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家乡风物(一)——巍巍北塔
教材分析
本文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第一课。旨在通过访谈、考察和查阅文献等学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杰出人物和特色风物,培养学生见贤思齐的拼搏进取精神,促进学生对家乡风物的欣赏与热爱,激发学生的乡土情结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学情分析
刚升入高一的普高学生,来自县域的各个乡镇。学习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了他们重文化知识,轻活动实践;向往外界繁华,淡忘家乡美好。因此,在高中开始阶段,安排这样的学习活动,很有意义。同时,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应该不错。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借助访谈、展示、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应用能力。
2、思维提升与发展:通过相关活动,让学生熟悉访谈等语文学习的活动方式,掌握依据访谈资料、现场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提炼观点的思维方式。
3、审美鉴赏与创造:带领学生了解新化北塔的有关情况,使之感受古建筑跨越时空的美,并思考古建筑的保护等问题。
4、文化传承与发展:引导学生把握古建筑具备的丰富文化内涵,争取将其内化于心,提升学生自我发展的内驱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语言文字理解运用能力的训练提高;
2、依据访谈资料、现场考察和查阅文献等提炼观点的思维方式的掌握。
教学难点:
1、带领学生感受古建筑跨越时空的美,思考古建筑的保护等问题;
2、引导学生把握古建筑丰富的文化内涵,内化于心,促进自我发展。
教学方法
巍巍北塔
外观布局
内部概貌
历史变迁
艺术价值
登临感受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共赏梅山
播放视频《蚩尤故里 天下梅山》,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欣赏梅山,了解记录家乡风物的话题。
作为梅山儿女,我们又知道家乡哪些名胜古迹,哪些奇山异水?
(生答)
是的。梅山处处好风光。美丽神奇的梅山大地,无一处洞穴不幽奇,无一涧山泉不甘冽,无一幢古建筑不藏着故事,无一座新农村不展现风采。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千年古塔——新化北塔的前世今生。
二、知——分工协作,共探北塔之美
课前,已布置各组分工做好访谈、查阅文献等任务。
根据任务分工,请各小组派“小导游”为同学们展示小组的成果,带领大家共探北塔之美。
【外观布局】
大家好,我是导游( ),很荣幸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新化北塔的外观布局。
塔高44米,七层八面,青砖砌筑。
旧志记载,备砖约36万块,砌筑工艺精巧,塔身结实,经过近两百年风雨沧桑,仍屹立无恙。
塔正门书"北门锁钥"四字。
塔之入口拱门,由花岗岩石雕琢而成,门楣上浮雕双凤和双狮戏球,栩栩如生。
大门两边对联曰:“正欲凭栏舒远目,直须循级上高楼。”提醒游客要想一饱眼福,必须以循序渐进式的方式达到塔顶方可了此心愿。其实,对联还铺垫了另外一层意思,诗句句首的“正、直”两个字,暗喻当时修建北塔人士的清廉正直。
塔底层的周围栏杆上当时刻有唐代18个学士像,因长年遭受风蚀和人为破坏,原有的栏杆已经被更换了。
塔基的底座有4只金龟垫着,上边再采用巨大块石铺就而成。说到金龟,我们不得不要说这么一个故事:当时新化人们因饱受水灾,将积怨归于水龟,为了降妖除魔,避免水患,特建此塔来镇压邪魔,降伏水龟,保百姓平安,故以金龟垫底。
整座塔身呈八角形,角上镶嵌石舫,舫尾或为龙头,或为鱼尾,状如翘角。整个塔上有56条龙和鱼尾。
古塔顶部,塔刹为铸铁制作,葫芦宝顶,端庄典雅。
我的介绍到此,谢谢!
