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字音字形。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节俭(jiān) 稀罕(hǎn) 珊(shān)瑚岛
B.兴衰(suāi) 玉簪(zān) 拗(ào)不过
C.牛虻(mánɡ) 竹筐(kuānɡ) 惩(chěnɡ)罚
D.依偎(wēi) 眼眶(kuànɡ) 裂(liě)开嘴
【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 节俭 ”中的“俭 ”不读“ jiān ”,应读作“ jiǎn ”,“ 稀罕 ”中的“罕 ”不读“ hǎn ”,应读作“ han”;不正确;
B:“ 兴衰 ”中的“衰 ”不读“ suāi ”,应读作“shuāi”,“ 拗不过 ”中的“拗”不读“ào ”,应读作“niù”;不正确;
c: “ 惩 罚 ”中的“ 惩 ”不读“chěnɡ ”,应读作“chénɡ”;不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这个故事里,蛇醒了后( )
A.送给农夫礼物 B.把农夫咬死了
C.感谢农夫 D.逃走了
【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 《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故事的中心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故事里,蛇醒了后把农夫咬死了。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3.《牛郎织女》一文中,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仙女?( )
A.心灵手巧。 B.渴望自由。 C.向往人间。
D.善良、勇敢。 E.以上都是
【答案】E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 回顾课文《牛郎织女(一)》,从文中“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等内容可知,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渴望自由、向往人间、勇敢善良的仙女。
故答案为:E
【点评】本题考查读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平时阅读时要注意识记。
二、填空题
4.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héng
fá zhēng zhá niú péng shuāi bài
【答案】惩罚;挣扎;牛棚;衰败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惩罚、衰、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故答案为:惩罚;挣扎;牛棚;衰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做题时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这种类型的题 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5.词语搭配填空。
的日子 的惩罚
的事情 地说话
地望着 地听着
【答案】美满;厉害;紧急;亲密;远远;静静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第一组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日子 ”是美满的;“惩罚”是厉害的;“事情”是紧急的。第二组是副词和动词,“说话”可以是亲密地;“望着”可以是远远地; “听着”可以是静静地。
故答案为:美满;厉害;紧急;亲密;远远;静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6.在横线上填入不同的关联词语。
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答案】只要;就;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①这句话前面提出条件(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属于条件关系,所以用“只有……才……”②前一个分句(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个分句(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属于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故答案为:只要、就;如果、就
【点评】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7.照样子,写词语。
①干干净净(AABB): 、 、
②自由自在(ABAC): 、 、
③恋恋不舍(AABC): 、 、
④眉开眼笑(含近义词): 、 、
【答案】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风风火火;一五一十;多才多艺;人来人往;得意洋洋;生机勃勃;想入非非;虎头蛇尾;尾冰清玉洁;不知不觉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干干净净”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自由自在”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③从给出的词语“恋恋不舍”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④眉开眼笑(含近义词)
故答案为:①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风风火火②一五一十、多才多艺、人来人往③得意洋洋、生机勃勃、想入非非④虎头蛇尾、尾冰清玉洁、不知不觉 。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8.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2)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3)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
【答案】(1)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2)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3)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结合句子“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可知句中“眼中钉”意思是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2)结合句子“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可知句中“成家立业”意思是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3)结合句子“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可知句中“相依为命”意思是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故答案为:(1)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2)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3)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点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读一读词语所在的这个句子,联系上下句理解词语。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但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临别前。龙王告诫他不要将鸟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力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可无论海力布怎样劝说,但乡亲们不明原因,仍不肯搬走,他急得掉下了眼泪。
