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起义
1894年,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战争
1906-1911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
1885年,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亚非拉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
辛亥革命
【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 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六单元第19课
一根香烟点燃的革命
本来革命是准备定在10月11日的。10月9日,革命党人孙武正检查炸药威力。这时,革命党人刘公的弟弟——刘同,也来看看炸弹的威力如何。但他在屋内吸起了香烟,引燃了炸弹。因为这次意外,革命党人的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在搜捕过程中,发现了革命党人的花名册。革命形势危在旦夕!情急之下,革命党人决定在当晚就发动起义。
辛亥革命是一场偶然的革命?
一、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谴警钟鸣
思考:阅读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
民族危机、清政府统治危机严重
1840
1842
1856
1860
1894
1895
1900
19012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新军、新学堂和新兴工业,省谘议局和向着立宪政府的进展,收回利权和爱国主义,所有这些,似乎预示着中国的一个新时代的黎明。
——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废除科举
兴办学堂
清末新政
编练新军,裁汰旧军
地方自治预备立宪
科举制的废除,割裂了皇权与民间联系的纽带,并为辛亥革命准备了后备力量——留学生和新军。
——萧功秦《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
废除科举 兴办学堂
出国留学
弃文从军
参加革命
——士子原有出路中断
编练新军 裁汰旧军
一个有文化的年轻人一旦参加了军队,晋升最快的道路就是进陆军特别小学。 据记载,在陆军特别小学1500至1600名毕业生中,大约只有100名在革命前被提拔为军官。实际上,这所学校产生了一批愿望受挫的,心怀不满的年轻士兵和下士的毕业生。革命情绪正是从这一类愿望受挫折的人们中萌发出来的。
——摘编自周锡瑞《改良与革命—辛亥革命在两湖》
——培养掘墓人
政治革命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族革命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地方自治 预备立宪
汉族4人 满族9人 其中皇族7人
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
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族)
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
民政大臣:善耆(皇族)
度支大臣:载泽(皇族)
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族)
陆军大臣:荫昌(满族)
海军大臣:载洵(皇族)
司法大臣:绍昌(皇族)
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
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
理藩大臣:寿耆(皇族)
——大失人心
皇
族
内
阁
清末新政给中国带来了黎明?为什么?
清末新政使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朝着走出中世纪、面向近代化方向走去。但是这个改革拖得太久,缺乏诚意,又没能注意民生,社会动荡,老百姓非常的贫困,收到压榨,民怨沸腾。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事与愿违”的改革,给中国带来了黎明前的曙光,给清朝带来的却是夕阳下的回光返照。
全国有十几个省市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分崩离析。
辛亥鼎沸,识者已知清之必亡。盖(总)督、(巡)抚什九弃城遁。以身殉节者,闽督松寿、晋抚陆钟琦、赣抚冯汝骙三人而已。
——陈刚一《甘移随笔》
二、旧邦新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低烈度革命
小业绩革命?
辛亥革命是偶然的革命?
二、武昌义帜炽城头,王气如霾一夜收
末代皇帝溥仪:剪辫、穿西服
从跪拜礼到握手礼
三、推翻帝制开新纪,共和旭起焕神州
社会习俗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
制度变革
观念变革
帝制到民主
臣民到国民
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 体现了民族和解、民主妥协、和平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精神 理性的革命
《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第一章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
第三章 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
第五章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找出两部宪法的不同点,分析辛亥革命的“改朝换代”和以往革命的“改朝换代”最大的区别在于?
主权在君
封建等级
君主专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以往的王朝更替是封建王朝的更替,是属于封建地主阶级内部的权力争夺。而辛亥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本质是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后者是朝代的更替,前者是时代的更替。
诚然辛亥革命没有能够走到底,走到它希望到达的那一步,诚然革命后的共和时代瞬息夭折,现代化的进程受到影响,但是如果设身处地地想一想,难道不觉得“毕其功于一役”的标准实在强人所难,难到近乎苛求前人。
——《两岸新编中华民国史》(民国卷上)
四、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中共虽处于幼年时期,但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对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形成了超越旧式革命的策略思想。如认识到:需要有组织严密的先进政党领导,“若能成立一个强固精密的组织,并注意促进其分子之团体的训练,那么中国彻底的大改革,或者有所依托”(1921年李大钊:《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又如强调需要建立一支革命政党掌握的可靠军队。再如强调需要有广泛的民众动员尤其是“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要坚决纠正“忽视对于民众的争取”的弱点。
——摘编自俞祖华《中国共产党对辛亥革命事业的接续与超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超越旧式革命的策略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如何践行该“策略思想”?
辛亥革命是小业绩吗?
辛亥革命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撼动了反动统治秩序的根基,在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低烈度与大业绩的革命
1882年,埃及掀起反英斗争
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起义
1894年,埃塞俄比亚发动抗意战争
1906-1911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
1885年,印度掀起反英斗争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辛亥革命不仅是中国的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也产生深远影响,它是开始,而不是结束,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还任重道远。最终,谁将带领旧中国迈向新生?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
课后练习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享有人身、财产……集会、结社、通信、信教等自由;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这些规定( )
A. 使人民真正获得了自由民主
B.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D. 确立了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
C
2.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法令,民众纷纷剪去辫子。1917年,张勋扶持清废帝复辟,京津地区民众纷纷抢购假辫子戴上。这一现象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 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了
B. 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要有一个渐进过程
C. 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取决于政权的变更
D. 民主与专制的斗争艰难曲折
D
3.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 终结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
D. 使民族国家取代了王朝国家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