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09 21:18:00

文档简介

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传统文论以“经”为境界导引。何为“经”?“经”是作为常道而言的,指常行的义理、准则、法
制。古代称合乎常道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为经书,有“六经”“五经”之说。首先,传统
文论以“经”为学术经验与学术资源,促发、促进了自身的生成。传统文论的第一批话语来源于
“经”,如在《尚书·尧典》中,“诗言志”本是“典乐”“教胄子”的一个环节,符合“八音克谐,无相夺
伦,神人以和”的总体目标。在传毓文论中,经学的“诗言志”实现了转换,成为诗的性质的明确
表达,故朱自清认为这是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烦”。正是有着这样的切换或转化,立足于经
学的美刺、观风与观志、主文而谲谏、发乎情止乎礼义、三不朽、修辞立其诚等等,传统文论才能
以此为核心形成自己的范骑体系、话语体系,体现了对“道”的追求的积极意义。
其次,传统文论以“经”为文体起源,“文”的载体—文体一具有充分的合法性。《尚书》
中作为语言行为动作的“谟、训、诰、誓、命”成为文体的早期命名。故传统文论有文体“源于五
经”之说
以“经”的话语论“文”,转化是关键,有时是直接切换,有时运用“断章取义”的方法,把它们
从经学系统中抽蜂、抽象出来,于是成为学术的公共话语。传统文论从经学中截取命题,并不拘
泥于原义,而是创造性地解读,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具有开放性,实现了某一时代的“当代
化”。经学的学术经脸给予传统文论的榜样作用,或在精神方面,或在制度方面,或在形式方面,
毕竟经学是传统学问的领导学科,经学批评的方法被传统文论袭用,是可以想见的
经学典籍是因孔子的唰述而生成的,孔子以副述整理前代典籍而建立了经学,这种删迷整
理其实是一种“批评”,是经学成熟的标志。诸经又在批评进程中突出了“道”的具体意义,批评
显示了经学的特,点,批评的作用在于令经学深入人心并能够被准确接受。传统文论的批评意识
就是比照经学批评的影响而形成的。
孔子早有作品批评的实践,对经学典籍的批评,本身就成为传统文论的第一批成果,既是经
学批评,也是文学批评。比照经学批评的实践,由先秦时期多为观念的提出,发最到对作家、作
品、文体等的具体评述,如王充论文人,论辞赋、论夸张等的作品《论衡》,已完全是文学批评了。
汉代文论是所谓“言以经立”,“经”最能体现“道”,传统文论以“道”为导引,要求自身所做的
一切都是对“道”的追求,以此奠定了实现更高视野、更高境界的基础。虽然“文以明道”或有“重
【高二语文第1贞(共8贞)】
·23-133C·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C(“因而其答案也是永恒的、最终的”曲解文意,原文是“让人感到其问题的答案是普遍的、永恒的、最终的、全
面的”)
2.C(“还主要是经学批评”分析不当,原文是“…本身就成为传统文论的第一批成果,既是经学批评,也是文学
批评”)
3.A(材料一的观点:传统文论以“经”为境界导引,体现了对“道”的追求的积极意义。A项,引文大意为“《诗
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用“思想纯正”来评价《诗经》,体现了对“道”的追求的积
极意义。B项,引文大意为“陶渊明的诗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狠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这两句评价的是
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并未涉及思想内容。C项,曹雪芹的自评,表明的是《红楼梦》的故事情节“荒唐”、当时的
社会“荒唐”,自己却对其中的人物抱有同情,没有涉及思想内容是否符合“道”。D项,引文是鲁迅对《史记》
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的高度评价,没有涉及思想内容是否符合“道”)
4.①王国维基于误解而标榜“境界”为诗词之本,令后世学者对此过度推崇,从而忽视了诗学更为根本的诗学范
畴的研究。②中国诗学本体是一个历史运动之物,比“意境”更为根本的是风骨、气象与神韵,中国诗学的本
体经历了从风骨奠基,经气象深化,到神韵定型的历史进程。我们应当依据尊重历史的原则,重新探讨中国
诗学本体。(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5.①陆游忠贞爱国,一心想要收复中原,这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志向和忠贞爱国的精神相似。
②传统文论以“道”为导引,注重对“道”的追求,而《出师表》体现了家国情怀,符合“道”,所以陆游高度评价了
《出师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6.B(“意在表明这些‘路’曾对‘我'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说法错误,意在表明如果在思想上毫无乐趣,不如
不要去费心思考)
7.D(“突出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孤单和压抑”说法错误,文中说“我感到身体中的那股暖流,流到了某个不明的地
方,身体好像轻了许多”,说明“孤单的麦子”给了“我”慰藉)
8.①“无所事事”即不愿像世人一样整天“有所事”,而失去想象,失去生活的趣味;②“无所事事”是指一种真正
的放下、解散、松懈和自在的心理状态。(每点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意蕴:①阳光是旧公路上最暖和的记忆,它抚慰着大地万物,在阳光的陪伴下,“我”觉得一切都无关紧要,得
到最彻底的放松和自由:②旧公路上的一切事物在阳光下呈现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作用:将旧公路与
阳光组合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画面美,给读者以美感。(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的情给分)
10.A(原文标点: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11.A(“而”前者表并列,后者表转接)
12.C(“在众人的劝说下,赵简主授给杨因相位”说法错误,文中众人是反对的)
13.(1)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而周将要称王了。(得分点:“聘”“亡”“王”各1分,句意1分)
(2)秦穆公亲自把百里奚(五羖大夫)从牢狱中选拔出来,与他交谈,三天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得分点:
“举”“语”“授”各1分,句意1分)
14.①志向远大、施政恰当:②举措果断、谋略适当:③尊重贤人。(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大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谅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
臣,就像鸿鹅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横渡江海
的人要依靠船只,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而周将要称王
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
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23-133C·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