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含着泪水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庄。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9.阅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0.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加点的三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1.中哪里让你很感动,请找出来。
1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答案】9.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10.体会到海力布对大家非常照顾,热心帮助大家。
11.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12.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13.以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每次总把猎物分给村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回,他从老答鹰“手中”救出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因此,龙王给了他一块儿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但听到的话,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硬石。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的谈话,得知今晚要下雨,大山要崩塌,洪水淹没村庄。听到以后,海力布连忙回去告诉村民。可是村民不相信,在无奈之下,海力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最后村民得救了,可他变成了石头。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要素的把握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重点要通过加点词体会人物情感。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第4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要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9.第2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这是故事的起因。第3自然段写海力布借助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这是故事的经过。第4自然段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这是故事的结果。
故答案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10.“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句中海力布每次都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留很少的,说明他很无私、很热心。
故答案为:体会到海力布对大家非常照顾,热心帮助大家。
11.由第4自然段“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 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12.通过讲海力布明知说出秘密会变成石头,还是帮助了大家,说明他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故答案为: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13.复述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抓住主要情节复述即可,可以省略次要情节。
故答案为:以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每次总把猎物分给村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回,他从老答鹰“手中”救出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因此,龙王给了他一块儿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但听到的话,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硬石。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的谈话,得知今晚要下雨,大山要崩塌,洪水淹没村庄。听到以后,海力布连忙回去告诉村民。可是村民不相信,在无奈之下,海力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最后村民得救了,可他变成了石头。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课外阅读
鲁班学艺
传说,有个木匠,姓鲁,手艺高超,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要儿子们到终南山找木匠祖师学艺。可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
三儿子鲁班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祖师问他:“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鲁班答道:“三个月学到的只是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祖师点点头,拿出一把崩了口的斧头和两支又秃又弯的凿子,让鲁班磨。鲁班什么也没说很快就磨好了。祖师高兴地说:“孩子,你不怕困难,又心灵手巧,我愿意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
果然,鲁班学艺出师后,手艺更加精湛。
14.鲁木匠的三个儿子只有鲁班学成手艺的原因是( )
A.三个儿子中,鲁班最心灵手巧。
B.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学艺。
15.在文中找出描写鲁班在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的语句。
16.从鲁班和祖师的问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7.你认为鲁班学到了精湛的手艺,靠的是什么?
【答案】14.B
15.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
16.想要学到一门手艺并不难,难的是把手艺学精。
17.不怕困难、心灵手巧。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14.由“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三儿子鲁班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可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15.由第2自然段“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
16.“祖师问他: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鲁班答道:三个月学到的只是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祖师高兴地说:孩子,你不怕困难,又心灵手巧,我愿意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从鲁班和祖师的问答中,体会到了学艺不难,难在学精。
故答案为:想要学到一门手艺并不难,难的是把手艺学精。
17.这则故事通过描述鲁班为了学艺,辞别父母、千里迢迢、不怕困难,历尽艰辛拜师学艺,加上勤奋好学,心灵手巧,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故答案为:不怕困难、心灵手巧。
四、语言表达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成陈述句)
