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二单元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二单元复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06 21: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诗词曲复习
【课前预习】
回忆本单元所学诗词曲,搜集有关描写秋的诗词歌赋。
【相关课程标准】
   语文学习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背诵、正确地默写古诗词。
  2、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3、掌握基本的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4、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5、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
   1.诵读诗词,重温展示秋天的独特视角和感受。
  2.在复习回顾中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疏漏之处。
  3.再读课文,分析概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用富有创意的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
  5.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出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
(导入)“秋日撷英”之后,秋天特有的魅力依然回荡在我们的脑海,忘不掉那像蝴蝶般翩翩起舞、火红的枫叶;忘不掉那似离弦的箭英姿飒爽、忘情的野鹤;断肠人是否还徘徊在沧桑的古道;明月独倚的有情人是否已拭干了相思泪?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第二单元的诗词曲去重温秋的成熟、淡雅、情深意长吧!
二、美好回忆
流利的背诵出第二单元几首描写秋天的诗词曲:《山 行》、《天净沙.秋思》、《渔家傲》、《苏幕遮》、《秋词》、《采桑子.重阳》、《登高》。(可以组织学生朗诵比赛)
读准字音:
石径斜 塞下 千嶂 燕然未勒 羌管 不寐 独倚
秋思 春朝 重阳 分外 胜似 碧霄 寂寥
3、诗中有画
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展开想像,用优美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呈现的画面:
a、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b、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c、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四、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欣赏画面,联想相关古诗
(引导学生写出以下画面展现的古诗句,并点评纠正默写情况)
五、鉴赏妙法
  要求:学生先流利的背诵、正确默写,再次明确鉴赏古诗词的方法:精读、深悟、鉴赏。
1.精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反复诵读,读透、读精、读的全面、读出情感。
2.深悟
  “意向”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事物。“一砖一瓦皆是史,一草一木总关情。”领悟作品时要找出能借以体现作者情感的砖瓦草木。悟出作者用心营造的情感世界。也许正如我们熟知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吧。比如:《天净沙.秋思》中作者接连用了九个意向“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成就了这首“游子思乡”、“秋思之祖”的永恒。
3.鉴赏
鉴赏什么呢?要有的放矢。
如:鉴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山 行》中,“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对比、比喻新异。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诗人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
如:鉴赏表达方式,《苏幕遮》通过绚丽高远的深秋图,用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情调悲凉。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
“方法总比问题多”,要想使语言生动形象,就要活用词语、巧用手法,相信只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就能鉴赏出作品蕴含的深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精读--深悟--鉴赏不容忽视!
六、学以致用
  1.朗读诗歌。读作者、读背景、读字音、读节奏、读情感。做到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2.悟出情感。《山行》一诗借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一系列意向,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一反历来悲秋之调 ,联想到旺盛的生命力,经得起风霜考验的枫叶以成了事理化身、精神的鼓舞。《渔家傲》通过描写边塞秋景图,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
  3.鉴赏手法。两首诗词情调不同:《山行》一改悲秋之作,热爱、赞美大自然。《渔家傲》悲壮。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渔家傲》情景相生、意境相融,刻画出边塞风景的“异”:异寒、异声、异势。
七、达标练习
1、原文填空:
(1)停车坐爱枫林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潮。
(4)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不似春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人不寐,_________________。
(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______________。
2、理解默写:
(1)诗人把景物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作者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词》一诗中表达诗人奋发进取、积极乐观精神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4)《登高》一诗中传达出诗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________。
3、展开想象
(1)我是小诗人:为“岁寒三友”松竹梅各赋一句诗。
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号入座:搜集含有“风、花、雪、月”的古诗句各一句:
七、布置作业
  1、我手写我心:正值秋季,遍地黄金,大自然到处洋溢着秋收的味道,我想,你能写一首关于秋天的诗。
2、搜集关于秋天的诗词歌赋,积累运用、并学着鉴赏。
教学反思:
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诗人正是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创作了一首首优秀诗歌。第二单元通过诗歌我们领略了秋的魅力,复习时,要在诵读的基础上,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要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经典画面,看看能否写出作者那样的凄凉与思念。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激发情趣、美好回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鉴赏妙法、学以致用这些环节。“美好的事物人人追求”,诗歌是美好的,因此,我力求各个环节的小标题也要尽量诗意一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我深知并不完美,比如“鉴赏妙法”,我还想换个称呼。最后我还设计了达标练习、布置作业用于加深学生的理解,拓展知识,巩固提高。
   诗歌在于诵读,因此本节复习课我仍安排了大量的、不同方式的读。如“美好回忆”环节,是让学生回忆第二单元所学诗歌,是第一步读;“诗中有画”环节,是让学生根据诗句说出意境,是第二步读;“画中有诗”环节,是让学生欣赏画面诵出诗句,是第三步读;“鉴赏妙法”和“学以致用”环节是在总结过如何鉴赏诗歌后,用恰当的方法分析所学诗歌,是第四步读。
  在教学实践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悟、理解、探究。课堂需要教师闪烁智慧的火花,捕捉契机,熟练的驾驭,有效地引领,以达到目标。我要继续努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