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数列
4.4* 数学归纳法(1课时)
【教学内容】
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n有关的数学命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提升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的素养。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数列中的一些简单问题,明确两个步骤的必要性,培养数学逻辑推算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证明过程。
【教学过程】
1.由已知结论引导数学思想:如何严格证明猜想
问题的提出:在数列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若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通过定义an-an-1=d(n≥2)及逐一列举,
归纳得到其通项公式为an=a1+(n-1)d(n∈N*)
但当时并没有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那么,对于这类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我们怎样证明它对每一个正整数n都是成立的呢?
本节我们就来介绍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数学归纳法。
2. 发现问题的基本过程:猜想,归纳,证明
问题探究:已知数列{an}满足,计算猜想其通项公式,并证明你的猜想.
猜想:计算可得再结合,由此猜想:
如何证明这个猜想呢?
我们自然会想到从n=5开始一个个往下验证.
一般来说,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当n比较小的时候可以逐个验证,但当n比较大时验证起来会很麻烦,特别是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都成立的命题时,逐一验证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需要另辟蹊径,寻求一种方法
提出问题:通过有限个步骤的推理,证明n取所有正整数时命题都成立.
3. 创设情境,抽象问题
情景引入:我们从多米诺骨牌游戏说起-------(多米诺骨牌动图)
游戏规则:码放骨牌时,要保证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若前一块骨牌倒下,则一定导致后一块骨牌倒下(制定一定的规则和规律-------递推关系式)
这样,只要推倒第1块骨牌,就可导致第2块骨牌倒下;
而第2块骨牌倒下,就可导致第3块骨牌倒下;……。
总之,不论有多少块骨牌,都能全部倒下.
现实情景向数学知识的迁移:
在这个游戏中,能使所有多米诺骨牌全部倒下的条件是什么?
经分析:可以看出,使所有骨牌都能倒下的条件有两个:
(1)第一块骨牌倒下;
(2)任意相邻的两块骨牌,前一块倒下一定导致后一块倒下
数学原理的抽象归纳:
思考:你认为条件(2)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它?
经分析:可以看出,条件(2)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递推关系:
第k块骨牌倒下第k+1块骨牌倒下.
这样,只要第一块骨牌倒下,其他所有的骨牌就能相继倒下.
事实上,无论有多少块骨牌,只要保证(1)(2)成立,那么所有的骨牌一定可以全部倒下.
类比:
你认为证明前面的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是”与上述多米诺骨牌游戏有相似性吗?
你可以类比多米诺骨牌游戏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显然,如果能得到一个类似于“第k块骨牌倒下第k+1块骨牌倒下”的递推关系式,
那么猜想的正确性也就得到证明了.
迁移:
思考:对于前面的猜想“数列的通项公式是”,这里的递推关系式是什么呢?
问题的解决:
显然:数列{an}满足(条件1-----第一块骨牌倒下),
(条件2------递推关系式)
根据以上两个条件,类似多米诺骨牌,我们能得到猜想的获得过程:
由,利用递推关系式,推出
由,利用递推关系式,推出
由,利用递推关系式,推出
设计意图:深度挖掘“骨牌原理”,突出“现实情景—数学问题—数学形式化”的研究轨迹。
4.问题引领,通过类比建构概念
思考:归纳上述过程的共性,你能得出推理的一般结构吗?
显然,上述推导过程蕴含着一个与多米诺骨牌游戏的条件(2)类似的递推结构:
以 成立为条件,推出 .
它相当于命题: 当n=k时猜想成立,则n=k+1时猜想也成立.(理解“自动递推,无穷验证”的思想)
只要能够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就可以在的条件下,由这个命题得到:
对任意正整数n,成立.
规范过程: 如果n=k时猜想成立,即
那么:
即 n=k+1时,猜想也成立.
强化类比思想:类比多米诺骨牌,对于猜想“”,
由n=1成立,就有n=2成立;由n=2成立,就有n=3成立;……
所以,对于任意正整数n,猜想都成立,即数列{an}的通项公式是.
构建概念: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只要完成这两个步骤(缺一不可),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n0开始的所有正整数n都成立,
————这种证明方法称为数学归纳法.
概况,提炼原理:
证明形式:
记P(n)是一个关于正整数n的命题.
条件:(1)P(n0)为真;
(2)若P(k)(k∈N*,k≥n0)为真,则P(k+1)也为真.
结论:P(n)为真.
解析原理:在数学归纳法的两步中,
第一步验证(或证明)了当n=n0时结论成立,即命题P(n0)为真;
第二步是证明一种递推关系,实际上是要证明一个新命题:
若P(k)(k∈N*,k≥n0)为真,则P(k+1)也为真.
完成这两步,就有P(n0)为真,P(n0+1)为真,P(n0+2)为真,……,P(k)为真,P(k+1)为真,……
从而完成证明.
设计意图:理解数学归纳法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数学中“类比—迁移—从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过程
4. 解决问题
例、请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如果{an}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那么an=a1+(n-1)d(n∈N*)
问题:(1)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命题,第一步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
——因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涉及到全体正整数,所以第一步应该证明n=1时命题成立;
(2)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命题,第二步需要完成什么?
——第二步要明确证明的目标,即要证明一个新命题:
如果n=k时,命题成立;那么n=k+1时,命题也正确.
证明:(1)当n=1时,左边=a1,右边=a1+0×d=a1,an=a1+(n-1)d成立;
(2)假设当n=k(k∈N*)时,ak=a1+(k-1)d对n=1 成立,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有 ak+1-ak=d ,
于是
即当n=k+1时,an=a1+(n-1)d也成立.
由(1)(2)可知,an=a1+(n-1)d对任何n∈N*都成立.