(2)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表现牛郎和老牛亲密关系的句子写在下面。
【答案】(1)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知识点】句式转换;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陈述句,应该把“怎么”去掉,把“对得起它”改成对不起它,把语气词“呢”和问号去掉,改成句号。
(2)结合题干“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从“看、伸、舔”等动作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对牛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牛郎与老牛的关系很密切,牛郎是一个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1)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9.为下面这幅图画配上恰当的文字解说。
【答案】织女被王母娘娘发现强行带回到天上。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郎和孩子们隔在天河的另一边。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题目考查对图画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课文《牛郎织女》,课文描述的是文中织女被天兵抓走,牛郎用篮子挑着两个孩子上天进行追赶的情形。从画面的描绘,可以看出天兵的凶残,织女的被迫无奈,牛郎的焦急紧迫。结合图画内容可以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织女被王母娘娘发现强行带回到天上。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郎和孩子们隔在天河的另一边。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五、写作题
20.作文。
请仔细回忆原文,把牛郎朗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缩写成一篇400字的文章。缩写时需生意:①写时要按原文顺序缩。②缩写时要有详有略,重点的部分要详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③缩写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答案】略
【知识点】其他
【解析】【分析】缩写文章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能用概括的方式压缩与中心内容意思不很密切的内容,把作文写得简洁,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简单明白地告诉别人。注意要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完整,语句也要通顺连贯。
【点评】删去与课文主要意思无关的情节,压缩与课文主要意思不很相关的情节,保留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字音字形。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
A.节俭(jiān) 稀罕(hǎn) 珊(shān)瑚岛
B.兴衰(suāi) 玉簪(zān) 拗(ào)不过
C.牛虻(mánɡ) 竹筐(kuānɡ) 惩(chěnɡ)罚
D.依偎(wēi) 眼眶(kuànɡ) 裂(liě)开嘴
2.《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这个故事里,蛇醒了后( )
A.送给农夫礼物 B.把农夫咬死了
C.感谢农夫 D.逃走了
3.《牛郎织女》一文中,织女是一个怎样的仙女?( )
A.心灵手巧。 B.渴望自由。 C.向往人间。
D.善良、勇敢。 E.以上都是
二、填空题
4.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chéng
fá zhēng zhá niú péng shuāi bài
5.词语搭配填空。
的日子 的惩罚
的事情 地说话
地望着 地听着
6.在横线上填入不同的关联词语。
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嘴里含着那颗宝石, 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7.照样子,写词语。
①干干净净(AABB): 、 、
②自由自在(ABAC): 、 、
③恋恋不舍(AABC): 、 、
④眉开眼笑(含近义词): 、 、
8.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1)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
(2)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
(3)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猎人海力布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
有一天,海力布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了一条小白蛇。原来这条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龙王为了报答海力布,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海力布,并告诉他只要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深山里各种动物说的话。海力布想,珍宝我倒不在乎,但能听懂动物的话,对猎人来说,可太有用了。临别前。龙王告诫他不要将鸟兽的话告诉别人,否则他就会变成石头。
就这样过了几年,一天,海力布又像平常一样去深山打猎。从一群鸟的谈话中得知今天晚上这里的大山要崩塌,洪水要淹没这里的村庄。海力布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急忙去催大家搬走。可无论海力布怎样劝说,但乡亲们不明原因,仍不肯搬走,他急得掉下了眼泪。
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都非常后悔,含着泪水往很远的地方走去。他们走在路上,忽然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大山崩塌了,洪水淹没了村庄。
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据说现在还能找到那块叫“海力布”的石头呢。
9.阅读故事,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
经过:
结果:
10.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从加点的三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1.中哪里让你很感动,请找出来。
12.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海力布是一个怎样的人?
13.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这个故事。
课外阅读
鲁班学艺
传说,有个木匠,姓鲁,手艺高超,他有三个儿子。一天,他要儿子们到终南山找木匠祖师学艺。可是,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
三儿子鲁班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祖师问他:“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
鲁班答道:“三个月学到的只是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祖师点点头,拿出一把崩了口的斧头和两支又秃又弯的凿子,让鲁班磨。鲁班什么也没说很快就磨好了。祖师高兴地说:“孩子,你不怕困难,又心灵手巧,我愿意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
果然,鲁班学艺出师后,手艺更加精湛。
14.鲁木匠的三个儿子只有鲁班学成手艺的原因是( )
A.三个儿子中,鲁班最心灵手巧。
B.大儿子和二儿子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学艺。
15.在文中找出描写鲁班在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的语句。
