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综合评价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综合评价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09 19:4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2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综合评价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1. (2021·江苏高三百校联考 )N2H4、N2O4常用作火箭发射的推进剂。推进剂发生反应:2N2H4+N2O4===3N2+4H2O。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 N2H4的电子式:HN,··N,··H
C. N3-的结构示意图: D. 基态O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
2. 某同学将P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13p4,他违背了(  )
A. 能量守恒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规则
3. 下列有关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与运动状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原子中,2p、3p、4p……原子轨道数依次增多
B. 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能量一定相同
C. 在同一电子层原子轨道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一定相同
D. 在同一原子中,1s、2s、3s、4s……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相同
4. (2020·天津一模)某元素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d54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ds区 B. 该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 +5价
C. 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ⅤB族 D. 该元素的某些氧化物可用作催化剂
5. (2020·烟台高三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铝的第一电离能比镁的第一电离能大
B. 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增大
C. 镁原子由1s22s22p63s2→1s22s22p63p2时,原子释放能量,由基态转化成激发态
D. 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的原子是同种元素原子
6. 某元素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则该基态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式不可能是(  )
A. 3p64s1 B. 4s1 C. 3d54s1 D. 3d104s1
7. X、Y、Z三种元素的原子,其价电子排布式分别为ns1、3s23p4和2s22p4,由这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
A. X2Y2Z7 B. X2YZ4 C. X2YZ3 D. XYZ3
8. (2020·成都期中)元素周期表完美地将元素的结构、位置与性质结合在一起,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就能推断出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进而推断出该元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下列关于33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元素位于d区
B. 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 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ⅢA族
D. 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
9. (2021·镇江中学期末)X、Y、Z、W为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主族元素。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与X同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Y)>r(Z)>r(W)
B. 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W>X
C. 元素第一电离能:I1(Z)>I1(Y)>I1(X)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W>X>Y
10. (2021·木渎高级中学等三校联考)现有两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①1s22s22p63s23p4 ;②1s22s22p63s23p3 。则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 未成对电子数:①>② B. 原子半径大小:①>②
C. 电负性大小:②>① D. 第一电离能大小:②>①
11. 下列关于电离能和电负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第一电离能的大小:Mg>Al
B. 因为锌的金属性比铜活泼,所以锌的第一电离能比铜小
C. 锗的第一电离能和电负性均小于碳
D. F、K、Fe、Ni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F
12. 具有下列电子层结构的原子,其对应元素一定属于同一周期的是(  )
A. 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
B. 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和3p能级上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
C. 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原子和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6的离子
D. 原子核外M层上的s能级和p能级都填满了电子,而d轨道上尚未有电子的两种原子
13. 下列关于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 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 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6(当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较大
D. 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电离能I114. (2021·淮安高二期末)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大,Y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Z与X位于同一主族,基态W原子的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r(X)<r(Y)<r(Z)<r(W)
B.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Y)<I1(W)<I1(Z)
C. 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强 
D. 元素Y、W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二、 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8分)
15. (14分)回答下列问题:
(1) 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 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
B. 同一个电子层上的不同能级上的原子轨道,能量大小不同
C. 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一个原子轨道上只能有1个电子
B. 处在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运动状态完全相同
C. 处在同一电子层上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相同
D. 处在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基态)能量一定相同
(3) 比较下列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的能量高低。
①1s,3d__________________;②3s,3p,3d______________;
③2p,3p,4p________________;④3px,3py,3pz______________。
(4) 基态铝原子核外电子云有________种不同的伸展方向,共有________种不同能级的电子,有________种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16. (15分)(2021·福州联考)已知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D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M层3d轨道电子全充满。请回答下列问题:
(1) 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区。
(2) 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D元素与氟元素相比,电负性:D________(填“>”“=”或“<”)F,下列表述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常温下氟气的颜色比D单质的颜色深
B. 氟气与D的氢化物剧烈反应,产生D的单质
C. 氟与D形成的化合物中D元素呈正价态
D. 比较两元素的单质与氢气化合时得电子的数目
(4) 只含C、A两元素的离子化合物CA5,它的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符合相应的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
17. (15分)现有六种元素A、B、C、D、E、F,其中A、B、C、D、E为短周期主族元素,F为第4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请根据下列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A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繁多,其形成的一种固体单质工业上常用作切割工具
B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
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
D元素原子的第一至第四电离能分别是:
I1=738 kJ·mol-1;I2=1 451 kJ·mol-1;I3=7 733 kJ·mol-1;I4=10 540 kJ·mol-1
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
F在元素周期表的第8纵列
(1) 某同学根据上述信息,推断A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B元素的电负性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C元素的电负性。
(3) C与D形成的化合物所含有的化学键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4) E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________个方向。
