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观念】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酒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核心知识】
阶段特征: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主要表现: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2)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
(3)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3、主要线索:
两条主线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两种经济形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
四大变化 交通通信、饮食服饰、传媒娱乐、风俗习惯。
【知识建构】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张謇兴办实业的典型事例,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艰辛历程;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与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在华开矿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进一步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掀起了发展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曲折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内优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发展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比较落后,它们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庆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企业家代表: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还有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知识点2社会生活的变化
1.交通通信;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人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社会习俗的变化:
时期 辛亥革命前 辛亥革命后
剪辫 男子剃发留辫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放足 女子缠足 劝禁女子缠足
礼节 跪拜礼 鞠躬、握手礼
称谓 老爷、大人 “先生”,体现自由平等
3.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4.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5.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6.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X|k | B| 1 . c|
7.特点: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易错易混】
1.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近代工业,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不是在洋务运动期间。
2.“实业救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发展和壮大民族经济的作用,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实现“救国”。只有先实现政治救国,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压迫,“实业救国”道路在中国才行得通。
【唯物史观】
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落后原因及启示。
(1)发展特点:曲折发展。(2)落后的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落后的直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3)启示: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2.影响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有利因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清末、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2)不利因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环境恶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局动荡(战争不断)。
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1)特征:一是变化有限,如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很少;电影、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二是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习俗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2)成因:①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外侵略的客观产物。欧美工业国家的入侵不仅冲击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旧制度,也引起了当地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生活的变革。②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如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维新变法运动等表明,中国人在引进西方技术和机器生产活动中,能够接触新事物、感受新生活并逐渐改变自己原来的生活方式。③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创新,如辛亥革命革除封建陋习(劝禁妇女缠足等)、改穿中山装等。
【历史解释】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1)西方的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冲击。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
(3)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史料实证】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与清政府时期的洋务企业的比较
项目 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 清政府时期的洋务企业
不同点 根本目的 发展民族经济,实业救国 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性质 近代资本主义企业 官督商办、官办,带有封建色彩的资本主义企业
管理方式 近代先进的资本主义管理 封建衙门式
相同点 目的 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国家实力
阻碍 都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榨
作用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开办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度等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事及民国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知道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曲折过程。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新式教育: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了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02年清政府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创办报纸:1872年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服》,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出版机构: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知识点2 文学艺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的成就—— 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领域 代表人物 成就
文学 鲁迅 (1)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 (2)《阿Q正传》,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茅盾] 代表作《蚀》三部曲、《子夜》和《林家铺子》等 他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大变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美术 齐白石 (1)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风与淳朴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将诗、书、画、印等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 (2)擅长绘画花鸟草虫,画作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墨虾》等
徐悲鸿 (1)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2)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音乐 冼星海 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和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聂耳 (1)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 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 ]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影 赵丹、周璇等 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名师点拨】
1.京师同文馆创办于1862年,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表明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
2.《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二者创办地点都在上海。
3.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歌女红牡丹》。
【唯物史观】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1)科举制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隋朝创立科举制,适应了南北朝以来士族衰弱和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地主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政权的政治基础。
