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文武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题号 15 16 17 18C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展开战略决战是从哪个战役开始的(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2. 1851年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起义是在 ( )
A.天京 B.南京 C金田 D上海
3.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协定关税
4.“舞动的北京”是和平、友谊、进步的象征。某电视台准备制作历史纪录片《1901年底的北京城》,片中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 ( )
A.圆明园已成残垣断壁 B.清政府在筹备大量赔款、
C.驻扎有外国军队 D.东交民巷居住许多北京居民
5.“从前我国还只有被西方打败,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 (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甲午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工业是振兴民族经济的希望,近年来各市政府纷纷制定“工业兴市”的宏伟计划。请问中国近代史上主张“实业救国”的著名状元实业家是( )
A、魏源 B、詹天佑 C、陈启沅 D、张謇
7、以下人物中,属于维新变法运动代表人物的有( )
康有为 ② 左宗棠 ③ 曾国藩 ④ 梁启超 ⑤ 张之洞 ⑥李鸿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④⑤
8.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卒于1915年,他这一生可能经历哪些事情?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戊戌变法 ⑥义和团运动 ⑦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②③④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④⑤⑥
9. 2006年10月,一学校要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图片展,搜集到了下面四幅图
片,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红军过草地 ④三大主力红军
会师纪念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10、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称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1、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运动的标志是( )
A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C 强学会的成立 D 公车上书
12. 19世纪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并率军进入新疆,痛击阿古柏侵略军的是 (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冯子材
13 鲁迅回顾历史说:“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把鞭子打在背上,
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一鞭,使中国开始
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于是开始了 ( )
A.新文化运动 B.公车上书 C.宣传维新思想 D.洋务运动
14.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唱到:“一道道的那封而山来呦,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 ( )
A.遵义 B.瑞金 C.吴起镇 D.会宁
15.暑假期间,淮安某中学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东方上海方向考察的主题应为 ( )
A.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16.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报复中国的虎门销烟 B.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C.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D.保护鸦片正常贸易
17.黄海海战后,光绪帝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念的是( )
A.邓世昌 B.丁汝昌 C.左宗棠 D.林则徐
18.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 )
A.建立了中华民国 B.推翻了封建制度
C.推翻了君主专制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关键是( )
A.国民党内亲日派企图置蒋于死地 B.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
C.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 D.中共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努力
20.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21.甲午中日战争与抗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负一胜的关键在于( )
A.是否有外国支持 B.武器是否先进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 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22.下图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的历史事件,它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蟠龙镇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作战 D.淮海战役
23.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电影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 B.报纸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发行
C.轮船只出现于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 D.照相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
24.下列观点,出自严复的《天演论》的是( )
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②“师夷长技以制夷”
③“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④“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5. 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史实( )
①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②西安事变 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④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民族矛盾上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③④①②
二、非选择题部分 (共50分)
26. 认真看图,然后回答问题:(14分)图一:《马关条约》签订
图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4分)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2分)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 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2)写出红军远征的起迄时间和起迄地点。(4分)
(3)诗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哪些重大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2分)
⑷、党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了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2分)
⑸、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4分)
28.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日商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业的工人相继罢工。”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口号是在哪一事件中提出来的?这一事件的发源地在哪 根据这些口号,你认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什么 (6分)
⑵材料一中的要求惩办的卖国贼指哪些人?和约指什么和约?(4分)
⑶从材料二中看,6月以后,该事件的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重心由北京转为上海
⑷这一事件的对中国历史最重大的影响是什么?(2分)
使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9.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在近代发生过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在南京签订的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是与哪年签订的?请用一句话概括该条约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3分)
(2)图1是小华同学去南京某纪念馆参观时拍下的一张照片,请根据这张照片看出该馆是为纪念什么事件而修建的?这个事件距今有多少年了?对此事件,你有什么感想?(3分)
南京大屠杀;74年;
(3)图2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总统府时的欢庆场面。请回想,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2分)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题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C B D C D B C A B D C D C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B A C D B D D B A C
二.非选择题
26. (1)、甲午中日战争。原因:①中国贫穷落后,综合国力不敌日本;②清朝统治者腐败无能,妥协投降。(2)、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原因:①这是一场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是正义战争;②国共两党团结协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得到了美国、苏联等国家的支援。(学生答案如果超出上述范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7、(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2分)
(2)红军长征的起迄时间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2分)
红军长征的起迄地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甘肃会宁。(2分)
(3)诗中提到了红军远征过程中的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沪定桥,强渡大渡河,过雪山等军事行动。(至少举出两项)(2分)
⑷、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2分)
⑸、对革命的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或革命的乐观主义);团结友好,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4分)(此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8.五四运动 北京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章宗祥 陆宗舆 曹汝霖 《巴黎和约》
由学生罢课转为工人罢工 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29. 《南京条约》1842年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大屠杀 71周年
历史不能忘记,否则历史将重演 永记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意思对即可)
渡江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