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七年级上册第二、三单元
复习备课2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古诗词专题复习设计
课前预习:
1、 诵读本册诗词,积累重点诗句。
2、 选择三至四句练习赏析。
相关课程标准:
“能欣赏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初步感受诗歌中的形象、作者的感情、语言和表达手法。”理解选文思想感情,了解选文主要艺术特色和表达技巧,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复习目标:
1、熟悉中考诗词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自主总结复习方法,学会归类整理。
3、尝试探索常见的答题技巧
评价任务:
1、 熟练诵读诗词,能够独立默写。
2、 能够按照答题技巧进行练习。
复习设计:
导入语
师:诗词曲的赏析,是历年考试一种常见的题型。今天我们就通过历届中考试题,探讨这类试题的体型设计和答题技巧,希望同学们能够达到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
1、 课前热身
原文内容填空
1、 远上寒山石径斜,------------------、
2、 羌管悠悠霜满地,----------,------------------。
3、 古道西风瘦马,--------,-----------------------。
4、 孤村落日残霞,-------------,------------------。
5、 --------------------,不尽长江滚滚来。
6、 《天净沙.秋思》中点明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主旨句)是------------------------。
7、 《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积极乐观及精神的诗句是------------------------。
8、 《登高》一诗中传达诗人感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句子是------------。
9、 《秋词》一诗中诗人巧妙的运用对比的修辞一改前人的悲秋观念,表现其激越向上情怀的诗句是--------------------。
10、 《天净沙.秋思》中向我们描绘的一幅温馨画面的诗句是------------------。
2、 考点梳理。
1、 品味炼字型
2、 内容情感型
3、 语言赏析型
4、 想象描述型
5、 分析技巧型
三、应考策略。
设计意图:通过历届中考习题,逐步探讨知识要点,归纳诗词赏析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在赏析中鉴赏诗歌的能力。
模式一【品味炼字型】
提问方式
(1) 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2) “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
(3) 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
应考策略
1、 将该字词放到相应句子中结合语境加以体会。
2、 分别从修辞,特点,情感,等方面分析。
模式二【内容情感型】
提问方式:
(1)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应考策略:
1、先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中的形象特点。
2、再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
模式三【想象描述型】
提问方式
(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
(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应考策略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模式四【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
(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
应考策略
1、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
(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
(2)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
(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2、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
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
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模式五【语言赏析型】
提问方式:
(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
(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
应考策略:
(1)抓关键词(动词最常见)
(2)运用了什么修辞 (拟人,比喻,夸张,对比较常用)
(3)表现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
(4)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5)告诉我们什么哲理
四、牛刀小试。
提示:任选两个课堂进行练习,其余两个作为课下作业。
练习一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 颔联部分把“生”字换成“深”好吗?为什么?
2、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精彩画面。
3、尾联部分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练习二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齐鲁青未了”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泰山的高大?“决眦入归鸟”蕴藏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整首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在写‘望’,请作具体分析。
3、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
4、品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练习三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 这首词中,作者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 “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下“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
练习四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一联是咏秋之诗的千古名句,请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作一赏析。
2、尾联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结语
诗歌是语言和情感建构起来的艺术瑰宝,只有用心领会,学会欣赏,我们才能享受到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希望同学们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进一步赏析我们学过的古诗词。
教学反思:
亮点
1、教学流程清晰明了,侧重于方法的指导。
课堂上的讲解大致分为三步:第一,告诉学生此类题型的设问方式及答题的具体步骤(以典型的高考例题为讲解例子),让学生明确答题思路及具体的给分方式;第二,根据例题的解析和方法的总结,学生做练习(找学生上黑板展示答案,然后讲评,并给出具体分值);第三,学生根据自己体会再次总结方法和大家分享。
2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能力训练。
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理解知识,提高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学生都能各尽其能,课堂很活跃。
不足
