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1.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简称“东北三省”。
2.东北地区位于中国东北部,东、北两面与朝鲜及俄罗斯两国接壤,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南连河北省。
3.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区有山东省、辽宁省。
4.三江平原是由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冲积而成的。
5.东北地区的地形以平原、丘陵和山地为主,地表结构大致
呈半环状的三带,最内部是广阔的平原。
6.“白山黑水”分别是指长白山和黑龙江。
7.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自北向南跨寒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冬季降雪较多。
8.三江源地区中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
(澜沧江),位于(青海)省的南部。
9.西北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柴达木盆地)号称“聚宝盆”。
10.青藏地区农作物一般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带,
如(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原因是:
河谷地区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东北地区的人口与城市分布
第二节
闯 关 东
哈尔滨太阳岛公园内的闯关东塑像
东北地区有关东、关外之称。这里的“关”指的是山海关。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的农民向东北地区移民的过程。19世纪初,黄河下游出现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而当时东北地广人稀,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迫于日益加重的生活压力,受灾农民不顾禁令(清政府为禁止汉人进入满洲“龙兴之地”垦殖而颁布 的禁关令),冒着被惩罚的危险,陆续“闯”入东北。闯关东造成了东北地区的人口急剧增长。
1. 运用“东北地区人口分布”图和“东北地区的面积与人口统计”表,归纳东北地区人口的分布特点。
2. 运用“东北地区主要民族分布”图,了解东北地区主要民族的分布特点。
3. 运用“东北地区城市与铁路分布”图,归纳东北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
(一)人口分布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面积 (万平方千米) 45.4 18.7 14.7
人口(万人) 1953年 1190 1133 2039
2010年 3833 2747 4375
活动1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分别为1953年的多少倍?
3倍多、2倍多、2倍多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面积 (万平方千米) 45.4 18.7 14.7
人口(万人) 1953年 1190 1133 2039
2010年 3833 2747 4375
估算2010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84.4、146.9、297.6人/千米2
读图,说说东北地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里?
想一想,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人口密度大于100人/千米2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早,工业和交通运输发达。
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开发历史早晚、交通运输条件、资源分布状况等。
东北地区以汉族为主,但同时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主要的少数民族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其中,满族在东北地区分布较广,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分
族
布
民
东北地区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哪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鄂伦春族
蒙古族
赫哲族
旗袍与旗装
旗袍是中国女性特色服饰之一,源于满族女性传统的旗装。满族先民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为适应当地寒冷气候,选择了保暖性较好的旗装作为日常服饰。民国时期,对旗装进行改进,形成了旗袍。
旗 装
旗 袍
活动2
“鄂伦春”一词有两种含义,即“使用驯鹿的人”和“山岭上的人”。找出鄂伦春族的分布地区,解释导致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北部大、小兴安岭山区。这里纬度高,气温低,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冬季,驯鹿还是这里的交通工具。
赫哲族是中国北方长期以渔猎为生的民族。“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人们常用“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来描述赫哲人的渔猎生活。找出赫哲族的分布地区,讨论上述民谣表达的含义。
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和松花江的下游地区。“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描述的是赫哲人的渔猎生活,反映了东北地区的古朴、物产丰饶的自然风貌 。
(二)城市分布
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铁路干线:
京
哈
线
哈
大
线
滨洲线
滨绥线
京哈线、哈大线、滨洲线、滨绥线
在东北地区的交通运输网中,铁路占主要地位
读图,找出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纷河、长春、吉林、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归纳东北地区城市分布的特点。
城市分布特点:
主要集中在交通干线沿线地区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北部的中心城市,机械、医药、食品、石油、化学、亚麻纺织、甜菜等工业部门地位突出。同时又是重要的铁路枢纽,通过滨洲—滨绥线与俄罗斯保持广泛的联系。
主要城市
举例说明哈尔滨是一个具有“异国情调”魅力的城市;结合有关知识,解释哈尔滨具有这种独特的异国情调的原因。
哈尔滨拥有中西合璧的城市风貌,中心城区至今仍保留有典雅别致的欧式楼宇,如:中央大街、果戈理大街、庄严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等。
原因:哈尔滨位于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通商贸易发达。在建筑风格具有俄式风格,在饮食娱乐方面上也受其影响。长期以来哈尔滨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异国情调的城市。 “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
活动3
圣索菲亚教堂
哥特式建筑
果戈里大街
拓展延伸
哈尔滨的异国情调
大连是一个北方城市,为什么“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呢?在大连举办国际服装节,有哪些优势条件?
