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上第五单元第2课时《场景》《拿波利舞曲》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上第五单元第2课时《场景》《拿波利舞曲》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12-10 17: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
《场景》《拿波利舞曲》教学设计
课题 《场景》《拿波利舞曲》 单元 5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场景》是柴可夫斯基创作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第二幕的开场音乐。乐曲开始,双簧管以动人的音色奏出温柔而略带忧伤的天鹅主题,描绘了天鹅纯洁、端庄而略带哀怨的形象。在呈示这一主题时,竖琴在弦乐陪衬下,奏出了徐缓舒展的琶音,仿佛宁静湖面上荡起的层层涟漪,天鹅主题更显柔美、清纯。《拿波利舞曲》选自《天鹅湖》第三幕,是恶魔的随从跳的一段风俗舞,这是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具有意大利音乐风格的乐曲。
学习目标 在欣赏过程中,使学生增进对舞剧音乐的认识,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涵。运用欣赏乐曲视频、分析音乐要素、视唱歌曲旋律、对比欣赏等手段,欣赏《场景》《拿波利舞曲》。3、能背唱《场景》主题旋律。知道模进创作手法,能够以模进的方式发展乐句。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场景》通过简析音色、力度等要素在音乐情绪情感发展变化中的作用,感受音乐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拿波利舞曲》通过节奏体验和音乐活动,感受作品的舞蹈性和民族风格。艺术表现:通过欣赏乐曲,感受乐曲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创意实践:通过聆听、视唱、律动(舞蹈)、讨论等方式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关系以及音乐在舞蹈中的作用。文化理解:了解芭蕾舞剧《天鹅湖》,感受其音乐魅力。
重点 欣赏乐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准确理解音乐内涵,懂得音乐要素与乐曲情感的关系。
难点 感受和简析《场景》音色、力度等要素对音乐情绪情感发展变化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四小天鹅舞曲》后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的另外一首舞曲《场景》”。 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想一想这四只小天鹅的心情怎样?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介绍舞剧《天鹅湖》:原为柴科夫斯基于1875年——1876年间为莫斯科帝国歌剧院所作的芭蕾舞剧,于1877年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剧院首演,之后作曲家将原作改编成了在音乐会上演奏的《天鹅湖》组曲,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天鹅湖是世界上最出名的芭蕾舞剧,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团的保留剧目。作品介绍:教师播放音乐视频并讲解——《场景》音乐选自剧《天鹅湖》第一幕的终场音乐也是第二幕的序曲音乐。贯穿全剧的天鹅(公主)形象的主题,表现了被恶魔变成天鹅的公主在湖面上缓慢游动,形态高贵庄重,但内心充满了哀怨的形象。作者介绍:柴可夫斯基(1840——1893)伟大的俄国作曲家。创作的三部舞剧音乐作品:《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知识积累:场景音乐是对具体场景发挥作用的音乐。 铺垫:故事情节发展,人物感情发展变化。 作用:营造戏剧性高潮,推动情节发展。作品赏析:教师分别播放音乐音频并讲解——音乐可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的演奏乐器:双簧管、竖琴、弦乐,公主,音乐显得柔美而略显哀伤。双簧管柔美动人的音色生动的刻画了公主端庄、哀婉的形象。(2)教师播放第二段音频并讲解:圆号柔润饱满的音色再现天鹅主题,小提琴和中提琴奏如泣如歌的渐渐上行的旋律。音乐情绪变得强烈,力度强。第二段音乐主题发展的过程也是情绪情感逐渐积蓄的过程。(3)教师播放第三段音频并讲解:主旋律变化再现了三次,全奏(乐曲情绪的高潮)—木管—低音弦乐。音区由高到低,力度由强到弱。配器色彩由明亮到暗淡,情绪从悲愤到哀伤、低沉。体现出对公主命运的黯然神伤和深深叹息。6、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表格。 学生欣赏图片,并听老师对舞剧《天鹅湖》进行介绍。学生听老师介绍本课所要欣赏的《场景》,了解其表现的内容。学生阅读屏幕上关于介绍作者的文字,并把作者介绍给同学。学生读一读,记一记什么是场景音乐,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欣赏作品并思考:音乐可以分为几个段落?第一段:你能听出哪几种乐器的音色?音乐塑造了剧中的哪一位人物形象?第二段音乐的主旋律和第一段有什么关系?音乐发生了哪些主要的变化?第三段音乐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主题音调有什么变化?每次主奏的乐器是什么?6、学生边欣赏边填写表格,听辨不同的部分的主奏乐器、力度、配器色彩和情绪情感。 1、了解舞剧《天鹅湖》,为欣赏本课作品做铺垫。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进一步了解作品内容,为欣赏作品打基础。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了解什么是场景音乐。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演奏乐器和旋律特点塑造的音乐形象。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和音乐感受力。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6、加深各部分主题旋律印象,巩固各部分音乐要素。
新知讲解《拿波利舞曲》 剧情介绍:剧情介绍:恶魔罗德巴特企图以他的女儿黑天鹅来迷惑王子,恶魔挥舞着黑斗篷,随即走出一个跳西班牙舞的女郎,一会儿又变成跳意大利舞的女郎。这个曲子就是那个女郎跳意大利南方拿波利的音乐。舞曲的概念:是根据舞蹈节奏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由于时代、民族特点和功能、用途的不一而有多种类型一般舞曲都具有特性鲜明的节奏。这种鲜明的节奏型,正是区别各种舞曲最重要的标志。教师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这首乐曲更具舞蹈性,主奏乐器——小号。乐曲赏析:教师分段播放乐曲音频并讲解A主题:演奏乐器——小号(明亮温暖)音符上方倒三角形记号叫做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巧。重音记号:比其他音唱得更强。节奏使音乐显得既轻快活泼又平稳从容。B主题:节奏规整、密集紧凑。而且速度越来越快。这样的节奏使音乐显得活跃,令人兴奋,有想随着音乐动起来的愿望。这是典型的塔兰泰拉舞曲风格,塔兰泰拉舞曲是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间舞曲。速度较快,临结束时逐渐加快,情绪热烈。 学生听老师去这部分剧情进行介绍。你知道什么舞曲吗?舞曲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欣赏乐曲并回答:和《场景》相比较,听听这首舞曲带给你哪些不一样的感受?你能听出舞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吗?学生欣赏乐曲各部分并回答问题学生欣赏A主题音乐并回答:演奏乐器是什么?谱子中的倒三角形记号叫什么?重音有什么作用?旋律特点怎样?学生欣赏B主题并回答:观察B段主题旋律,和A段相比较,它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1、激发学习欲望,了解剧情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2、积累舞曲相关知识。初次欣赏,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了解熟悉音乐记号的特点,听辨小号的音色特点,感受乐曲的旋律特点。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了解塔兰泰拉舞曲风格。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了《场景》音乐的抒情性和戏剧性,《拿波利舞曲》强烈的舞蹈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初步领略了柴可夫斯基舞剧音乐的魅力。柴可夫斯基将交响音乐的特征引入到舞剧音乐中,使音乐在舞剧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对舞剧音乐最突出的贡献是使舞剧音乐戏剧化和交响化,使其具有独立性,成为舞剧的灵魂。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内容。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