16.从鲁班和祖师的问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7.你认为鲁班学到了精湛的手艺,靠的是什么?
四、语言表达
1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改成陈述句)
(2)请在文中找出一句表现牛郎和老牛亲密关系的句子写在下面。
19.为下面这幅图画配上恰当的文字解说。
五、写作题
20.作文。
请仔细回忆原文,把牛郎朗织女(一)和牛郎织女(二)缩写成一篇400字的文章。缩写时需生意:①写时要按原文顺序缩。②缩写时要有详有略,重点的部分要详写,次要的部分要略写。③缩写要保持文章的完整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拼音
【解析】【分析】A:“ 节俭 ”中的“俭 ”不读“ jiān ”,应读作“ jiǎn ”,“ 稀罕 ”中的“罕 ”不读“ hǎn ”,应读作“ han”;不正确;
B:“ 兴衰 ”中的“衰 ”不读“ suāi ”,应读作“shuāi”,“ 拗不过 ”中的“拗”不读“ào ”,应读作“niù”;不正确;
c: “ 惩 罚 ”中的“ 惩 ”不读“chěnɡ ”,应读作“chénɡ”;不正确;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要注意区分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还要注意多音字在不同词组中的不同读音。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B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 《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故事的中心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故事里,蛇醒了后把农夫咬死了。
故答案为:B
【点评】 考查了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我们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
3.【答案】E
【知识点】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 回顾课文《牛郎织女(一)》,从文中“原来姑娘是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 名字叫织女。天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什么东西也没它美丽。”“织女身子老在机房里,手老在梭子上,劳累不用说,自由也没有了,等于关在监狱里,实在难受。她常常想,人人说天上好,天上好,天上有什么好呢?没有自由,又看不见什么。她总想离开天上,到人间去,哪怕是一天半天呢,也可以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她把这个想法跟别的仙女说了。”“织女拍拍老牛的脖子,用腮帮挨挨它的耳朵,算是跟它行见面礼。”等内容可知,织女是一个心灵手巧、渴望自由、向往人间、勇敢善良的仙女。
故答案为:E
【点评】本题考查读所学课文内容的理解,平时阅读时要注意识记。
4.【答案】惩罚;挣扎;牛棚;衰败
【知识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要注意“惩罚、衰、棚”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
故答案为:惩罚;挣扎;牛棚;衰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做题时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这种类型的题 可以提高学生准确认读拼音的能力,同时还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字书写的掌握情况。
5.【答案】美满;厉害;紧急;亲密;远远;静静
【知识点】词语搭配
【解析】【分析】第一组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课文找到答案。“ 日子 ”是美满的;“惩罚”是厉害的;“事情”是紧急的。第二组是副词和动词,“说话”可以是亲密地;“望着”可以是远远地; “听着”可以是静静地。
故答案为:美满;厉害;紧急;亲密;远远;静静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作答时要认真读完全部题目,结合词语的意思确定怎样搭配合适。作答完成后要认真读一读,仔细检查有没有更合适的搭配,即可顺利作答。
6.【答案】只要;就;如果;就
【知识点】句式衔接
【解析】【分析】①这句话前面提出条件(嘴里含着那颗宝石),后面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会产生的结果(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属于条件关系,所以用“只有……才……”②前一个分句(嘴里含着那颗宝石)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个分句(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表示假设实现后的结果,属于假设关系。所以用“如果……就……”
故答案为:只要、就;如果、就
【点评】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7.【答案】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风风火火;一五一十;多才多艺;人来人往;得意洋洋;生机勃勃;想入非非;虎头蛇尾;尾冰清玉洁;不知不觉
【知识点】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变换形式的叠词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①从给出的词语“干干净净”来看,是AABB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是一样的。
②从给出的词语“自由自在”来看,是ABA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一样的。
③从给出的词语“恋恋不舍”来看,是AABC式结构,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字是一样的。
④眉开眼笑(含近义词)
故答案为:①清清楚楚、马马虎虎、风风火火②一五一十、多才多艺、人来人往③得意洋洋、生机勃勃、想入非非④虎头蛇尾、尾冰清玉洁、不知不觉 。
【点评】分析要仿写的词语,从中找出规律,找出规律,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积累好词好句,为写作奠定基础。
8.【答案】(1)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2)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3)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知识点】词义
【解析】【分析】(1)结合句子“哥哥嫂子想独占爹娘留下来的家产,把他看成眼中钉。”可知句中“眼中钉”意思是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
(2)结合句子“你如今长大了,也该成家立业了。”可知句中“成家立业”意思是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
(3)结合句子“牛郎把老牛指给织女看,说它就是从小到大相依为命的伴儿。”可知句中“相依为命”意思是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故答案为:(1)比喻心目中最痛恨、最厌恶的人。(2)指结了婚,有了家业或建立了某项事业。(3)互相依靠着生活,谁也离不开谁。
【点评】考查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读一读词语所在的这个句子,联系上下句理解词语。
【答案】9.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10.体会到海力布对大家非常照顾,热心帮助大家。
