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1第15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0 22:18: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
第 15 课
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一、中国货币的演进进程
时间 币种 时间 币种
上古时期 海贝,仿制贝 元 钞
商朝 铜铸币 明清 白银
春秋战国 布币、刀币、圜钱、 蚁鼻钱等铜铸币 晚清 银元
秦朝 圆形方孔钱 民国 银元、法币、金圆券
宋 交子辅币与铜钱兼行 新中国 人民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
1.先秦时期: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1)自然货币的产生
原因: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古代最初被用作货币的可能是海贝。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海贝,还有用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等。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海贝在史前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在夏代纪年范围内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和商周墓葬中,屡有发现,《盐铁论·错币》中并有“夏后以玄贝”的记载。海贝是产自南方暖海的远方外来交换品,是美丽珍贵的装饰品。它开始起货币作用,似可上溯到夏代,即中国进入阶级社会、国家产生的时候。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
“保德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的商墓中,故习称“保德铜贝”,距今有3000年历史。当时出土109枚,全部被国家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保德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1971年出土于山西省保德县林遮峪村的商墓中,故习称“保德铜贝”,距今有3000年历史。当时出土109枚,全部被国家收藏于山西省博物馆。
商和西周时已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在商代晚期和西周,还出现无文字的铜仿贝。
(2)人工货币的产生——铜铸币
圆形方孔钱(铜铸币)
背景:①春秋战国各国流通形制不一的铜铸币。
②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意义:①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促进商品流通和贸易发展;
②圆形方孔钱在此后被长期沿用。







秦统一货币示意图
汉唐
长期铸造并流通圆形方孔铜钱(如汉武帝铸“五铢钱”)
西汉“五铢”铜钱范
汉武帝时开始铸造“五铢”铜钱。“五铢”铜钱的形制一直使用到唐朝初年。
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3.宋元时期: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1)北宋:①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纸币作为辅币,与铜钱兼行。
(2)元:单一流通纸币——钞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原因:
①北宋时期,中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海上贸易发达。
②北宋出现“钱荒”,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中国历代王朝铸造了大量的铜钱。由于铜钱本身价值低下,民间又有许多铜钱被囤积或销毁重铸器皿,所以铜钱流通量仍然不足,无法满足商业贸易发展的需要,出现“钱荒”)
影响:
两宋纸币(北宋的“交子”;南宋的“会子”)与铸币(铜钱)并行流通。
北宋
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来发行,称为“钞”(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明朝又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制)。
元朝
4.明清时期:白银的逐渐货币化
(1)明:明初,铜钱与纸币并行;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
(2)清: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由非法到合法并普及全社会。
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明清
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白银货币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推动了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白银逐渐成为流通货币,与铜钱兼用(从战国到元朝,贵金属金、银也时常承担货币职能,但并未成为主要货币)
明朝:
清朝:
概况
意义
2.中国近代货币的演进
(1)晚清:铸造银元。
(2)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 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发行钞票“法币”。
(4) 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先后发行金圆券和银圆券。
1840
1949
1912
1935
1948
晚清时期
民国时期
银元
法币
金圆券银元券
(1)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规定由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
通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并禁止银元的流通,将白银收为国有。在抗日
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法币急剧贬值,最终彻底崩溃。
(4)国民政府被迫于1948年再次进行币制改革,开始发行金圆券。金圆
券的贬值速度比法币更快,各地纷纷拒用金圆券,民间自动重新使用银元。
于是,国民政府又发行银圆券,仍以失败告终。
民国:币制改革
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秦——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
6.新中国:人民币
背景 随着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迅速连成一片。形势的发展急需一种统一的货币来替代原来各根据地和解放区种类庞杂、折算不便的货币。
产生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发展 从最初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影响 长期以来,人民币始终地位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法定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法定: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发行:到1999年10月1日启用新版,人民币先后共发行了五套,形成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品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意义:长期以来,人民币地位始终稳定,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华北人民政府于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庄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开始统一发行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币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
1.国际金本位制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1816年, 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背景
确立
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金本位制
确立 奔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金本位制
确立 奔溃 重塑 瓦解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1.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金本位制
建立:1816年,英国制定法案,实行金本位制。
特点: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
作用:
1)各国的金币具有法定的含金量,人们可以根据规定
自由铸造金币,金币可以自由流通,而且不易贬值。
2)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崩溃
①原因:1929年,美国爆发经济大危机,放弃金本位制,宣布停止兑换黄金,全面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制崩溃;二战导致英国负债沉重,经济衰退,英国世界金融中心地位丧失。
②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统一的标准和基础;英国、法国和美国构建了以英镑、法郎和美元为中心的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2.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建立:1944年7月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
特点:以美元中心国际货币体系
作用:
1)消极:美元取得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权
地位,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提供了有利条件。
2)促进了世界贸易发展,稳定了国际金融。
瓦解:20世纪70年代初,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
3.多元化的货币体制
建立:进入21世纪,美元仍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货币篮子中占据最大权重,是国际贸易结算和各国外汇储备的主要货币,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等的影响也在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