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20131228
一 (21分)
在生命里,人人都是有笑有泪;在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与忧恼,这是人间世界真实的相貌。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幸福,是一种人生的(gǎnwù),一种个人的体验。也许,幸福是你 A (风尘仆仆/风风火火)走进家门时亲切的笑脸;也许,幸福是你卧在病床上百无聊赖时(wēnxīn)的问候;也许, B ;也许,幸福是你历经(jiānxīn)获得成功时赞赏的掌声。关键的是 C 你要有一副热爱生活的心肠,要有一个积极奋进的目标,要有一种 D (矢志不渝/志存高远)的追求。这样,你才能感受到幸福。
1.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在下面的田字格中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
2.在横线C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1分)
C处的标点是_______________。
3. 仿照画浪线句子,在B处填写内容。(2分)
4.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成语分别填人A、D两处。(2分)
A处应填_______________,D处应填_______________。
5.走进名著。(5分)
……举行这种游戏时往往发生致命的意外事件,过去发生过的许多不幸事件都有记录。我亲眼见过两三个候补人员跌断了胳膊和腿。但是大臣们奉命表演的时候,危险就更大了。因为他们想表现自己比以前更有本领,更想胜过同僚,过分卖弄自己,所以难得有不失事的,有的人甚至跌过两三次。听说在我来到这里以前一两年,佛林奈浦险些儿跌死。要不是皇帝的坐垫恰好摆在地上减轻了跌落的力量,他的脖子早就折断了。
①选段节选自小说 《 》;选段中“这种游戏”是指 。(2分)
②小说的节选部分作者借此抨击了
(3分)
6.用课文原句填空。(8分)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 。(王之涣《凉州词》)
②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③ ,君子好逑。(《关雎》)
④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龟虽寿》中用比喻形容老年人虽到晚年,但仍雄心勃勃,壮志凌云的诗句是: ; 。
⑥孟子提倡“道”的思想,突出人心向背决定着力量的强弱,正所谓“ ,
”。(《孟子》)
二 (6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6分)
从军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俏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7.在诗的前两句,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3分)
8.“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土怎样的精神?(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6分)
烧车御史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①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汝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②以归。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谢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③以卒。
【注释】①谢芗泉:名振定,字一之,芗泉是其号,湖南湘乡人,乾隆进士,嘉庆初官御史。因杖和珅妻弟解职,复官后累至通州坐粮厅。御史,清代分道行使纠察的官吏。②削其籍:除去官籍中的名姓,即革职。③部郎:郎中。旧时政府各部尚书、侍郎、丞以下的高级部员。
9.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我 乘 我 主 车
②乃 遍 游 江 浙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汝敢笞我 (2)假他事削其籍
(3)先生文章名一时 (4)名益高
11.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
(2)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12.谢御史烧掉和珅的车子原因是
(3分)
13.结合选文有关内容,说说谢芗泉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19分)
孔子心和庄子气
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
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在空中忙着捕食,再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跋山涉水飞往南方了。用羽翼追求梦想,丈量天下,一路奔波劳顿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庄子与孔子,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常常忆起老家的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大爷,算来他今年已经66岁了吧,都在城市上班的儿女曾无数次劝他离开农村一同居住,却被他次次一口回绝。他吹的小曲隔着老远就能听见,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满心盛开的都是满足和愉悦。他是一个典型的村庄留守者,正如那群麻雀,只在村庄和村庄附近鸣唱,任寒暑易节春秋暗换。
只是,自然界中有界限分明的麻雀和燕子,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却很难觅到纯粹的庄周和孔丘。孔子的入世进取激励我们在事业的疆场上驰骋拼搏,庄子的出世无为却能给欲火过旺的心灵降温,降低飞行的高度,还心态以平和安宁。
有一位朋友,上班时被同事称为工作狂人,就连中午在单位吃午饭时,与饭友谈论的话题都常是下一步的计划,计划一旦制定就不折不扣地执行。但一回到家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脱掉工作装,换上休闲服,下厨做菜无不精通,侍弄花草无不在行,每逢假日常常开车带上家人流连于山水之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小酌,即使不能远行也要起个早走出家门去广场上打太极或抖空竹……生活被他调剂得有张有弛有滋有味,人也活得抖擞高效。
怀一颗孔子心,染一身庄子气,在天作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似隐士般自在逍遥。如此,日子就能演绎成一门生活化的艺术,一路前行的风景更是值得期待。
——摘自《读者》2012年第4期
14.作者由麻雀和燕子,想到了哪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4分)
