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写“悄、吞”等4个字,会写
“静悄悄、捕鱼”2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动作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动作所作的细致观察,进一步体会留心观察带来的好处。
3.学习第三自然段,了解“我”观察时的想法。
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对环境和翠鸟美丽的外貌进行了细致的观察。一起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我们坐在船舱里。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复习导入
后来雨停了。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新知讲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还观察了翠鸟是怎样捕鱼的,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这只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圈一圈给你带来这样印象的词。
新知讲解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新知讲解
作者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翠鸟捕鱼的过程,如果老师把这些动词换换,你觉得好不好?
新知讲解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跳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叼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吃了下去。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新知讲解
“冲”的迅猛、“衔”的悠闲、“吞”的速度快,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作者动词运用的准确。
新知讲解
“吞”是上下结构,下面的“口”即嘴巴,代指喉咙,它的造字本义就是敞开喉咙,不嚼而咽。
新知讲解
除了动词,还有哪些词也让你感受到翠鸟动作的敏捷?(没一会儿)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新知讲解
边读第四自然段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你好像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新知讲解
你观察到了什么?哪些动作和你想象的是样的?哪些情景是出乎你意料的?
静悄悄
捕 鱼
补充阅读
自主阅读,比较与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异同点。
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
补充阅读
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补充阅读
相同点:都抓住了翠鸟的动作,写出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不同点:《翠鸟》选段中作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了想象,用箭来比喻翠鸟飞行的速度,写出了翠鸟飞行的速度快;《搭船的鸟》只写了自己的观察所得。
补充阅读
小结:
两位作者都经过了细致的观察,所以能把翠鸟捕鱼写得如此生动,所以我们也要学会留心观察。
随文得法
浏览课文,这篇文章作者除了写去乡下途中的景色,以及翠鸟的外貌和动作,还写了什么?
第三自然段写了观察时产生的疑问,第五自然段交代了“我”明白了翠鸟“搭船”的原因。
随文得法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自己的发现。
疑问一个接着一个。
三个疑问体现了翠鸟的突然出现让“我” 好奇、惊喜。
随文得法
看到这样的翠鸟,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结:
留心这个世界,能引发我们的思考,通过细致观察,还会不断发现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
课堂总结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对翠鸟的外貌、动作做了细致的观察,向我们展现了一只美丽、灵敏的翠鸟。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课后,希望同学们选择一种小动物,观察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动作,填写“观察记录单”,或者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记录自己的观察发现,留心观察你身边的事物,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