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册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册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0 11:3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人民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国民政府派遣大批军人和官员前往原日本占领区,共接收了日伪工厂2411座,价值约20亿美元;还接收了日本侵占的大量物资、金银等,价值在1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产完全由国民党官僚资本集团控制。国民党接收大员们贪婪地掠夺财物,接收变成“劫收”。
▲当时报纸关于接收的报道
思考:抗日战争何时胜利?以什么事件为标志?抗战胜利后,中国历史发展方向如何?
1
1945年9月上海街头,人们庆祝日本战败投降,背后的标语写着庆祝世界和平,庆祝光荣胜利。
抗战胜利后民众的最大愿望是什么?
1945年9月,丰子恺漫画《炮弹做花瓶 万世乐太平》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一)时局特点
1、中共:
和平民主,民主联合政府,建新民主主义国家
2、蒋介石:
和平建国旗号,独裁内战方针,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
3、美国:
(战后苏联是唯一能与美抗衡的国家)
美推行全球扩张,扶蒋反共,企图控制中国。
4、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建国方针。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示意图
假和平,真内战
思考:国共两党在抗战胜利后建国方针为何截然不同,根源何在?
两党的阶级性质:中国共产党代表工农群众的利益,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蒋介石谋士陶希圣:“政治系想用软的一套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蒋介石为何电邀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漫画《磨好刀再杀》
原因:①迫于舆论压力;
②内战尚未准备好;
③将发动战争的责任转嫁给中国共产党
意义: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赢得了民心
“……此去重庆,谈成了对人民有利,对中国的和平建设有利。万一谈不成,蒋介石把我扣起来作为人质,他坚持内战的嘴脸便暴露无遗。 ——毛泽东
原因:揭穿阴谋,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
中共为何接受邀请?
“假和平
真内战”
原因
表现:
1.揭穿阴谋 2.争取和平
迫于舆论压力 内战尚未准备好
重庆谈判 (1945.8)
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
VS
国民党
共产党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重庆谈判
(2)目的:
国民党:内战准备不充分,借谈判拖延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揭露美蒋介石“假内战,真和平”的阴谋;争取民心
(3)概况:
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
达重庆,进行谈判。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与张治中、赫尔利、周恩来、王若飞在
延安机场合影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重庆谈判
(4)谈判焦点:①军队国有化问题,②解放区政权问题
(5)结果:《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双十协定”
①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
②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6)意义:表明了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在政治上争取了主动。迫使国民党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地位。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势力),有力推动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运动。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946.1.10,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决议。
1946.1.25,政协会议期间,国共代表在美国代表马歇尔见证下,签署了《关于停止国内冲突的命令和声明》。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1
1946年1月10日召开,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通过了会议通过了五项议案,分别为《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纲领》、《军事问题案》和《宪法草案》等五项协议,但最终被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8-1946.6)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1)
(1)内容: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2)意义:
(3)、结果: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了协议。
较场口血案: 1946年2月10日晨在重庆较场口发动了目的为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一起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血案。让人民群众看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政协决议、坚持独裁内战、践踏人民民主权利的反动面目的。
a.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及其奉行的内战政策,基本符合人民愿望;
b.是中共与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努力斗争的结果,也是中共统一战线的胜利。
〖随堂演练〗1945年9月14日,毛泽东、周恩来从重庆致电中共中央并转华中解放区负责人,要求尽快派人去上海等地办报。电报中说:“上海《新华日报》及南京、武汉、香港等地以群众面目出版的报刊,必须尽速出版。”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
A.重视报刊传媒事业的发展
B.关注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
C.争取舆论阵地以赢得人心
D.旨在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
〖随堂演练〗“近来国家的喜事接二连三的来,真是令人喜不自禁。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是一喜;中苏订约结为盟好,是一喜;毛泽东先生翩然到渝,又是一喜。”毛泽东翩然到渝的目的是( )
A.与国民党谈判,商讨第二次合作
B.召开七大,建立独立统一的新中国
C.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统一
D.确定中共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政策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
1946年6月26日,停战协定刚过有效期,蒋介石就违背“双十协定和政协会议决议,全力进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梁漱溟:“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
(一)爆发的标志: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中原解放区




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
项 别 数 目 百分比
兵力 共产党方面 120万人 1
国民党方面 430万人 3.58
地区面积 共产党方面 228.5800万平方公里 23.8%
国民党方面 731.1720万平方公里 76.2%
武器装备 共产党方面 只有陆军,装备步兵武器和少数火炮
国民党方面 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
人口 共产党方面 13606.7万人 28.6%
国民党方面 33893.3万人 71.4%
国民党在军队数量、军事装备、后备资源及外来援助等方面,都明显超过中国共产党。
内战初期,国共力量对比如此悬殊,中共何以应对?
