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0 12:48: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3、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5、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 CO2、CO C.SO2、CO2 D.NO2、CO
6、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7、党的十九大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B.扩大铅蓄电池、含汞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C.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8、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价值观:干冰用作制冷剂
B.微粒观:水变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C.守恒观:纸燃烧后质量减少,质量不守恒
D.能量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放热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A.A B.B C.C D.D
10、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 氢氧化钠固体消失 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D 向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无明显现象 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
A.A B.B C.C D.D
12、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1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1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15、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6、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 蔗糖 B. 食盐 C. 酒精 D.
17、我国是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这种可燃冰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   (填最简整数比);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18、“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19、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右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20、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 ;砍伐部分树木建立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利用无人机喷撒干冰,其灭火原理为 。
*21、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上滴1~2滴水,棉花立即燃烧起来,其诀窍就是:将一小块过氧化钠藏在棉花中。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则该反应必定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吸管的水挤向棉花,却惊奇地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除此之外,通常可燃物的燃烧还必须满足另一个条件: 。
22、氢能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氢能源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请将下列四位同学对氢能源的描述填写完整。
2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
三、实验探究题。
2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改进课本中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装置中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白磷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化学实验手册》说明: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
(3)管口系牢小气球,其作用是 。
(4)酒精是酒精灯的燃料,若不小心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要立即用湿抹布扑灭,试分析其主要的灭火原理主要是 。
2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期末练习含答案
人教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选择题。
1、2019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1个“防灾减灾日”,了解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列有关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如果是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从火场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答案】C
2、下列灭火方法不合理的是(  )
A.电器着火——用水泼灭
B.森林着火——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身上着火——就地打滚压灭
D.酒精灯内的酒精不慎洒出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答案】A
3、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答案】B 
5、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是( )
A.SO2、NO2 B. CO2、CO C.SO2、CO2 D.NO2、CO
【答案】A
6、化石燃料资源将日趋桔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核能等新能源的使用范围将越来越广。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力发电,符合“低碳经济”理念
B.风力发电时,不会对大气造成污染
C.太阳能发电时,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D.煤和石油都是化石燃料
【答案】C
7、党的十九大强调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下列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研发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缓解白色污染问题
B.扩大铅蓄电池、含汞干电池的生产,满足消费需求
C.采用碳捕集和封存技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D.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答案】B
8、下列有关化学基本概念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价值观:干冰用作制冷剂
B.微粒观:水变成冰后分子不再运动
C.守恒观:纸燃烧后质量减少,质量不守恒
D.能量观:碳与二氧化碳反应能放热
【答案】A。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两份相等质量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过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C.两份完全相同的双氧水在有无MnO2的情况下产生O2 D.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A.A B.B C.C D.D
【答案】B
10、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对该海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石油泄漏会污染海洋,所以应禁止开采海底石油
B.可以用燃烧法处理泄漏的石油,既快速又无污染
C.石油是化石燃料,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D.由于新能源的开发,可以无节制的使用石油资源
【答案】C
11、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氢氧化钠固体中加入水 氢氧化钠固体消失 氢氧化钠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B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C 向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铜 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铜起催化作用
D 向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 无明显现象 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钙恰好反应
A.A B.B C.C D.D
【答案】B
12、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倡导“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车
B.为减少“白色污染”,自带购物布袋
C.用水扑灭因电线老化短路而引起的火灾
D.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答案】C
*13、野炊时,小华发现簧火的火焰很小,于是他将木柴架空一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D.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答案】C
14、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CH4中的一种或两种。在空气中点燃该气体,用干燥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用另一个蘸有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石灰水边浑浊。根据上述实验判断,该气体成分不可能是( )
A.CO B.H2和CO C.CH4 D.H2和CH4
【答案】A
15、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A B C D
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 比较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探究铁钉生锈时O2是否参与反应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答案】B
二、填空题。
16、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 蔗糖 B. 食盐 C. 酒精 D.