(5) 下列关于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
C. D.
(6) 基态F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过量单质F与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BC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14分)(2020·胶州一中期末)科学家合成一种新化合物(如图所示)。其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Z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
回答下列问题:
(1) W、X、Y、Z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用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2) Z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基态X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 W元素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________种运动状态,其中电子占据能量最高的原子轨道符号为________。
(5) X的电负性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Y,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2 综合评价
1. B 解析:元素符号左上角的数字是质量数,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8O,A错误;N2H4均形成单键,其电子式为HN,··N,··H,B正确;N3-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基态O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错误。
2. C 解析:原子核外电子总是最先占据能量最低的轨道,使整个体系能量处于最低,正确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故选C。
3. B 解析:同一原子中,不同电子层,相同类型轨道的轨道数相同,A错误;在同一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能量一定相同,B正确;在同一电子层、原子轨道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不一定相同,C错误;在同一原子中,1s、2s、3s、4s……原子轨道的平均半径增大,D错误。
4. D 解析:由价电子排布式知该元素为Mn,位于元素周期表的d区,A错误;Mn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7价,B错误;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ⅦB族,C错误;该元素是过渡元素,其某些氧化物,比如MnO2可以作催化剂,D正确。
5. D 解析: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比铝原子的大,A错误;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电负性依次减小,B错误;基态Mg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当变为1s22s22p63p2时,电子发生跃迁,需要吸收能量,变为激发态,C错误;最外层电子数是核外电子总数的的原子是Br,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5,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4s24p5,D正确。
6. A 解析:基态原子4s轨道上有1个电子,若该元素在s区,价层电子排布式为4s1;若该元素在d区,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若该元素在ds区,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A符合题意。
7. D 解析:X的价电子排布式为ns1,则X为ⅠA族元素,化合价为+1价,Y的排布式为3s23p4,则Y为S元素,Z的价电子排布式为2s22p4,则Z为O元素,化合价为-2价。XYZ3为HSO3,不存在该物质,故D符合题意。
8. D 解析: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则33号元素为As,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3,能层数等于电子层数,价电子排布为4s24p3,最外层有5个电子,位于p区,该元素位于第4周期ⅤA族,D正确。
9. B 解析: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则2p能级上分别有2、4电子,则X为C,Z为O;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Y为N;W与X同族,则W为Si。则原子半径:r(Si)>r(N)>r(O),A错误;简单氢化物的沸点:H2O>SiH4>CH4,B正确;N原子最外层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则元素第一电离能:I1(N)>I1(O)>I1(C),C错误;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酸性:HNO3>H2CO3>H2SiO3,D错误。
10. D 解析: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①1s22s22p63s23p4为S元素,②1s22s22p63s23p3为P元素,S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P原子有3个未成对电子,所以未成对电子数:①<②,A错误;同一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所以原子半径:P>S,即②>①,B错误;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电负性增大,电负性:①>②,C错误;同一周期自左而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P原子3p能级为半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P>S,即②>①,D正确。
11. B 解析:镁的3s能级有2个电子,轨道是全充满,能量低比较稳定,所以镁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元素Al的第一电离能,A正确;锌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2,4s轨道处于全充满状态,铜的外围电子排布为3d104s1,所以锌的第一电离能比铜大,B错误;同一主族元素,其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所以锗的第一电离能、电负性都低于碳,C正确;F、K、Fe、Ni四种元素中F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F的电负性最大,D正确。
