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36页)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课件(36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2 08:3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如果将1 g氯化钠平均分给300人,你怎么分?
思维导图
糖去哪了 ?
微观解释:蔗糖分子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一种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
溶解是物理变化
溶液的形成
蔗糖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
蔗糖分子 水分子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
目的:加快溶解。
氯化钠由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构成的。
氯化钠溶液中, Na+和Cl- 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中间。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的形成
思维导图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一般是水。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
溶液的组成
溶液的组成
判断溶液中溶剂和溶质
体系 溶质 溶剂
气+液
固+液
液+液 无水
有水
气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量少
量多
非水物

溶 液 溶 质 溶 剂 说明
硫酸铜溶液
稀盐酸 稀/浓硫酸(98%) 医用酒精(75%) 生理盐水 碘 酒 双氧水 澄清石灰水 糖盐水 硫酸铜(CuSO4)

氯化氢(HCl)

氢氧化钙(Ca(OH)2)

乙醇(C2H5OH)

氯化钠(NaCl)

碘( I2 )
乙醇
硫酸(H2SO4)
过氧化氢(H2O2)


1.只要有水,水就是溶剂,不管多少;
2.一种溶液中溶剂只有一种,但溶质可以有多种。
蔗糖、氯化钠

溶液的组成 课堂练习
思维导图
溶液的组成
质量关系:
m溶液=m溶质+m溶剂
m溶质 指的是分散到溶剂里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溶解的剩余物质不能计算在溶液的质量中。
体积关系:
V溶液≠ V溶质+V溶剂
说明了什么?
分子间有间隔
思维导图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不同的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性比较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1~2小粒碘,然后分别加入 5 mL水或5 mL汽油;另取两支试管中各加1~2小粒高锰酸钾,然后分别加入5 mL水或5 mL汽油;
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主要与 、 的性质有关。
①③或②④:不同的溶质在______溶剂中溶解性_____
编号 溶质 溶剂 现象
① 碘 水
② 汽油
③ 高锰酸钾 水
④ 汽油
几乎不于水
溶解
溶解
几乎不溶于汽油
①②或③④:相同的溶质在 _____溶剂中溶解性_____
相同
不同
不同
不同
溶质
溶剂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是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主要因素。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
决定性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还受温度、溶质的颗粒大小、是否搅拌等因素的影响。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思维导图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加入溶质后水的温度/℃
结论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4
24
24
14
24
56
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
温度不变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辨析:
1、氢氧化钠溶解时的放热现象(物理变化)
2、与水反应放热,如氧化钙(CaO)与水反应,CaO+H2O=Ca(OH)2 ,(化学变化)
思维导图
(1)“溶质的名称+的+溶剂的名称+溶液”
如:碘溶于酒精形成的溶液叫做“碘的酒精溶液”
(2)水作溶剂时,简称“溶质的名称+溶液”
如: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叫做“氯化钠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溶液的命名
思维导图
取出溶液中任意一部分都是一样的,并且只要水不蒸发,温度不变,溶液不会分离。
所以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性: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都相同。如溶液各部分的浓度、密度、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性:指外界条件(如温度、溶剂量、压强等)不发生改变时,溶液长时间放置,溶质和溶剂不会发生分离。
溶液的性质
溶液的性质 课堂练习
判断溶液的方法:
1、是不是混合物
2、是不是均一的、稳定的
辨析
1、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2、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透明溶液
水,无水乙醇
思维导图
溶液的用途
医药用品
无土栽培的植物 在营养液中
想一想:溶液有何作用?
溶液的用途
化学试剂
为什么化学反应常常在溶液中进行
在溶液中接触面积大,可以加快反应的速率。
思维导图
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3、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1、乳浊液:
2、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4、用途:
医药上的钡餐是BaSO4的悬浊液;粉刷墙的涂料也是悬浊液;农业上,把农药配成乳浊液或悬浊液节约农药,提高药效(如波尔多药是悬浊液).
思维导图
在生活中,我们清洗餐具油污时用到洗洁精,洗衣服时用到洗衣液,洗头发时用到洗发水。这些都可以有效地帮我们去除污渍,大家知道这其中的原理吗?
乳化现象
乳化现象
[实验9-4]
试管内加入的物质 现象 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上层是油,下层是水
分层
乳状浑浊的液体
乳状浑浊的液体,有泡沫
分成上下两层
液体不分层
试管内壁有油汁
试管内壁没有油汁
乳化现象
洗涤剂去污原理: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将油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随水流走。
区别:
汽油(或酒精)去污原理:汽油(或酒精)能溶解油污。(物理变化)
碱面(俗名苏打,化学名碳酸钠,Na2CO3):热水溶解后与油脂发生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
乳化现象: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叫做乳化。
乳化剂: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的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洗涤剂就是一种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叫乳化作用。
(物理变化)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当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质不会从溶液里分离出来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浓稀和性质都是一样的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A
2、关于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一种溶剂中只能溶解一种溶质     
B. 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食盐溶液与蔗糖溶液混合后仍为溶液 
D. 同一种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和浓度不一定相同
C
课堂练习




3、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1)对比实验③、④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④的目的是 。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探究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