大连位于东北地区的最南部,纬度位置相对较低,且距海近,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优势条件:地理位置优越,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联系密切,气候适宜,服装业发达,海陆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长春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这里建有规模宏大的第一汽车制造厂。
长春是东北地区中部的中心城市,是中国著名的汽车制造基地,铁路车辆制造也有较大规模。
沈阳故宫有古建筑90余幢,是中国现存的仅次于北京故宫的皇宫建筑群。
沈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工业以机电、重型机械、有色冶金著称。沈阳名胜古迹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东北地区人口较为稠密的地区是( )
A.黑龙江北部漠河附近 B.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C.三江平原 D.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
B
课堂练习
2.以下为某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
关于这个民族描述正确的是( )
A.是朝鲜族女性的传统着装
B.手臂露出,不宜在寒冷的东北地区穿戴
C.该民族集中分布在长白山两侧
D.该民族是东北地区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D
3.哈大线与滨洲线、滨绥线交会的城市是( )
A.哈尔滨 B.长春
C.沈阳 D.大连
A
松嫩平原的农业景观
水 稻
大 豆
小 麦
玉 米
鞍山钢铁
大庆油田
长春●汽车工业的摇篮
沈阳重型机械
东北地区的工业
1.通过读图,了解东北地区的农作物及其分布。
2.读图找出东北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工业城市、特征。
3.读图分析辽中南工业基地发展条件。
(一)农产品生产基地
活 动
你知道东北地区有哪些著名的农产品吗?请举例说明。
春小麦
大豆
玉米
甜菜
下图所示的农作物,能在东北地区自然生长的有哪些?
√
√
√
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有哪些?
主要分布在哪里?
东北地区的粮食作物主要有:
大豆、玉米、水稻和春小麦。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分布较为分散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大豆:
玉米:
水稻:
小麦:
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分布
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主产区之一,
甜菜总产量占全国的1/3强。
东北地区的经济作物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里?
东北地区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甜菜、花生、亚麻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甜菜:花生:
亚麻:
东北地区主要经济作物分布
黑土地
东北地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等土壤,这些土壤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松嫩平原东部和北部为黑土分布区,厚度可达1米;松嫩平原中西部为黑钙土分布区。黑土和黑钙土的有机质含量高,是中国自然肥力很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赋予东北地区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但是因不合理的垦殖等原因,东北地区的土壤面临着程度不等的流失问题。
黑土剖面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中华粮仓”,其中的米中“贵族”——五常大米更是家喻户晓。怎么就能种出这么好吃的米
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养分积累;
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绿色天然。
讨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
耕地面积广大
气候温和湿润, 雨热同期
土壤肥沃
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经营;农业科技水平较高
不利条件:纬度较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作物熟制只能一年一熟;多低温冻害。
东北地区有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二)重工业基地
1.东北地区有哪些重要的矿产资源?
活 动
2.说出哈尔滨、长春、沈阳的主要工业部门;想一想,这些工业部门的形成,与这些城市附近的资源有何关联?
就近取材,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
哈尔滨是中国重要的动力机械基地,能够生产大中型水电、火电发电机组及先进的输变设备。
以长春、大连为中心,形成了运输机械制造基地,大宗产品有汽车、铁路机车和客车、船舶、拖拉机等。
东北油田是中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大庆油田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最大的油田。
以沈阳、齐齐哈尔为中心,形成了重型机械、冶金设备、矿山设备生产基地。
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议一议
1.重工业是东北地区的支柱产业。
2.依托丰富的煤、铁资源,重点发展钢铁、机械、汽车等工业部门,是中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3.随着大庆油田、辽河油田的开发,石油化学工业迅速崛起。
4.21世纪以来,东北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轻纺工业有了长足发展。
视频:辽中南工业基地
1.东北地区工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
2.采取了什么措施?
阅读教材40页材料:东北工业基地的战略转型,完成下列任务。
1.存在的问题:①矿产资源日益减少,资源不足。
②矿区沉陷、生态恶化、环境污染。
③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
2.采取的措施:①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②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③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
④发展观光旅游业。
1.我国东北平原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较高的地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河流 B.气候 C.地形 D.土壤
B
课堂练习
2.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两熟
C.一年一熟 D.两年三熟
3.东北地区工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
A.以重工业为主 B.以轻工业为主
C.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D.轻重工业都发达
4.东北地区发展重工业的有利条件是( )
①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便利的海陆交通
③良好的工业基础 ④水资源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
C
A
A
5.(12分)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需要把推动东北振兴与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紧密结合。图1是我国东部地区图,图2是锦州市简图。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4分)工业基地:
A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B___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铁路线:C________线
D________线 (2)据图说出锦州的工业部门,并分析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锦州市经济结构中各种矛盾逐渐加深,主要表现为资源浪费,耗能过大,产出能力较低,经济效益增长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等。(3)根据图文资料,请为锦州今后经济的发展方向提出合理化建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辽中南
长江三角洲(沪宁杭)
京沪
京广
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工业
①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②海陆交通便利
①发展新能源产业(地热能、风能发电); ②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
③发展新型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④发展观光旅游业;
⑤发挥交通优势发展物流产业等。
6.【2022·聊城】读下图,回答问题。(9分)
(1)图中山脉A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两例说明。(2分)(2)结合图示信息,分析气候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3分)(3)图中地形区B是 平原,该地拥有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关于该湿地的保护与开发有
(3)三江
赞成观点①,理由:该地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经营,粮食商品率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夏季白昼长,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有利于粮食作物营养物质积累;灌溉水源洁净,保证了粮食质量;市场广阔,经济效益高。
赞成观点②,理由: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净化水质等功能;湿地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一旦被破坏,其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几恢复困难。
两种不同的观点:①应建成“北大仓”,大力发展粮食生产;②应恢复“北大荒”,注重保护湿地环境。你赞成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4分)
(1)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等。
(2)有利影响:夏季白昼长,日照充足;夏季气温高,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影响: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农作物一年一熟;多低温冻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