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并具体指出:“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毛泽东选集》
1946年9月16日,毛泽东提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敌的原则,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1947年3月18日晚,毛泽提出“我军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毛泽东选集》
战略上藐视敌人!
战术上重视敌人!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军事斗争)
(二)从全面进攻到重点进攻
国民党的方针
时间
中共的方针
结果
全面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6年6月—10月
确立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方针
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30万人,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1947年3月—6月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随堂演练〗1946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城市工作部,“管理中共在国民党统治区的一切工作”。借助各种媒介,广泛发动宣传攻势,连续报道“蒋介石出卖民族利益、破坏和平、发动内战、坚持实行法西斯独裁的罪行”。中央此举旨在( )
A.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力 B.为接管城市政权作准备
C.恢复与发展城市经济 D.掌握新闻媒体的领导权
〖随堂演练〗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时,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原了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为此中国共产党
A.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B.废除封建十地所有制
c.采取积极防御的游走战争
D.开创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一)经济危机
1、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2、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官僚资本的压榨),使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受到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产阶级受到排挤和打击。国民党在人民中的信誉一落千丈。
蒋介石
孔祥熙
陈立夫
宋子文
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发放工资
人们不得不携带大捆大捆的钱前往抢购日用品的情景。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8
=
大米0.000 000 001 85两
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第二条战线
以1946年冬爆发的“抗议美军暴行”运动为标志,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声势浩大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这一运动以学生为先锋,核心是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两条战线相互配合、共同反蒋;
三、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二)政治危机
2、表现:
专制独裁:1946.11—12 ,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国民大会”(制宪国会),制订《中华民国宪法》。
评价:是国民党专制统治和蒋介石独裁的装饰品,进一步暴露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历史纵横】了解第二条战线的含义
第二条战线即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是相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战线而言的。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掀起了抗议美军暴行、反对蒋介石政权的爱国民主运动,后逐步发展成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第二条战线。
名称 存在时间 主要目标 主要功绩
革命统一战线 1924—1927年 反帝反封建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1945年 抗击日本侵略者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二条战线 1946—1949年 反对美蒋 配合了人民解放军的作战
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三条统一战线
〔概念阐释〕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控制的区域。
〖随堂演练〗内战期间,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法币,引发恶性通货膨胀。1948年,国民政府又使用各种手段强制推行“金圆券”法令,命令国统区人民必须在1948年9月30日前将所持黄金和白银全部兑换成金圆券,过期不交者一律强制没收。这些措施()
A.解决了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眉
B.维持了战争的庞大军费开支
C.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抑制了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解放区土地改革
1、依据:
2、内容:
3、意义:
1947年夏,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①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群众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的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农民们夹道欢迎土改工作队
翻身农民纷纷把自己的子弟送来参军
活跃在山东解放区的民工支前小车队
历史时期 国共十年对峙 抗战相持阶段 人民解放战争
土地政策(方针)
主要内容
作用意义
八七会议确定
土地革命总方针
打土豪,分田地
土地革命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
提高了农民生产和抗日积极性,也有利于团结地主阶级一致抗日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废除封建性半封建性剥削制度,平均分配土地、山林、水利
解放区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中国共产党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的调整
毛泽东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能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美)埃德加·斯诺《旅行于方生之地》
1
2.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南京、武汉,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1947年6月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948年夏,国共双方实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民解放战争夺取全国胜利的决战时机成熟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战略决战阶段(1948.9-1949.4)------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时间
地点
部 队
概况
意义
1948年9-11月
东北解放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东北
共歼敌47万余人
1948.11-1949.1
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共歼敌55万余人
1948.11-1949.1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华北
共歼敌52万余人
意义:①基本解放长江以北地区
②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4万人,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 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了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基础。
关门打狗
瓮中捉鳖
猛虎掏心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明方向 1949.3
1、背景:
2、召开:
3、内容:
4、意义:
三大战役胜利后,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
1949年3.5-13日,中共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又称西柏坡会议。
①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
②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③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④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进取精神;
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西柏坡精神
5、北平和谈
(1)背景:三大决战胜利,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线崩溃
(2)时/地: 1949年4月 北平
(3)结果:国民党最终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破裂。
李宗仁表示愿以中共提出的条件为基础进行和平谈判,希望能够“划江而治”。
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共代表团和以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国民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
重庆谈判和北平谈判的异同
(1)同 ①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 ②都是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两手策略。 ③中国共产党在和谈中都占据了有利地位,同国民党作斗争。 ④都由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方案。 ⑤和谈结果都被国民党破坏。
