______________的(填事件)_______________的(填性格特点)孩子。 示例:童年鲁迅是《狗·猫·鼠》中收养小隐鼠的善良的孩子。 少年鲁迅是_____________中(填篇名),那个______________的(填事件)_______________的(填性格特点)孩子。 青年鲁迅是_____________中(填篇名),那个______________的(填事件)_______________的(填性格特点)孩子。 参考示例: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1)童年鲁迅是《阿长与<山海经>》中那个渴望看《山海经》的单纯的、爱读书的孩子,童年鲁迅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玩昆虫、拔何首乌、雪天捕鸟的无忧无虑、快乐的孩子。(2)少年鲁迅是《父亲的病》中那个奔走求医、孝顺又无助的孩子。(3)青年鲁迅是《藤野先生》中那个受看电影事件刺激、得到藤野先生爱护的有远大志向的爱国青年。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朝花夕拾》中关于鲁迅童年生活的篇目,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鲁迅的成长经历,破除学生对鲁迅先生的隔膜感。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理清思路,归纳佳作 《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有生活情趣的篇章,作品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对10篇作品的分类归纳。 主题篇目温馨的童年世界(1)(2)(3)压抑的童年时光(4)(5)冲破束缚的青年时代(6)(7)无奈、痛苦的心灵世界(8)(9)(10)
参考答案:(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狗·猫·鼠》(3)《阿长与<山海经>》(4)《无常》(5)《五猖会》(6)《琐记》(7)《藤野先生》(8)《二十四孝图》(9)《范爱农》(10)《父亲的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通过分类整理,从宏观上把握《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浙江绍兴已有2500多年的建城历史,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的称号,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本学期学校要举行以“从鲁迅笔端,看绍兴民俗”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你会选择《朝花夕拾》中的哪一篇文章去参加呢?请说明理由。 参考示例:我会选择《五猖会》。因为文中记述了浙东风俗,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为五猖会期。在此期间会举行迎神赛会,用仪仗、鼓乐和杂戏迎神像出庙,周游街巷,以酬神祈福。是当时孩子们最盼望着的节日之一。可见,《朝花夕拾》中不仅记录了鲁迅的个人生活,也保留下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和风气,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中国。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
请你从《朝花夕拾》一书中选取你感触最深的一篇,完成以下的阅读卡片。 《朝花夕拾》读书卡 阅读时间阅读篇目主要内容阅读感受好词好句摘录(优美句、哲理句等)
参考示例:(1)阅读时间:2021年12月(2)《阿长与<山海经>》(3)主要内容: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长妈妈的尊敬和感激。(4)阅读感受:阅读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长妈妈虽然唠叨、迷信又粗俗,但她心地善良,一直记得鲁迅想要一本《山海经》的事情,热心地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真希望自己身边也有这样一个阿长。(5)“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写得生动又有趣。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卡片的范例展示,引导学生将阅读感受落实成文字。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单元名称 名著阅读专题 课题 朝花夕拾 节次 第2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粗读指抓住关键句段,迅速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方法。请你粗读《父亲的病》,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父亲的病》讲述了鲁迅的父亲在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遇到几位“名医”,他们实际上是庸医,耽误病人病情,表达了作者对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庸医的深切痛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践行粗读的阅读方法,在练习中巩固把握文章大意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地理解和广泛地联想的阅读方法。在《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重要人物,在把握这些人物特点时,非常适合精读。请你精读《琐记》中“我”与衍太太交往的部分,完成以下练习。 这部分内容,写了有关衍太太的哪些事件? 请你结合以上事件,分析衍太太的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1)冬天水缸结冰,怂恿孩子们吃冰;怂恿孩子们比赛打旋子,在孩子们跌倒时假装关心;教唆“我”偷母亲的钱、偷家中的首饰变卖,并且散布谣言。(2)封建迷信 、心术不正、自私自利、心口不一、伪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践行精读的阅读方法,在练习中巩固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
跳读则是主动地舍弃、有意地忽略,以求更高的效率的阅读方法。阅读时可以跳过与阅读目的无关或自己不感兴趣、读不太明白的地方。《狗·猫·鼠》一篇充满了讽刺与隐喻,对于大家而言阅读上有些难度。请同学们跳读该文,完成以下填空。 资料链接:《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而写的,讽刺了像猫一样没有骨气、只知道欺负弱小、阿谀奉承的“正人君子”和军阀御用文人。 结构梳理: (1)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段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5-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段7-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点明文章写作缘由,回应“正人君子”的讽刺。(2)探究猫与狗成仇的原因。(3)论述自己仇猫的三个原因。(4)回忆童年听到的有关猫的故事以及“我”痛失隐鼠并为它报仇的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践行跳读的阅读方法,在大概梳理每一段内容的基础之上,理清《狗·猫·鼠》的结构思路。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朝花夕拾》中,我们可以追寻到鲁迅先生思想变化的轨迹,请你阅读相关篇目并完成下列填空。 《五猖会》:父亲进行封建家庭教育,鲁迅认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入书塾学习,鲁迅认为旧式读书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 《琐记》:在南京矿物铁路学堂读书期间,看新书的风气开始流行,鲁迅热衷阅读____________,毕业后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 《藤野先生》:在日本仙台时,因______________ 原因,鲁迅决定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不顾及儿童的心理,压制儿童的天性。