【内部概貌】
大家好,我是导游( ),很荣幸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新化北塔的内部概貌。
推开古老的大门,走入塔内。
第一层堂面可容下八席酒宴,高十米,堂顶好像一个大锅,墙壁的四个角有如刀削一样棱角分明。左右都有曲巷螺旋而上。
侧面诗碑映入眼帘,这是新化知县薛超文偕同文武官员,登上北塔后撰写的诗作。
秋雨连朝泻绿畴,登临雁塔快凝眸。
千层维幛开门见,一带资水抱槛流。
到此云霄疑得路,况偕冠屐有同游。
诸公豪兴强于我,立脚相将最上头。
塔内共七层。各层设神龛,树捐碑。
第二层:“蔚起题名”
塔的第二层厅堂内为清代新化知县的题词。题名上边是一幅八仙图,下边是一幅麒麟图,上下中间是百合仙子等图案。
第三层:“三能色齐”
第三层西面壁上的横联是“三能色齐”,出自《史记·天官书》:“三能色齐,君臣和。”
下边的竖联是“屏列梅南千嶂、珠联斗北六星”对联所表达的是在此处观赏塔外风光,得以借景抒情“天下和谐”的一种感慨。
第四层:“四美并臻”
“四美”一般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忠、孝”与“四美并臻”合为一体,意为:唯有忠孝传家之人,方能达到四美齐全的境界。
第五层:“五云捧日”
“五云”指五色瑞云,多作吉祥的征兆。明汪廷讷《广陵月》戏中有:“神霄绛阙,丽日五云浮,开绮讌,待宸游,云和一曲倚箜篌”之句。结合修塔人名的布局,可以理解为勤劳的新化人在这里修筑了人间仙境,五云呈祥,功昭捧日。
最后两层因为损毁较为严重,古碑文已很难辨认,所以不做介绍。我的介绍到此,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北塔,谢谢!
【艺术价值】
大家好,我是导游( ),很荣幸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新化北塔的艺术价值。
2013年,该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化北塔进入“国宝”行列,主要在于它的建筑艺术价值。其最耀眼的亮点,是塔的壁画。新化北塔的外部塔檐和内部各层,都绘有大量壁画。壁画的内容以神话传说、戏曲人物、动物、花草为主,构图精美,色彩艳丽,线条流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幅妻子送夫赴考图,把夫妻之间那种恩爱之情以及望夫成龙的那种情感完美地体现了出来。
一幅以“叶公好龙”为蓝本绘制的画中,一位穿官服的人,站在一条见首不见尾的巨龙前,若有所思。
塔内还有不少表现民俗风情的画作,如春耕、牧羊、游吟、泛舟等。
我的介绍到此,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北塔,谢谢!
【历史变迁】
大家好,我是导游( ),很荣幸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新化北塔的艺术价值。
清同治《新化县志》载,新化县城北郊外地势低洼。每年夏天资江洪水泛滥,大片土地被淹,庄稼无收,房屋被毁。年复一年,周而复始,百姓苦不堪言。
当时,风水学说盛行,许多地方为镇妖压邪、培植文运,纷纷建塔以改善风水。新化县城的南面是大山,北面则地势较低,按照风水师的说法,存在着“无与为对”的缺陷。为弥补风水的不足,有必要在城北建塔镇之。
据方志记载,新化北塔始建于雍正九年(1731年),原为木塔。嘉庆十二年(1807年),因木塔年久失修濒临坍塌,当地乡绅募捐改建石塔,但因资金短缺停工。
到了道光十二年(1832年),有人不忍目睹北塔成为烂尾工程,倡议由本县七大家族(黄家、晏家、张家、袁家、欧阳家、曾家)共同续建,每个家族负责修建一层。经两年的努力,终于在道光十四年(1834年)秋落成。从开始筹建到全部完工,前后历时27年。
民间传说建塔有神仙相助,施工百人,吃饭却只有99人。这也给北塔蒙上一层神秘色彩。
2019年,新化县政府以新化北塔为中心220米范围内规划的北塔综合性公园。
如今的北塔公园已成为新化居民休闲娱乐的圣地。
我的介绍到此,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北塔,谢谢!
三、诵——登塔远眺,其喜洋洋者矣
登台阶492级至第七层至高处,北望,则帆影碧波随天尽,万山嵯峨送青来;东瞩,则高楼鳞次栉比,烟柳画桥,县城自古繁华;南眺,则巍巍维山高耸,大桥卧波,家园如画;西望,则跑马岭夕阳正挂,落日余晖,风光无限。
七层堂外,南通小巷,别开一室,另有洞天,纵横有石凳,开轩见青山,左右石壁,诗画相连。人处七层绝顶,放眼远眺,县城风光,楼台城郭,烟火万家,尽收眼底;鱼龙欢跳,渔舟唱晚,捣衣声声,尽入耳来......
四、谈——传梅山薪火,谈现实建议
作为新时代的梅山人,在我们的学生群体中,却有许多人对梅山古建筑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在校园里宣传梅山的古建筑,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梅山建筑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