设计意图:呼应开头,回归到问题的解决上。
5. 细讲例题,巩固原理方法
课本P48---例3、已知数列{an}满足,试猜想数列{an}的通项公式,并用数学归纳法加以证明.
分析:(1)将数列{an}的递推关系式化为
(2)通过计算的值,归纳共性并作出猜想,
(3)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猜想.
解: 由 ,可得
由 可得
同理可得
归纳上述结果,猜想 ③
下面用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个猜想.
(1)当n=1时,③式左边=,右边=,猜想成立.
(2)假设当n=k(k∈N*)时,③式成立,即
那么
即当n=k+1时,猜想也成立.
由(1)(2)可知,猜想对任何n∈N*都成立.
课本P47--练习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首项为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n∈N*),前n项和公式是(n∈N*).
证明:(1)当n=1时,左边=a1,右边=a1×q0=a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1)(2)可知,首项为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下面证明:首项为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
证明:(1)当n=1时,左边=S1=a1,右边=a1,等式成立.
(2)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所以,当n=k+1时,等式成立.
由(1)(2)可知,首项为a1,公比为的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
6. 归纳小结,突破常见认知错误
小结:数学归纳法证题的三个关键点:
(1)验证是基础:找准起点,奠基要稳,有些问题中验证的初始值n0不一定是1.
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例1:证明“凸n边形对角线的条数f(n)=”时,第一步应验证n=3是否成立.
例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2+22+…+2n+2=2n+3-1”,验证n=1时,左边式子应为1+2+22+23.
(2)递推是关键:数学归纳法的实质在于递推,所以从“n=k”到“n=k+1”的过程中,要正确分析式子项数的变化.关键是弄清等式两边的构成规律,弄清由n=k到n=k+1时,等式的两边会增加多少项、增加怎样的项.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1+3+5+…+(2n-1)=n2(n∈N*)的过程中,第二步假设n=k(k∈N*)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 )
A.1+3+5+…+(2k+1)=k2 B.1+3+5+…+(2k+1)=(k+1)2
C.1+3+5+…+(2k+1)=(k+2)2 D.1+3+5+…+(2k+1)=(k+3)2
【解析】选B.由数学归纳法知第二步假设n=k(k∈N*)时等式成立,则当n=k+1时应得到1+3+5+…+(2k+1)=(k+1)2.
(3)利用假设是核心:在第二步证明n=k+1成立时,一定要利用归纳假设,即必须把归纳假设“n=k时命题成立”作为条件来导出“n=k+1”,在书写P(k+1)时,一定要把包含P(k)的式子写出来,尤其是P(k)中的最后一项,这是数学归纳法的核心,不用归纳假设的证明就不是数学归纳法.
例4、某同学回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N*)”的过程如下:
证明:(1)当n=1时,显然命题是正确的;
(2)假设当n=k(k≥1,k∈N*)时,有那么当n=k+1时,=<=(k+1)+1,
所以当n=k+1时,命题成立.
由(1)(2)可知对于任意n∈N*命题成立.
以上证法是错误的,错误在于( )
A.从k到k+1的推理过程没有使用归纳假设
B.归纳假设的写法不正确
C.从k到k+1的推理不严密
D.当n=1时,验证过程不具体
答案 A
7. 反思与感悟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的两个个关键:
(1)验证第一个n的值时,要注意n0不一定为1,若n>k(k为正整数),则n0=k+1.
(2)证明不等式的第二步中,从n=k到n=k+1的推导过程中,一定要用到归纳假设,不应用归纳假设的证明不是数学归纳法,因为缺少归纳假设.
8.题型探究,应用概念
数学归纳法的框图表示
口语:归纳奠基和归纳推理两者缺一不可
注意:1、第一步归纳奠基是第二步归纳递推的基础,不可或缺.
2、第二步的归纳假设是归纳递推的根基,
不使用归纳假设,不是数学归纳法.
课本P47---练习1、下列各题在应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中,有没有错误?如果有错误,错在哪里?
(1)求证:当n∈N*时,n=n+1.
证明: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k=k+1.
则当n=k+1时,左边=k+1=(k+1)+1=右边.
所以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此得出,对任何n∈N*,等式n=n+1都成立.
这里的错误在于缺少了第一步的验证,因此归纳假设n=k时成立没有基础--------------缺少了归纳奠基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
证明:①当n=1时,左边=右边=a1,等式成立.
②假设当n=k(k∈N*)时,等式成立,即.
则当n=k+1时,
上面两式相加并除以2,可得
,
即当n=k+1时,等式也成立.
由①②可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
这里的错误是第二步推理使用了“倒序相加法”,而没有利用归纳递推,不是数学归纳法
9.列举常见错误,夯实概念
题型一 明确第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例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1+++…+<2-(n≥2,n∈N*)的第一步需证明( )
A.1<2- B.1+<2-
C.1++<2- D.1+++<2-
答案 C
题型二 由n=k时成立得n=k+1时成立时,必须使用归纳假设
例2、设Sk=+++…+,则Sk+1为( )
A.Sk+ B.Sk++
C.Sk+- D.Sk+-
答案 C
解析 Sk+1=++…+++=Sk++-
=Sk+-.
例3、用数学归纳法证明(n+1)·(n+2)·…·(n+n)=2n×1×3×…×(2n-1)(n∈N*),“从k到k+1”左端增乘的代数式为________.
解释 当n=k时,左边=
当 n=k+1时,
答案 2(2k+1)
9. 课终小结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等式或不等式问题的四个关键点
10.分层作业,巩固提高
设计意图:在数学的学习上,通过布置适合同学们学情的作业,让每位同学都能在数学上有所提高,体验成功的快乐。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