【答案】C 烟花鞭炮、汽油、煤油
17、我国是全球海域可燃冰试开采连续产气时间最长的国家。已知某种可燃冰的化学式为CH4·8H2O,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可燃冰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2)这种可燃冰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C∶H∶O=   (填最简整数比);
(3)这种可燃冰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答案】(1)160 (2)3∶5∶32 (3)7.5%
18、“低碳生活”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中相对清洁的是_____;化石燃料排放的_____(化学式)气体会导致温室效应。
(2)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_____,其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将石油加热炼制,可得到不同产品,产品中的_____可以做汽车的燃料。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
【答案】(1)天然气 CO2 (2)氢气 产物无污染
(3)汽油 对汽油进行脱硫处理,采取措施把有害气体转化成无害物质
19、在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②有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1)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图示(左)和资料信息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①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②烧杯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2)为了防止失火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加油站等场所常贴有右图图标,其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填字母序号)。
(3)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的原因是 。
(4)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方的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灭火的原理是 。
【答案】可燃物;
(1)①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②白磷没有接触到空气(或氧气);
(2)A; (3)水能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清除可燃物。
20、发生森林火灾,消防队员紧急奔赴现场。使用风力灭火机强力灭火,其原理是 ;砍伐部分树木建立防火隔离带,其灭火原理又是 ;利用无人机喷撒干冰,其灭火原理为 。
【答案】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隔离可燃物;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和隔绝氧气。
*21、在化学课上老师表演了用水点火的魔术,只见老师用滴管向棉花上滴1~2滴水,棉花立即燃烧起来,其诀窍就是:将一小块过氧化钠藏在棉花中。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则该反应必定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充满好奇的小明亲自进行了该魔术,为了使反应迅速,他将一吸管的水挤向棉花,却惊奇地发现其不能燃烧起来。试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可能是:
,除此之外,通常可燃物的燃烧还必须满足另一个条件: 。
【答案】放热 他挤出的水太多,使温度降到了棉花的着火点以下, 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22、氢能源的利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以目前的技术,氢能源还不能得到广泛应用。请将下列四位同学对氢能源的描述填写完整。
【答案】①高 ②污染 ③高 ④困难
23、可燃物燃烧条件的验证实验如图所示。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请你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实验中,白磷会燃烧的是_____(选填序号)
(2)通过A、C实验对比,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
【答案】C 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
24、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时改进课本中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装置中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白磷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化学实验手册》说明:切割白磷时,应在水下进行。分析其原因是 。
(3)管口系牢小气球,其作用是 。
(4)酒精是酒精灯的燃料,若不小心打翻燃着的酒精灯,要立即用湿抹布扑灭,试分析其主要的灭火原理主要是 。
【答案】(1)a,B; (2)白磷的着火点低,容易自燃,且不和水反应;
(3)防止生成的P2O5进入空气,污染空气 (4)隔绝氧气或空气。
25、实验小组用微型实验装置“W”型玻璃管进行探究实验。
(1)用如图1装置(夹持仪器略去)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实验步骤:
I.通入N2,将 W 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 处白磷均不燃烧
II.通入空气,a 处白磷不燃烧,b 处白磷燃烧。
知识卡片:
白磷的着火点为40℃,P2O5能与水反应。
①a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P2O5。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现象是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
②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步骤 II中,a 处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2)图2用W玻璃管进行CO还原Fe2O3实验。
装置中c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Fe+3CO2 ,d处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3)如图3所示,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推入管中与二氧化锰接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填序号)。
A.过氧化氢分解能生成氧气
B.若m处粉末是木炭粉,能看到木炭燃烧
C.若m处粉末是硫粉,n处应接有尾气处理装置
D.若m处粉末是铜粉,能看到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
【答案】(1)4P+5O22P2O5;通入N2,b处白磷不燃烧,通入空气,b处白磷燃烧。
②ABC。
(2)Fe2O3+3CO2Fe+3CO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ABC。
四、计算题。
26、为了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我国研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促进CO2转化为清洁燃料CH4,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理论上22gCO2可以转化为多少gCH4?
【答案】8g。
【详解】设生成甲烷的质量为x。
CO2+4H2CH4+2H2O
44 16
22g x
x=8g
答:生成甲烷的质量为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