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百合花》《哦,香雪》人物描写对比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1《百合花》《哦,香雪》人物描写对比 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0 08: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百合花》《哦,香雪》人物描写对比
教材分析
《百合花》和《哦,香雪》这两篇课文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的教学篇目。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青春,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短篇小说虽创作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抒发的都是青春情怀,都是对青春的吟唱。《百合花》以解放战争中淮海战役为背景,描写的是1946年的中秋之夜,在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送文工团的女战士“我”到前沿包扎所,和他们到包扎所后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战争年代崇高纯洁的人际关系,小说以感人的细节描写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哦,香雪》一文写的是改革开放初期山村少女对现代生活的向往,文中展示出了“香雪们”青春的纯真和质朴,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面对新的高中生活,满怀期待,但同时又有所迷茫,他们需要人来引导他们规划好自己的高中学习生活,树立目标。指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不乏是一种好的方式。这些作品能点燃学生思考人生、积极向上的澎湃的青春热情。
本课以《百合花》和《哦,香雪》两篇小说的人物描写做一个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人物身上的真善美,感受不同历史时期年青人的青春情怀。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细读文本语言,抓住特定情境下“青春人物”的形象特点。
2.思维发展与品质: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探究小说人物的“青春痕迹”
3.文化传承与理解:品味小说人物的“青春色彩”,感受不同时代下的青春使命与责任担当。
4.审美鉴赏与提升:比较不同时代下“青春情怀”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勇于肩负时代与国家赋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教学重难点
品味小说人物的“青春色彩”,比较不同时代下“青春情怀”独特魅力,培养学生勇于肩负时代与国家赋予的责任与担当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青春的话题
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会有美好人性的彰显,青春色彩的飞扬。不过,不同时空里,人物的个性特点会有所不同。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两篇精美的小说,去领略同时代下“青春姿态”。
二、分析——寻找青春
1.分组探究
请找出《百合花》与《哦,香雪》两篇小说中“年青人”身上的青春特点。
要求:学生圈画出文中描写通讯员、香雪的语段,指出其所运用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并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按成下列表格)
2.教师拍照展示学生答案
3.表格设计
青春人物 青春的痕迹 青春的特点(真、善、美)
通讯员 (预设)课本寻找 腼腆、淳朴、热爱一切、 一心为革命、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香雪 (预设)课本寻找 美丽、羞涩、纯真无邪、淳朴、 坚毅执着、渴求知识、思想觉醒
预设:①青春人物:通讯员
第7自然段(P13)——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作装饰点缀。(有活力,爱生活,有诗意)
第42自然段(P16)——我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有活力、爱生活、有诗意)
第8自然段(P13)——他见我挨他坐下,立即张皇起来,好像他身边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局促不安,掉过脸去不好,不掉过去又不行,想站起来又不好意思。(憨实、羞涩)
第42自然段(P16)——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他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关心革命同志,有热忱的心)
第59自然段(P18、p19)——担架员的话(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描写角度:正面(动作、语言、神态等),侧面(物象如树枝、野菊花等;他人的言语)
性格特点:腼腆、淳朴、热爱一切、一心为革命、不畏牺牲、舍己为人
②青春人物: 香雪
第36自然段(p21)——“要论白,叫他们和咱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外表美丽,青春靓丽))
第47自然段(p22)——那洁如水晶的眼睛告诉你,站在车窗下的这个女孩还不知道什么叫受骗。……你望着她那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望着她那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心中会升起一种美好的感情。
(侧面描写:姑娘们的谈话,乘客的眼睛——纯真无邪,淳朴善良)
第48自然段(p23)——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有一回她向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妇女打听能自动开关的铅笔盒,还问到它的价钱。
(渴求知识)
第72自然段(p26)——“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跳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
第75自然段(p26)——“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合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
第76自然段(p27)—— “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悉悉萃萃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第77自然段(p27)——“小溪的歌唱高昂起来了,它欢腾着向前奔跑,撞击着水中的石块,不时溅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景物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幅月夜山景的图画,它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也有效的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经历了害怕——不再害怕——犹豫——坚定这一变化。虽然是在三十里的山路上完成的,但香雪却跨越了由自卑、封闭、落后到自信、开放、进步的巨大心理障碍,这一障碍的跨越正是小说要着力表现的内容——自强。
描写角度:正面(动作、语言、神态等),侧面(环境变化)
性格特点:羞涩、纯真无邪、淳朴、坚毅执着、渴求知识、思想觉醒
总结:从上面分析青春人物的形象特点来看,两篇小说都是从正面和侧面角度来让我们从青春人物的身上看到青春的痕迹:真善美。但是我们也发现,他们身上除了有共同的青春痕迹之外,似乎还有不太一样的东西。让我们探究一下。
三、探究——青春的使命
1.提问:同为年青人,为什么通讯员与香雪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青春气息有所不同?
2.合作探究:结合课前准备好的背景资料,学生交流分享;教师进行评价及补充
补充:
《百合花》选取当时流行的“战争题材”, 讲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写战争中的普通人,通过平民化的英雄人物的塑造,写出战争中的人性,表现革命战争年代特有的崇高情怀。这样就不难理解小说里的通讯员对生活的的热爱,以及他用青春热血投入到革命战争事业的赤诚心怀。
《哦,香雪》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我们国家逐步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冰雪正在融化,禁锢正在拆除,中国人民急切地想表达出对现代化社会的渴望。社会上涌动着各种欲望浪潮,苦惯了的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民渴望幸福的生活,其中也不乏追逐物欲的时髦,而香雪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精神上的东西,不稀罕现时的满足,想得到未来的幸福。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状态的企求;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小结:虽然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富有活力的青春人物,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青春的痕迹:活力、热情、淳朴天真、爱一切的人、事、物等,但他们也向我们展现了不同时代下不同青春者该有的动人的姿态,那就是勇于承担时代的责任与担当。而这正是我们新时代下的年轻人应该承继的、更应该主动去承担的。这才是青春应有的意义。
四、总结——领会青春的意义
1.观看视频《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2.学生齐读名人名言
奋斗是青春最亮的底色。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年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习近平
3.学生写下自己的青春誓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