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时空观念】
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旧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分子中广泛传播,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核心知识】
阶段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主要表现:
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新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关键词:
一条主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两大任务 反帝反封建
两个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三大事件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知识建构】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2022课标】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背景:中华民国政局混乱,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4.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5.思考: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①北京大学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云集之地。(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多在北京大学任教))
②蔡元培担任校长后,锐意改革,以“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为办学理念,提倡“学术思想自由”。
③《新青年》杂志由上海迁往北京(1917年),在北京大学形成了一个以《新青年》编辑部为核心的新文化阵营。
【时空观念】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时间 1915年
地点 上海
标志事件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 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重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知识点2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意义
6.主要内容: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提出。文学革命,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内容 诠释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针对尊孔复古的逆流,《新青年》强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揭露了礼教吃人的本质。)
提倡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口号,只有民主科学才能救中国(陈独秀首先提出)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文学 提倡白话文,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1)、内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口号:新文化运动中“民主”和“科学”口号是谁首先提出的?他将它们称为什么?
陈独秀首先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
(3)、矛头:新文化运动的斗争矛头是什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4)、文学革命:文学革命的发端是什么? 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封建礼教的是谁的什么文章?
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是文学革命的发端);鲁迅的《狂人日记》(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7.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西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8.如何正确的评价新文化运动?
性质(地位) 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进步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知识分子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为五四运动起了宣传和铺垫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 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与肯定(过于偏激)
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改造、创新,与时俱进)
【史料实证】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特点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事件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1898年 1911年 1915年开始
作用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由此我们得出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层层推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第13课 五四运动
【2022课标】
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为何还是成为列强宰割的对象?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原因: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仍然外受帝国主义的蹂躏,内有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落后,主权不能独立,中国依然受到被列强宰割的命运。
教训:中国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
3.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
4.口号: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5.在五四云的的口号中,体现运动性质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外争主权: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体现了反帝的要求。
内除国贼:矛头指向以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政府的封建统治,体现了反封建的要求。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6.扩大: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7.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8.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原因:五四运动实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目标,但是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史料实证】五四运动第一时期的相关信息
时间 1919年5月4日
地点 北京
参加者 北京3 000多名学生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要求 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 北洋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时空观念】五四运动的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方式 结果
第一阶段 (爆发) 1919年 5月4日 北京 学生 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③取消二十一条 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罢课 被镇压逮捕
第二阶段 (扩大) 1919年 6月3日 上海 工人 罢课 罢工 罢市 直接目标 得以实现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9.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彻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妥协。
爱国:从背景、口号方面去理解;反帝反封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0.意义: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1.五四精神的内涵?
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历史解释】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历史解释】
1).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最能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是“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五四运动的核心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3).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因素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民生活困苦;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时空观念】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2课标】
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
第一站:思维导图
第二站: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传播的背景:
(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曙光: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曙光的事件是什么?为什么?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给中国传来了马克思主义;
(2)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什么影响?
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开始向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一句话: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2、传播的方式:
①说一说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哪些方式?
主要有个人宣传、团体研究以及向工人宣传等方式。
②马克思主义在工人阶级中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组织工会、开办劳动补习学校和识字班、出版反映工人生活的刊物。
3.李大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颂扬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④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史料实证】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无产阶级成长和工人运动对比表
比较项 辛亥革命前 1912年—1919年
工人人数 66万 200万左右
罢工次数 100多次 130多次
规模 几百人 几千人
斗争的形式 分散斗争 同盟罢工、联合斗争
斗争目标 多为提高工资、缩短工时、改善劳动条件的经济斗争 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知识点2 中共一大的召开
5、中共一大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参加人员:毛泽东、董必武、李达、陈潭秋等13人。
(4)主要内容:
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以达到最终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
③主要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出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6、中共一大历史意义
①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中国人民踏上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光荣道路,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壮丽征程。
思考: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注意从三方面理解)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7、中共二大:(中国二大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矛盾,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时间,地点 1922年7月,中共二大,上海
奋斗目标 建设共产主义
党的最低纲领 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意义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知识点3 全国工人运动的商涨
8.背景:设立了专门的机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在党的组织和推动下,从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
9.高潮;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10.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历史解释】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在什么地方
(1)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
(4)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全国统一的政党——中国共产党。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家国情怀】
红船精神:
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唯物史观】中共“一大”有什么缺陷?“二大”如何弥补?
中共“一大”只提了最高纲领,未提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二大”在分析中国革命的实际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