11.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12.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13.以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每次总把猎物分给村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回,他从老答鹰“手中”救出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因此,龙王给了他一块儿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但听到的话,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硬石。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的谈话,得知今晚要下雨,大山要崩塌,洪水淹没村庄。听到以后,海力布连忙回去告诉村民。可是村民不相信,在无奈之下,海力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最后村民得救了,可他变成了石头。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记叙文要素的把握能力,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找到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重点要通过加点词体会人物情感。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第4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把握,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复述,对课文内容的复述要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9.第2自然段写海力布救了小白蛇,小白蛇要报答他,这是故事的起因。第3自然段写海力布借助着宝石得到了可怕的消息,劝说乡亲们搬家,这是故事的经过。第4自然段写乡亲们得救了,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海力布,这是故事的结果。
故答案为:海力布救了龙王的女儿,得到了宝石。;海力布劝乡亲们搬家。;海力布为了救乡亲,自己变成了石头。
10.“他热心帮助别人,每次打猎回来,总是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只留下很少的一份,大家都非常敬爱他。”句中海力布每次都把猎物分给大家,自己留很少的,说明他很无私、很热心。
故答案为:体会到海力布对大家非常照顾,热心帮助大家。
11.由第4自然段“海力布知道着急是没有用的,不把为什么要搬家说清楚,大家是不会相信的,再一迟延,灾难就要夺去乡亲们的生命。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乡亲们见海力布变成了石头。” 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要救乡亲们,只有牺牲自己,海力布为了救乡亲们,违背了龙王的忠告,把这件事的原委全告诉了乡亲们,海力布刚一说完,就变成了石头。
12.通过讲海力布明知说出秘密会变成石头,还是帮助了大家,说明他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故答案为:舍己为人,热心助人,不怕牺牲自己的人。
13.复述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抓住主要情节复述即可,可以省略次要情节。
故答案为:以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每次总把猎物分给村民,所以大家都很尊敬他。有一次回,他从老答鹰“手中”救出龙王的女儿——小白蛇。因此,龙王给了他一块儿能听懂动物说话的宝石。但听到的话,不要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成硬石。有一回,他无意中听到一群鸟的谈话,得知今晚要下雨,大山要崩塌,洪水淹没村庄。听到以后,海力布连忙回去告诉村民。可是村民不相信,在无奈之下,海力布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告诉了大家,最后村民得救了,可他变成了石头。人们世世代代都纪念着海力布。
【答案】14.B
15.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
16.想要学到一门手艺并不难,难的是把手艺学精。
17.不怕困难、心灵手巧。
【知识点】记叙文
【解析】【点评】(1)解答此题要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个给出的选项,然后分析判断。
(2)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范围第2自然段,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3)对文章语句或词语的理解一定要结合语段及文章内容。要求透过表面看实质,分析其出语句或词语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内涵。
(4)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14.由“大儿子和二儿子却在外面混了三年,根本就没到终南山,什么也没有学到。”“三儿子鲁班从小就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可知答案选B。
故答案为:B
15.由第2自然段“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可知答案。
故答案为:他翻过了一座又一座高山,跨过了一条又一条大河,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终南山下,见到了木匠祖师。
16.“祖师问他:一门手艺,有人三个月就学好了,有人三年才学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鲁班答道:三个月学到的只是皮毛,三年才能学到真本领。祖师高兴地说:孩子,你不怕困难,又心灵手巧,我愿意把全部手艺都传给你!””从鲁班和祖师的问答中,体会到了学艺不难,难在学精。
故答案为:想要学到一门手艺并不难,难的是把手艺学精。
17.这则故事通过描述鲁班为了学艺,辞别父母、千里迢迢、不怕困难,历尽艰辛拜师学艺,加上勤奋好学,心灵手巧,才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故答案为:不怕困难、心灵手巧。
18.【答案】(1)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
(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知识点】句式转换;课文内容理解
【解析】【分析】(1)这句改写陈述句,应该把“怎么”去掉,把“对得起它”改成对不起它,把语气词“呢”和问号去掉,改成句号。
(2)结合题干“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从“看、伸、舔”等动作可以看出,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的手法;通过对牛的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牛郎与老牛的关系很密切,牛郎是一个善良的人。
故答案为:(1)不好好照看它,对不起它。(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19.【答案】织女被王母娘娘发现强行带回到天上。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郎和孩子们隔在天河的另一边。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题目考查对图画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结合课文《牛郎织女》,课文描述的是文中织女被天兵抓走,牛郎用篮子挑着两个孩子上天进行追赶的情形。从画面的描绘,可以看出天兵的凶残,织女的被迫无奈,牛郎的焦急紧迫。结合图画内容可以进行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织女被王母娘娘发现强行带回到天上。牛郎披着牛皮,挑着一对儿女去追,王母娘娘拔下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牛郎和孩子们隔在天河的另一边。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
20.【答案】略
【知识点】其他
【解析】【分析】缩写文章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能用概括的方式压缩与中心内容意思不很密切的内容,把作文写得简洁,把一件复杂的事情简单明白地告诉别人。注意要保留主要内容意思准确、完整,语句也要通顺连贯。
【点评】删去与课文主要意思无关的情节,压缩与课文主要意思不很相关的情节,保留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