(2)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科举制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为此,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由强调门第到注重学识,由追求功名到重视实践,它反映了中国社会人才观念的巨大变化和思想观念不断解放的历史发展趋势。
(3)因此,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无论是科举制度的创立还是科举制度的废除,都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史料实证】
中国近代以来重要报刊的比较
名称 《申报》 《时务报》 《国闻报》 《民报》 《新青年》
创办时间 1872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新文化运动时期
主要内容 刊载时事,分析国内外时局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宣传民主与科学
作用 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凝聚革命力量,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动员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之一
共同 影响 促进了新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01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例1】(2022年广东广州)清末民初,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这反映了张謇( )
A.变法图强的理念 B.“实业救国”的思想 C.民主共和的观念 D.“扶清灭洋”的主张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状元实业家张謇以实业辅助教育,以教育改良实业,造福一方,影响全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张謇“实业救国”的思想,B项正确;变法图强是戊戌变法的思想,排除A项;民主共和的观念是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B项。
【例2】(2022年黑龙江大庆)下表中民族工业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
年份 拥有厂家 拥有资本 工人人数
1913 689家 33亿元 27万多
1920 1795家 50亿元 55万多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五四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数的统治地位
D.对外开放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
【答案】B
【解析】题干表格反映的是1913—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1918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因而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项正确;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兴起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与题干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五四运动爆发于1919年,于题干表格中的时间也不符,排除C项;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B项。
【例3】(2022年湖北黄冈)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 当时
时间 私人资本比重(%) 国家资本比例(%)
1894年 20.54 79.46
1913年 51.01 48.99
1920年 61.34 38.66
A.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B.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D.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图表可得出到1920年,私人资本比重逐渐上升,国家资本比例逐渐下降,体现了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短暂的春天,C项正确;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与史实不符,此时帝国主义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A项;1952年土改完成,标志自然经济最终瓦解,排除B项;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例4】(2022年广西梧州)下图是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国内因素是
A.政府鼓励及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幼 B.官督商办企业得到发展
C.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D.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12—1921年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比重的变化下降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上升,再结合所学,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掀起了实业发展的热潮,A项正确;官督商办企业发展是洋务运动时期的企业,排除B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侵略是外部原因,排除C项;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
高频考点02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在中国的出现;剪辫、易服、改称谓。(史料实证)。
【例1】(2022年北京)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类别 自行车 人力车 马车 汽车 摩托车 骡马大车
教量 64100 42900 300 2200 40 9400
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
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提出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新式交通工具的产生可以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但是传统交通工具占比更大,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自由平等是对社会发展的评价,交通工具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是北平交通工具数量,D项在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故选A项。
【例2】(2022年浙江湖州)20世纪初,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悄然发生变化。以下情景可能出现在1906年上海的有
①男子纷纷剪去辫子 ②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
③《申报》刊登《狂人日记》 ④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科举考试被废除,清政府开始开办新式学堂,学生在新式学堂学习外语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市民在电话公司拨打电话可能出现在1906年的上海。②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男子纷纷剪去辫子是辛亥革命时期,《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项。故选C项。
高频考点03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学法指导:《申报》、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新式学堂、废除科举。(史料实证)。
【例1】(2022年四川成都)150年前,一份上海出版的中文报纸在其创刊号中写到:“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秉承这样的宗旨,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它是
A.《时务报》 B.《解放日报》 C.《申报》 D.《大公报》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50年前”“上海”“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结合所学可知是《申报》。根据所学可知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报纸涉及政治、经济、社会生活 等,内容量大,通俗易懂,被誉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C项正确;《时务报》是宣传维新变法的报纸,不符题意,排除A项;《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办,排除B项;《大公报》在天津创办的,排除D项。故选C项。
【例2】(2022年四川眉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 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 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可知,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发展体育、救亡图存,选项B符合题意;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学习西方发展教育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培养竞技为国增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高频考点04 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成就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作品。(家国情怀)。
【例1】(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他认定了写实主义的艺术目标,一往无前为之呐喊、传播和奋斗;他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一大批艺术精品,表现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他是
A. 徐悲鸿 B. 齐白石 C. 冼星海 D. 聂耳
【答案】A
【解析】徐悲鸿在1930年完成油画《田横五百士》,1940年完成了国画《愚公移山》,赞誉中国民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夺取抗日最后胜利的顽强意志,A项正确;齐白石代表作《虾》,排除B项;冼星海代表作《黄河大合唱》,排除C项;聂耳为《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排除D项。故选A项。
【例2】2019年3月15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工作正式启动。作为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之一,茅盾文学奖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属于茅盾先生的作品是
A.《子夜》 B.《狂人日记》 C.《文学改良刍议》 D.《呐喊》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初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成就突出,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子夜》、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徐悲鸿的《愚公移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故A符合题意;《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呐喊》与矛盾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