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教学设计
【课 型】读写结合课
【教学目标】
1.读课文,深刻认识“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道理。
2.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并学会运用。
3.体会善于发问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发问的热情,并逐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议论性文字中事例的选择与作者观点的关系,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
【教学难点】
学习“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有同学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吗?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面对失败,他锲而不舍,最终取得了成功。
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敢于质疑和发问,这才是发现真理的精神。
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请同学们跟老师一块板书课题: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板书时,同学们写“诞”字的时候要注意一下,第六笔是竖折)。这是一篇议论文。
二、初读课文,明确观点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是围绕哪个观点来写的?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课文具体写了几件事?(三件事)
(二)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说说课文围绕“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讲了哪三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
1.化学家波义耳偶然发现______会使花瓣变 红,最后发明了__________。
2.地质学家魏格纳从____________,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球转动这个现象中推断出___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
学法探究
事例一:紫罗兰的变色
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
波义耳在发现紫罗兰花瓣变色后,提出了哪些问题?这照应了题目中的哪个词语?
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照应了题目中的“一百个问号”。
事例二:蚯蚓的分布
在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的同纬度地区也有这种蚯蚓,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
魏格纳认为,这种蚯蚓的分布情况正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魏格纳系统整理了他的“大陆漂移学说”,出版了《海陆的起源》一书,在地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事例三:睡觉眼珠的转动
阿瑟林斯基从儿子睡觉时眼珠转动这个现象产生了疑问,经过观察实验,推断出做梦时眼珠转动的心理学成果。
请大家再仔细地读读这三个事例,你能说说这三个事例的共同点吗?
内容上:
都是讲生活中______________。
都是讲科学家的__________。
都共同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上:
都是先写____问题,再写____问题,最后写____问题。
总结写法:作者选择的这三个事例都证明了作者一开篇就提出的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种写法就是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板书: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
结论: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______,真理并不______。只要你__________,善于发问并不断______,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二)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只有这三个事例能够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呢吗?
老师给你带来了几个事例,你们想一想其中哪个事例可以放到我们这篇课文中去。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一天傍晚,他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呢?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牛顿进而揭示了宇宙的普遍规律:凡物体都有吸引力;质量越大,吸引力也越大;间距越大,吸引力就越小。这就是经典力学中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伽利略——发现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
伽利略带着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四、整体感知议论文
我们再回到课文中来,经过三个事例论证后,作者最后又总结了全文,重申了观点,请大家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篇课文从结构上看有:观点、事例和结论,这就是一篇简单的议论文的基本要素和结构。
五、读写迁移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用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个观点”的写作手法,既然学了,我们就要用,这才是学以致用。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
六、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通过波义耳制成石蕊试纸、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转动与做梦有关这三个事例来说明只要善于观察,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老师希望你们也能从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做一个有准备的人,做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人,做一个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板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议论文
提出观点
论证观点
总结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