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空观念】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七七事变,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从此开始。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核心知识】
阶段特征: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主要表现:
(1)局部抗战(14年抗战)开始于:九一八事变
(2)全面抗战(8年抗战)开始于:七七事变
(3)国民党抗日: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4)共产党抗日: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
3、单元线索:
一条主线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次会议 中共七大。
两大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敌后战场。
两个阶段 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
三次胜利 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五次事变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知识建构】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2022】版课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九一八事变
1.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袭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2.意义: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扩大:日军相继占领东北三省,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4.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国共产党开始领导东北抗口联军,与日军战斗。
知识点2 华北危机与一二· 九运动
1.华北危机: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向南推进。1935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知识点3 西安事变
1.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2.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名师点拨】
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但不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蒋介石不同意与共产党合作抗日;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唯物史观】
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
西安事变后,局势十分动荡。日本帝国主义希望西安事变能使内战扩大,乘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南京国民政府中的亲日派主张借机攻打西安,架空蒋介石的权力,建立亲日政权;南京国民政府中的亲英美派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维护蒋介石的统治地位和英美在华利益。中国共产党正确分析了形势,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2022】版课标·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七七事变
1.爆发: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2.意义: 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
知识点2 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
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国共两党共进行了两次合作,这两次合作有哪些不同呢?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形成标志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国民党通讯社公开发表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革命任务 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抗日
建立战线 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最后结果 合作破裂,国共开始十年内战 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这里注意: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有过两次合作。
1.第一次合作出现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国民党“一大”是形成的标志,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是破裂的标志;
2.第二次合作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具体时间是1937年9月至1946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是正式形成的标志,内战爆发是破裂的标志。
知识点3 淞沪会战
1.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意义: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知识点4 南京大屠杀
1.背景: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2.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名师点拨】
1.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前者是局部抗战的开始,主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后者是全面抗战的开始,以国共合作为主体。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是在瓦窑堡会议上,初步形成是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后,正式建立是在国共合作宣言公开发表后。
【历史解释】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原因。
(1)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推动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2)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起了主导作用。
(3)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强烈。
【家国情怀】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惨案带给我们的认识。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凶残本性。
(2)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史为鉴,吸取历史教训;应该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勿忘国耻,警钟长鸣,战争的悲剧不能重演。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杭战
【2022】版课标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出的抗战精神。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台儿庄战役
1.经过: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进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2.影响: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知识点2 保卫大武汉
1.经过:1938年6月开始,日军先后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为了保卫大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并在江西万家岭重创日军.
2.结果:1938年10月,武汉失陷,中国军队撤出武汉。
3.影响: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相持阶段。
知识点3 第三次长沙会战
1.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获得会战胜利。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名师点拨】
1.正面战场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抵抗敌人进攻的战场,大部分由国民党军队参战。
2.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唯物史观】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历史地位及作用。
(1)历史地位: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前期的主要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作用:
①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消耗了日本的军事、经济力量,对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中国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②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的开辟,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③国民党军队中爱国官兵的英勇抗战事迹,振奋了民族精神,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和进步,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2011】版课标·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平型关大捷
1.概况: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伏击日军,将日军全部歼灭。
2.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知识点2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建立根据地: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开展游击战: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
3.巩固措施: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w W w .x K b 1.c o M
知识点3 百团大战
1.目的: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2.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3.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4.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名师点拨】
1.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唯物史观】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1)从政治路线看,抗日根据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全面抗战路线,维持全国抗战局面,成为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基础。
(2)从军事战略看,抗日根据地在敌人后方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与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军。
(3)从战争进程看,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逐渐成为抗击日本侵略的中流砥柱。
【史料实证】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比较项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区别 抗战路线 片面抗战路线 全面抗战路线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国民党统治区域内划分成若干战区,正面阻击敌人(依靠政府和军队)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发动群众)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时空观念】百团大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全民坚持抗战
1.日本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造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民政府抗战: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中共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4.中国全民抗战:
国民党 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共产党 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妇女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工人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华侨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文艺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知识点2 中共七大
1.召开: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
2.内容: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发起的局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站》的声明。
2.日本的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知识点4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1.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史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历史意义:它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人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名师点拨】