(2)乏味无趣。(3)《天演论》,到日本留学,学习医术。(4)受日本同学的歧视、侮辱,在看电影事件中受冲击,弃医从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践行主题阅读的方法,从相关篇目中梳理出鲁迅思想轨迹的变化。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五猖会》一文中,鲁迅十分渴望去看迎神赛会,却被父亲强迫背《鉴略》,感到非常的扫兴和痛苦。如果你是小鲁迅,现在你有机会写信给父亲,表明你的内心,你会写些什么内容呢? 参考答案:结合文章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书信写作中传达自己对《五猖会》这篇课文的理解,同时培养应用文撰写能力。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重阳节期间,深圳某社区为宣传孝文化,计划在社区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海报,作为该社区的一员,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思考,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我认为在社区张贴《二十四孝图》宣传海报,可以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活泼的形式走近现代人的生活。但盲目照搬是不可取的。“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优良的一面,能够引导人们孝亲敬老。但也应该摒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样残忍、违背人性的孝道。应该积极倡导健康的、彼此尊重的亲子关系。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
单元名称 名著阅读专题 课题 朝花夕拾 节次 第3课时
作业类型 作业内容 设计意图和题目来源
基础性 作业 (必做) 批注式阅读的要求是:边读边做批注,勾画关键语句,并在书边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思考。请你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阅读《范爱农》,谈谈鲁迅先生为什么对范爱农的自杀表示怀疑? 参考答案:鲁迅对范爱农之死的怀疑实质上是鲁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控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范爱农》的主题思想。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 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
2.请你阅读语文书P61-62的自主阅读推荐,完成下列内容。 《白洋淀记事》,作者是__________。它是一本_______、________的结集。主要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颂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湘行散记》,它是一本_________集,作者是___________,湖南凤凰人。21岁走出湘西,远赴北京。1934年,他返回故里,眼见满目疮夷,美丽乡村变成一片凋零景象,悲从中来,一路写下这些文字。书中,作者细织密缝出他的童年、他的往事、以及远行中船头水边的见闻。文笔自然淳朴,有如行云流水,构建了一个迷人的“湘西世界”。 参考答案:(1)孙犁;小说、散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冀中、冀西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他们热爱祖国、淳朴善良、机制勇敢等精神品质。(2)散文集;沈从文。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了解教材中自主阅读推荐书目的相关文学常识和主要内容。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自语文书名著导读
3.请你结合语文书中的导读,思考:《朝花夕拾》《白洋淀记事》《湘行散记》三部作品都记述了_________________。但所表现的情感又略有不同,《朝花夕拾》体现了鲁迅对童年、少年时光的_________以及对社会不良风气、腐朽传统文化的__________;《白洋淀记事》深情讴歌了战争年代家乡人的________、_________;《湘行散记》则包含着湘西的历史与现实,作者的见闻与回忆,一方面表达作者对故乡的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也包含着____________的情感。 参考答案:故乡的风土人情,故人旧事;怀念;人情美、人性美;深挚怀念,悲悯、忧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主题阅读的思维。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自语文书名著导读
拓展性 作业 (选做) 《荷花淀》是《白洋淀记事》中的代表小说。主人公水生嫂是一个传统、善良的农村家庭妇女,她支持丈夫参军的选择,并尽心尽力地支撑家庭,不让丈夫有后顾之忧,最终她也投身到抗战的行列中。请你阅读《荷花淀》中的环境描写选段,感受孙犁的写作风格,并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 参考答案: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气氛,写出了荷花淀的平静优美,营造了祥和的生活氛围,为下文的日寇侵略做了铺垫。衬托人物形象,体现了水生嫂的勤快利落,编席手艺好。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选段,激发学生阅读《湘行散记》的兴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
2.《老伴》选自《湘西散记》,文中的老伴指的是作者的两个好朋友,一个是同宗兄弟沈万林,另一个是成衣人的独生子赵开明。17年后,作者重逢老友赵开明,他已从一个有理想的少年,变成了麻木蒙昧的老人。 因而在该文的结尾写到: “过去的,有谁人能拦住不让它过去,又有谁能制止不许它再来?时间使我的心在各种变动人事上感受了点分量不同的压力,我得沉默,得忍受。再过十七年,安知道我不再到这小城中来?世界虽极广大,人可总像近于一种宿命,限制在一定范围内,经验到他的过去相熟的事情。 为了这再来的春天,我有点忧郁,有点寂寞。黑暗河面起了缥缈快乐的橹歌。河中心一只商船正想靠码头停泊,歌声在黑暗中流动,从歌声里我俨然彻悟了什么。我明白“我不应当翻阅历史,温习历史”。在历史前面,谁人能够不感惆怅? 但我这次回来为的是什么?自己询问自己,我笑了。我还愿意再活十七年,重来看看我能看到难于想象的一切。” 请你谈谈对以上选段的理解。 参考答案: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少年时的旧梦远远地消逝在那滩声长流里。在传承的歌谣中,“我”感悟到生命中还有许多新鲜的路桥要走,因而,不应老是停留在对逝去的人事的纪念上,而应去创造新的生命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选段,激发学生阅读《湘行散记》的兴趣。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 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改编
202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为此深圳拟举办以“重读鲁迅”为主题的读书月活动,现向市民朋友征集鲁迅经典著作的推荐语,请你结合所学,为《朝花夕拾》一书创作推荐语。(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时光易逝,唯有记忆留存着旧味,让人时时反顾。泥墙根边的何首乌,绘图的《山海经》,热闹的迎神赛会都牵动着鲁迅先生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思。朝花要夕拾,才能品出旧味,请你快快捧起《朝花夕拾》,借由阅读去感受文字的魅力。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经典作品的距离。 学科素养: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 能力维度: □识记□理解□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表达应用□探究 题目来源: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