(2)异 ①背景不同:重庆谈判是国民党为准备内战争取时间;北平谈判是国民党在军事上失利,为赢得喘息时间以伺机反扑而提出的。
②两次谈判最主要的不同是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6、渡江战役——最终的胜利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在西起湖口、东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分三路发起渡江战役,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1、经过:
2、结果:
(左上图)解放南京。
(左下图)国民党的青天白日
旗被降下来。
(右上图)毛主席在看解放南
京的简报。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革命胜利的原因:
①国民党政权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应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要求,不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从而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丧失了在中国大陆的统治权。
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
1、国民党:
2、共产党: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革命胜利的意义:
1、对中国:
2、对世界: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历史的结束,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3)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的伟大事件之一。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随堂演练〗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二中全会是一次城市工作会议,是历史转变点”。林伯渠也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会议是历史上转变点
也可以说是“城市工作会议””。“历史的转变点”是指( )
A,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
C,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已经营灭
D,开始筹建新中国的准备工作
重点难点概念:新民主主义政策
所谓“新民主主义”,是指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方针和革命纲领。所谓“基本方针”,亦称“总路线”,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所以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甚至是地主阶级,也应是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所要团结的对象。所谓“革命纲领”,是指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要求中共制定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等联合起来,完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并在革命胜利后建立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政权。
亦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国体,亦即“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政体应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之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例如抗战时期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形式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式。“它既是抗日的,反对帝国主义的;又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而抗战时期中共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起来的“三三制”政权,就是新民主主义政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阶段的具体形式。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并明确把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总目标作为新民主主义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新民主主义经济成分分为五种:亦即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重点难点概念:新民主主义政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主要会议
会议 时间 (地点) 主要内容 地位或者意义
中共 一大 1921年7月(上海至嘉兴) (1)确定党的名称 (2)明确党的纲领 (3)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上海) 制定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低纲领符合中国实际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广州) 通过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八七 会议 1927年8月(汉口) (1)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2)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3)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4)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给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
贡献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地位意义
古田会议 1929年12月 (福建古田) (1)总结建军经验教训 (2)规定红军性质、宗旨和任务 (3)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4)选举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这次会议解决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殊国情中建党、建军的历史性难题,对中国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1)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2)改组中央领导机构 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 (陕西瓦窑堡)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族抗战
会议 时间地点 内容 地位意义
洛川 会议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
中共 七大 1945年春 陕西延安 (1)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 (2)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 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空前团结
中共七届 二中全会 1949年春 河北西柏坡 (1)提出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 (2)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3)提出革命胜利后党的各方面的基本政策 (4)继续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推动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对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重难点突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
阶段 时期 背景 内容 著作
萌芽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①党中央妥协退让②压制工农运动 ③放弃领导权 ①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 ②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 ③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②《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
初步形成 土地革命时期 1927-1937 ①大革命失败 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①《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②《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③《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走向成熟 抗日战争时期 1937-1945 ①抗战爆发 ②国共第二次合作 ①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②解决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重大问题 ①《论持久战》1938年
②《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③《论联合政府》1945年
丰富发展 解放战争后1946-1976 ①解放战争胜利 ②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①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三大改造 ③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②《论十大关系》1956年
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思维拓展: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核心)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群众路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党人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从中国实际出发,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是我们立国、建国的一个根本方针。
【知识拓展】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理论文章及其内容
地位与影响:
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