1.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唯物史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2)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抗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以及牵制日军主力起了重要作用。
(3)中国共产党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坚持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击了侵华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5)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侵略、反压迫的正义战争,得到了爱国华侨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援。
【历史解释】 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战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以弱胜强:从战争双方的实力来看,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对落后的中国战胜了资本主义强国日本,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敌入侵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史料实证】比较两次国共合作的异同点。
【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01 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九一八事变的经过,蒋介石的不抵抗之策;西安事变的发动者、目的以及和平解决的历史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例1】(2022·黑龙江·大庆市肇州县肇州中学八年级期中)苏联前检察官克伦斯基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8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A项正确;七七事变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排除B项;《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排除C项;武汉会战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例2】(2022·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这是张学良送给蒋介石的挽联。世纪行过,遥想当年,当蒋介石飞赴西安,逼张学良继续攻打红军时,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A.皖南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卢沟桥事变
【答案】B
【详解】根据题干“张学良为了民族大义,对蒋介石发动“兵谏”,逼蒋抗日”联系所学可知,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对蒋介石的“兵谏" ,反映的是西安事变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B项正确;皖南事变与张学良无关,排除A项;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的事件。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的开端,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项;卢沟桥事变与张学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高频考点02 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七七事变的影响;南京大屠杀的感悟(家国情怀、唯物史观)。
【例1】(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有诗描写了中国近代一重大事变:“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这一重大事变( )
A.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B.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C.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答案】C
【详解】依据“卢沟晓月石狮吼,志士丹心雪国耻,血雨刀光战寇仇,头颅掷耀千秋”可知对应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结合所学知识,这一重大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正确;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这是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的起点,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排除AB项;1935年一二 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排除D项。故选C项。
【例2】(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济南邮政推出了纪念邮戳(下图)。下列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真相的证据中,最具有说服力的是(史料实证)( )
A.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 B.历史专著中的描述
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现场的一手史料,最有说服力,D项正确;口述材料、历史专著中的描述、回忆录都有一定的主观性,说服力不强,排除ABC项。故选D项。
高频考点03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例1】(2022·陕西·模拟预测)下面材料中两党的宣言和谈话发表之后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A.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
C.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此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可知反映的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中央向全国发表号召抗战的宣言,蒋介石也在庐山发表谈话表示抗战,在此之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D项正确;1935年一二·九运动宣告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排除A项;1936年底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确立,排除B项;1931年九一八事变宣告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从此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
【例2】(2022年广东)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1942年1月起,历时半年,广东党组织从香港秘密营救了何香凝、茅盾等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共300多人,连同其他方面的人士共800多人。这场营救
A.配合了八路军的百团大战 B.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封锁
C.打击了国民政府投降政策 D.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解析】营救身处日寇占领的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有利于赢得他们对中共的好感,从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项正确;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下半年,排除A项;材料与粉碎日军对根据地封锁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民党的投降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
高频考点04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各战役的时间、地点、指挥者、结果及意义;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例1】(2022·陕西延安中学八年级期末)蒋介石曾称:“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因此他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惜牺牲,尽力固守上海”。淞沪会战中,这一策略的实施(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B.说明蒋介石固守不抵抗政策
C.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D.使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答案】A
【详解】材料信息强调国军要尽力延长淞沪会战的时间,这有利于打破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A项正确;蒋介石固守不抵抗政策与“尽力固守上海”等信息不符合,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排除C项;武汉会战使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例2】(2022·辽宁沈阳·模拟预测)“不见鬼子不挂弦”是电影《地雷战》中一句经典的台词。影片中,八路军支授民兵的铁制地雷越来越少,武器弹药稀缺,黄村赵家庄的民兵们必须得靠智慧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地雷。影片从八路军、民兵、妇女队、儿童团等方面表现出一幅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卷。这部电影反映的是( )
A.建立民国 B.红军长征 C.敌后抗日 D.解放战争
【答案】C
【详解】根据题干中“不见鬼子不挂弦”“影片从八路军、民兵、妇女队、儿童团等方面表现出一幅胶东地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图卷。”结合所学可知,“鬼子”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称呼,材料反映中国共产党带领八路军进行敌后抗日的史实,C项正确;建立民国时共产党还未成立,排除A项;红军长征、解放战争都是国共两党之间的战争,排除BD项。故选C项。
【例3】(2022·天津武清·一模)历史地图可以使我们直观生动地了解历史。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D.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答案】D
【详解】依据题干图片上“1938年春”“台儿庄”等文字信息可知该历史事件是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将领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消灭日军一万多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D项正确;1937年9月,林彪指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排除A项;1937年7月,日军制造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也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排除B项;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排除C项。故选D项。
高频考点05 中共七大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中共七大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例】(2022·重庆·九年级期末)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灯塔指引”是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遵义会议
【答案】C
【详解】本题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星火燎原’十年内战对峙时期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力挽狂澜’是长征路上遵义会议;‘灯塔指引’是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进京赶考’是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后,党中央进入北京城,筹备新中国的经历的等事宜。因此“灯塔指引”是指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高频考点06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学法指导:常考的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国内和国际的意义。(唯物史观)。
【例1】(2022·广东·八年级单元测试)下图所示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对这次战争表述正确的是( )
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D.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这次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结合所学可知表述的是抗日战争,它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D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排除A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C项。故选D项。
【例2】(2022·山东德州·一模)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而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这段材料说明( )
A.中国战场是日军唯一的战场 B.中国拥有先进武器装备
C.中国得到世界各国的帮助 D.中国牵制日军的大量兵力
【答案】D
【详解】材料“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日本陆军共51个师团,其中34个师团和44个独立旅、混成旅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0%”反映了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量兵力,中国成为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D项正确;A项错在“唯一”,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没有涉及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帮助,排除C项。故选D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