12. B 解析:两种原子的电子层上全部都是s电子,为1s或为1s、2s电子,可能为第1周期或第2周期,不一定为同周期元素,A错误;3p能级上只有一个空轨道的原子,为Si元素,3p能级上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为Na、Cl,均为第3周期元素,B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原子为Ne,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6的离子为O或Na等,不一定为同周期元素,C错误;原子核外M层上的s、p轨道都充满电子,而d轨道上没有电子,符合条件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有1s22s22p63s23p6为氩原子,1s22s22p63s23p64s1为钾原子,1s22s22p63s23p64s2为钙原子,不一定处于同一周期,D错误。
13. B 解析: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说明钾失电子能力比钠强,所以钾的活泼性强于钠,A正确;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第一电离能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呈增大趋势,但Ⅱ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ⅢA族元素,ⅤA族元素第一电离能大于ⅥA族元素,B错误;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s2np6(当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达到稳定结构,失去电子较难,所以其第一电离能较大,C正确;对于同一元素来说,原子失去电子个数越多,其失电子能力越弱,所以原子的电离能随着原子失去电子个数的增多而增大,D正确。
14. B 解析: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元素X的单质在空气中含量最大,则X为N元素;Y原子价电子排布式为3s2,Y是Mg元素;Z与X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P元素;基态W原子的核外有2个未成对电子,结合原子序数大于P可知,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故W为S元素。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r(X)<r(W)<r(Z)<r(Y),A错误;一般情况下,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总体呈增大趋势,但是ⅤA族元素的价电子处于半充满的稳定状态,较难失电子,则其第一电离能比同周期Ⅵ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故第一电离能:I1(Y)<I1(W)<I1(Z) ,B正确;非金属性:S>P,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C错误;Mg原子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的Mg2+,核外有2个电子层,S原子获得2个电子形成的S2-,核外有3个电子层,故二者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不同,D错误。
15. (1) C (2) D (3) ①1s<3d ②3s<3p<3d
③2p<3p<4p ④3px=3py=3pz (4) 4 5 13
解析:(1) 能量越高的电子在离核越远的区域内运动,也就越容易失去电子,A正确;多电子原子在第n层中不同能级的能量大小顺序为E(ns)<E(np)<E(nd)<E(nf),B正确;同一电子层中的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C错误;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低,D正确。(2) 同一原子轨道上最多容纳2个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A、B错误;电子的能量由电子层和能级共同决定,同一电子层(n相同),根据能量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能级,所以同一电子层不同能级上的电子的能量不同,C错误;处在同一能级中的电子能量相同,D正确。(3) 在多电子原子中,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存在如下规律:①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2s<3s<4s……,3d<4d<5d……;②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16. (1) 第4周期ⅠB族 ds (2) N 氮原子的2p轨道为半充满结构,较稳定
(3) < BC (4) [HN,H]+[H]-
解析:根据A原子所处的周期数、族序数都与其原子序数相等,可知A为H元素;B原子核外电子有6种不同的运动状态,s轨道电子数是p轨道电子数的两倍,则B为C元素;D原子L层上有2对成对电子,D的原子序数大于C元素,则D为O元素;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C为N元素;E+原子核外有3层电子且M层3d轨道电子全充满,则E为Cu元素。
17. (1) 洪特规则 (2)小于 (3) 离子键
(4) 3 (5) C
(6) [Ar]3d5或1s22s22p63s23p63d5 3Fe+8H++2NO===3Fe2++2NO↑+4H2O
解析:(1) 根据题意可知A为碳元素,A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应为,该同学所画的电子排布图违背了洪特规则。(2) 由B元素原子的核外p电子数比s电子数少1知B为氮元素,由C元素基态原子p轨道有两个未成对电子且原子序数比B大知C为氧元素,N的电负性小于O,所以B元素的电负性小于C元素的电负性。(3) 根据电离能知D为镁元素,C与D形成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所含化学键为离子键。(4) 由E原子核外所有p轨道全满或半满并结合题意知E为磷元素。E基态原子中能量最高的电子,其电子云在空间有3个方向。(5) F为第4周期元素且在周期表的第8纵列,则F为铁元素,F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6) 基态Fe3+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过量单质铁与硝酸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NO气体,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2NO===3Fe2++2NO↑+4H2O。
18. (1) Na>Si>P>Cl
(2) 1s22s22p63s23p5或[Ne]3s23p5
(3)  (4) 11 3s (5) 小于 同周期元素P比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
解析:W、X、Y、Z为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据图可知X能形成4个共价键,应为ⅣA族元素,Z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X原子核外电子数的一半,X为C或Si,若X为C,则Z为B,不符合图示成键规律,所以X为Si,Z为Cl,四种元素位于第3周期;Y元素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则Y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3,即P元素;根据图示可知,W元素的阳离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且W是所在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则W为Na元素。Si原子半径小,核电荷数多,吸引电子能力更强,所以Si的电负性小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