1背诵积累少。(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2、语言表达障碍。(分析类题型答案不完整表达能力太差)3、缺乏必要的训练。(不能举一反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除平时教学中的不足,就是重讲轻练,同时缺乏必要的方法指导。
第二课时
复习内容:第三单元“亲情歌吟“导学案
课前预习:
1、 积累字词完成助学第三单元自测题的“积累运用”部分。
2、 学习本单元3-4个句子进行赏析。
教学目标:
1、 学习各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2、 通过例句分析,学习写人记事性记叙文的写作方法。
3、 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感恩教育。
相关课程标准: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评价任务:
1、 熟读本单元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篇文章的故事。
2、 能结合课文例句通过赏析的方法,作文中如何写人叙事。
导学设计:
卷首语:
亲情是一把结实的伞,为你遮风挡雨。
亲情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为你抵御严寒;
亲情是一条干爽的毛巾,为你拭去泪水;
亲情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永远守护着你。
导言:父母的爱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争相歌吟的主题,学习中你最感动的亲情故事是哪个呢?请运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1、 叙事直通车
导言:父母的爱是古今中外文人墨客争相歌吟的主题,学习中你最感动的亲情故事是哪个呢?请运用一句话简洁的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题型设计:我最喜欢的课文时------------,因为-----------------------------。(提示:不多于30字)
2、 作家知多少
题型设计:
1、下列文学常识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
C、张杰当代女作家,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等,早期文学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向往爱情与美。
D、鲍尔吉原野,蒙古族作家,著有随感录《脱口而出》,散文集《百变人生》《善良是一棵矮树》等。
2、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牧的《山行》一词向来以画面鲜明,词采清丽、思情悠远、风格俊爽为人所称颂。
B、《天净沙.秋思》的题目是天净沙,是一篇悲秋作品。
C、(《秋词》其一)诗人开篇以议论起笔,否定前人的悲秋观念,表现出激越向上的诗情。
D、《秋颂》触目皆是喜气洋洋的秋熟图景,句句洋溢着心满意足的欢乐之情,写出了不同于东方的秋之歌。
3、 慧眼识真金
A我会读
题型设计:
1、 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注音:调号可要注意呦)
lú( )走 震sǒng( ) 积zǎn( ) 戏xuè( )
怂恿 桀骜不驯 怪诞 虎视眈眈 数落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鉴赏(jiàn)秕谷(bǐ)襟怀(jīn)絮说(xù)
B、觅食(mì) 和蔼(ǎi) 颏下(kē) 掳去(lǔ)
C、宿儒(sù)白颊(jiá)不妨(fáng)战栗(lì)
D、 蝉蜕(tuì)嫉妒(dù)着急(zháo)模样(mó)
B我会写
题型设计:下列词语中有六个错别字,请你分别找出来并把正确的字写出来。
人声顶沸 惴惴不安 感概 怂恿 轻篾 踌躇
蹒跚 虎视眈眈 想入菲菲 狼籍 颓唐 掉掉有余
C我理解
题型设计:请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 看到葛里高利那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带我向他承认了错误。
桀骜不驯:--------------------------------------------------。
(2)养母我恩重如山的养母,如今身处文化圈却再也找不到向您这样纯粹的人。
纯粹:-------------------------------------------------------。
(3)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等她盛上饭来,我故意说要和客人换碗,她用眼睛狠狠地“剜”我。
剜:--------------------------------------------------------。
(4)父亲说:“一想到过什么节日,我就想入非非”
想入非非:-----------------------------------------------。
4、 驻足有风景
温馨提示:有的句子不止使用一种描写手法,可要注意呦!
做题小妙招:
1、抓关键词或修辞
赏析词句的方法 2、写出了人或物的什么特点
3、 表达了什么情感
题型设计:
先写出下列各句人物描写的手法,再说出自己的理解。
A、有事快说,别耽误妈干活。我 ……要钱……( )
我的理解:----------------------------------------------------------。
B、昨晚上我们两口子,商量了一妥百妥的绝不留恋孩子啦,可是正因为她太小,觉得太冷酷无情。
我的理解:---------------------------------------------------------。
C、看着亲人一口一口吃下去,嘴嘘嘘的不断张合着,你喝一口吸溜一下,她也随着吸溜一下,似乎在协助你吃似的。
我的理解:-----------------------------------------------------------。
D、他慢慢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我的理解:-----------------------------------------------------------。
5、 拓展中提升
导言:近年来课外拓展题经常成为一类考题出现,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两个题型认真练习。
1、 例句: 仿句:
让我怎样感谢你 让我怎样感谢你
我愿想留住一株小草, --------------------,
您却给了我整个绿地。 --------------------。
2、某校初一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3、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某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该作家的书,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后继续说,“_________________。”(请在以下短文的横线处为书店老板设计一句幽默答话,让盛气凌人的名作家听后羞愧不已)
6、 感悟记心中
活动一:读懂父母的爱
导言:“爱要双向流”我们既有接受爱的权利也有付出爱的义务,请浏览本单元课文找出有关爱的回报的语句,并选择两句加以体会。
经典语句:
A、我赶紧拭干了眼泪,怕别人看见也怕他看见。
B、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C、养母我恩重如山的养母,如今身处文化圈却再也找不到向您这样纯粹的人。
D、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看着你工作。
过渡语: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沐浴在父母的关爱中,面对父母们无私的爱你想怎么报答呢?
活动二:回报父母的情
1、 说一说 回忆你最难忘的一次父爱或母爱的故事
我的记忆:---------------------------------------------------。(100字左右)
2、写一写 拟一条感恩父母的短信。(结合名言名句)
我的短息:-------------------------------------------------------。
3、做一做 为父母洗一次脚,经常锤锤背或做其它力所能及的事。
我的感受:-------------------------------------------------------。
教学反思:
亮点:导学案是我的初次尝试,通过课堂实践和这次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分别通过词语积累、文学积累、语言品味和课外知识拓展的教学步骤,一步步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预习知识,在合作探究着解决疑难。通过习题处理情况大部分学生做题效果很好。
不足:课堂容量有点大,基础落实环节用时稍长,语言赏析中对文中语言缺乏充分的朗读,理解时组织的答案不够完整,还不敢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