15.文中哪一句话,可作为对“我朋友”的生活方式的最佳点评?(4分)
16.“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梁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
注意句中加点字运用,分析这句话写得妙在何处?(5分)
17.用自己的话谈谈本文作者倡导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3分)联系实际思考:这对我们中学生有何启发?(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8~22题。(23分)
向一棵树鞠躬
王崇亚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少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 缺水少土的,竞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树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望着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选自《朝着太阳奔去》)
18. 选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写到 ;选文构思也很精美,主要运了 的表现手法。(4分)
19. 第②段划线句中“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6分)
20. 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在文中的含义?(4分)
21.第⑦段划线句写出了老人与树的许多外在的相同之处,他们之间还有哪些隐性的相同之处呢?试写出两条。(4分)
22. “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对这种观点,你是否认同?请简述理由。(5分)
三 (65分,其中含写字5分)
23.生活中,我们时常感受到温暖,也许是迷惘时一个关切的眼神,也许是寂寞时一双抚慰的手,也许是失落时一束芳香的鲜花,也许是一句温馨的话语……
请以“永驻心间的那份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要写自己生活中与“温暖”密切相关的事;
(2)文中不要出现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用“XX X”代替;
(3)不少于600字。
阶段自测答案(201312)
7.(1分)裂、折
8.(2分)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精神。
9. ①我/乘 我 主 车
②乃 /遍 游 江 浙
10.(4分)⑴用竹板打 ⑵能够 ⑶闻名、扬名 ⑷更加
11.(4分) ⑴(2分)宰相和珅掌事,权势气焰嚣张。⑵(2分)各珅被诛杀,(谢芗泉)又当郎官直到死。
12.是因为和珅的宠奴乘了主子的车子,还要仗势威胁。
13.谢芗泉被革职,他“遍游江浙”“饮酒赋诗",后又复职为官到死,”说明他为官清正,执法如山,不畏权势,又很豁达。
附:参考译文
谢振定,湘乡人,号芗泉。乾隆末年,宰相和珅位高权重,气焰嚣张。有被和珅宠幸的奴才常坐和珅车子外出,人们都纷纷躲避,不敢指责。这时芗泉为御史,在巡城时遇到,大怒,命手下将和珅奴拉下车,受鞭刑。和珅奴喊:“你敢打我,我坐我宰相主人的车,你怎敢打我?”芗泉更加生气,加重鞭罚,怒烧和珅之车,说:“这车丞相如何再坐了?”街道两边,人们聚集观看,欢呼:“这真是好御史!”和珅因此而忌恨芗泉,假借别事,芗泉被削职还乡。芗泉文章闻名一时,他喜好山水,于是游遍江苏、浙江一带。凡是芗泉所到之地,当地士人都争着奉迎,与之饮酒赋诗,由此芗泉名气更高,天下人都称之为“烧车谢御史”。和珅被诛,芗泉恢复官职,位至部郎(六部郎中),卒于任上。
14.作者由麻雀的自由自在,想到了如庄子般的出世无为、平和安宁的生存状态。
由燕子的自强不息,想到如孔子般的入世进取、积极拼搏的生存状态。
15.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似隐士般自在逍遥。(只要是这句话中的,部分亦可。)
16.答案示例:这句话巧用叠词传情达意,“看看”、“摸摸”、“听听”、“望望”这些叠词,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写出了老人的乡野生活的自由悠闲,淡泊宁静,表现了老人的与世无争和他对这种田园牧歌式生活的享受和喜爱。
17.作者倡导人们:在前行的道上,既要自强奋进,奋斗不止,又要懂得享受生活,要能做到收放自如、高下皆宜。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有弹性,才能更加如艺术,前方的路才会更值得期待。
我们中学生从这句话中得到可以这样的启发:我们既要懂得努力奋进,在学习上有所追求有所作为;学习之余又要会放松,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的幸福指数。(表述的意思达到即可)
18. 榆树、老人(树、人);以物喻人(或“托物寓意”、“象征”)(每空1分,计4分)
19. 示例:生长环境极其恶劣;外形矮小、纤弱、朴实;忍受苦痛,顽强生长。(每个要点2分,6分)
20.将老人远去的形象比喻成行走着的“永恒的雕塑”,赞美了那种不畏艰辛、乐观生活的精神品质。(4分)
21.示例:①生存环境都很艰难;②都没有向艰难屈服,并一步一步走过来了;③都有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写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计4分)
22.示例:认同,因为命运并非能随意改变的,生活要讲究实际,像那棵树一样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也不失为人生的智慧。或不认同,因为人需要有更高的追求,命运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抗争改变的,安于命运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观点明确2分,理由充分3分,计5分)
2013-2014南通市海安县九年级语文
第一学期期末试卷20131228 答题纸
一、(21分)
1. (3分)
2. (1分)标点符号是:
3. (2分)
4.(2分)
5. (2分) ①《 》 “这种游戏”
(3分) ②
6 (8分)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⑥ , 。
二、(65分)
7. (3分)
8. (3分)
9.(2分) ①我 乘 我 主 车
②乃 遍 游 江 浙
10.(4分)
(1)汝敢笞我 (2)假他事削其籍
(3)先生文章名一时 (4)名益高
11.(4分)(1)
(2)
12.(3分)
13. (3分)
14. (4分)
15.(4分)
16.(5分)
17.(6分)
18.(4分)选文思路清晰,概括起来说是由 写到 ;选文构思也很精美,主要运了 的表现手法。
19.(6分)
20.(4分)
21.(4分)
22.(5分)
密
封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
准考证号
密
封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
准考证号
密
封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座位号
准考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