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12-10 21:1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广西地区2021、2022两年物理中考真题、模拟题分类选编—光现象 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2·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如图,物体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为S'。若在镜后放置一块透明玻璃AB,则像 将(  )
A.变亮 B.变暗 C.不变 D.偏离原位置
2.(2022·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的诗中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
A.会聚 B.折射 C.发散 D.反射
3.(2022·广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墙上手影
B.水中倒影
C.水中“折筷”
D.海市蜃楼
4.(2022·广西·中考真题)“一叶障日,不见泰山。”下图中与此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影子的形成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C.渔夫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
D.光的色散
5.(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摔碎成大小不同的两块镜片后重新组合在一起,关于两块镜片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B.两块镜片都成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C.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相同 D.两块镜片都成不完整的像,像的大小不同
6.(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密林中的阳光 B.手影戏
C.海市蜃楼 D.小孔成像
7.(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3∶00 B.3∶30 C.9∶00 D.9∶30
8.(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4月30日,桂林出现日晕天象奇观如图所示,其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都属于(  )
A.光的色散 B.平面镜成像
C.光的反射 D.光的直线传播
9.(2021·广西广西·中考真题)《墨经》中记载了影子的形成等光学问题。图中与影子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
A.日食现象 B.桥的倒影
C.水中“断笔” D.雨后彩虹
10.(2022·广西桂林·一模)夜晚,小林在明亮房间里,通过一面窗户玻璃看到了自己的像,而在晴朗的白天却看不见。对于此现象,他作出如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夜晚和白天,人都可以通过这面玻璃成像
B.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夜晚发生镜面反射,白天发生漫反射
C.白天,射向这面玻璃的光全部透过玻璃,没有反射
D.白天,人通过这面玻璃成的像更小
11.(2021·广西河池·一模)如图,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的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如果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列成语中也包含了此原理的是(  )
A.镜花水月 B.鱼翔浅底 C.立竿见影 D.海市蜃楼
二、填空题
12.(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唐代卢全《月蚀》诗:“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烂:光洁灿烂)诗句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是由光的________形成的。
13.(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早在公元前4世纪,墨家就做过小孔成像的实验,该实验的原理是光的 ___________,像是 ___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14.(2022·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光的世界变幻莫测,奥秘无穷。雨后天空出现七色彩虹,这是光的__________现象,其中红、____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15.(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小明试穿新校服时,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2m处,他与镜中像的距离是 ______m,所成的像是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在纸板上扎一个小孔,将纸板与地面平行放置,当阳光直射地面时,在地面上可观察到圆形的光斑,经测量,光斑的直径为2cm,纸板与地面距离为2m,已知太阳光从太阳传到地球需要500s,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根据以上信息估算,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___________m,太阳的直径为 ___________m。
17.(2022·广西崇左·一模)一只小鸟从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已知湖水深为4m。当小鸟距离湖面5m时,小鸟在湖中的倒影距小鸟______m,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在小鸟向下俯冲的过程中,该“倒影”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2021·广西玉林·一模)小王走向正前方的玻璃窗,想看看美丽的夜景,却发现玻璃窗里有个“自己”迎面走来,这是光的________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同时她发现,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___________。
三、作图题
19.(2022·广西桂林·中考真题)请画出图中入射光线对应的反射光线。
20.(2022·广西贵港·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已知入射光AO,请画出它的反射光线OB和折射光线OC的大致方向。
21.(2022·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如图,小玲利用一块平面镜,将正午时分直射的太阳光引入一根水平管道内,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
22.(2021·广西梧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某喷水池的池底安装有一只射灯,射灯射出一束光在水面发生折射,请在图中画出这束光的折射光线大致位置。
23.(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请画出图中的反射光线。
24.(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25.(2021·广西贺州·中考真题)一条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作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 )
26.(2022·广西贵港·模拟预测)请在图中画出光线从空气通过半圆形玻璃砖并从玻璃砖射出的大致光路图。(O为玻璃砖圆心)
27.(2021·广西贵港·一模)请在图中画出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8.(2022·广西河池·中考真题)某同学做“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实验,她把半圆形玻璃砖固定在圆盘中心,让激光束沿圆盘半径入射到玻璃砖圆心处,激光束经玻璃砖折射后从半圆弧边射出(如图所示)。旋转圆盘,多次改变激光束入射角度,观察折射光线方向并记录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5
入射角
折射角
(1)做第三次实验时,忘了记录入射角的数据,结合图可知,此时的入射角为________;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________。
29.(2022·广西贺州·中考真题)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蜡烛的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1 8 8 相等
2 10 10 相等
3 15 15 相等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2)图中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0.(2021·广西百色·中考真题)小彤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图所示: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 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 _____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 _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2)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 _____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3)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___________(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5)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____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31.(2021·广西玉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了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某实验小组将一束光斜射到一块平行板玻璃砖的上表面,并让其出射光线从玻璃砖下表面射出,他们得到以下结论:
(1)当入射角θ减小时,折射角也 ___________;
(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___________的;
(3)这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的关系是 ___________的;
(4)若透过平行板玻璃砖上表面观看置于玻璃砖下表面的一枚硬币,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的 ___________(选填“深”或“浅”)。
32.(2021·广西桂林·中考真题)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小林应选择较______(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蜡烛固定在10.0cm处,发现B蜡烛在90.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
(3)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______。
33.(2021·广西贵港·中考真题)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______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
(2)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反射时,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_______。
34.(2021·广西广西·中考真题)(1)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中,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______;当入射角等于4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互相______;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______;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______;
(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己有的器材:小车、停表、长木板及小木块各一,还需要的器材有______;为了方便计时,应该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选填“大”或“小”)。
35.(2022·广西柳州·模拟预测)小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同时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光的折射规律”。在玻璃水槽中竖直放置的光屏是由E和F两个半圆形光屏组成的,NON′为两半圆的竖直分界线,MM′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其中光屏F可绕直径NON′前后折转。实验测量数据如表所示:
入射角 0° 30° 45° 60°
反射角 0° 30° 45° 60°
折射角 0° 22° 32° 41°
(1)从图可知,光是从______射入______中(选填“空气”或“水”);
(2)由实验测量数据表可知,反射角总______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_____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将光屏F绕直径NON′向后折转,则在光屏F上______。
A.只能看到反射光线
B.只能看到折射光线
C.同时看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D.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均看不到
36.(2021·广西河池·一模)如图所示,小英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反射光线在镜子前面,后面没有反射光线,在镜子后面放任何东西,都不会影响镜面对光线的反射,所以像的亮度、位置等都不会受影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详解】海市蜃楼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时,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详解】A.墙上的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在经过手所在位置时,被手遮挡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折筷”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一叶障日,不见泰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影子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后面形成的黑暗区域,是光照不到的地方,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符合题意;
B.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是利用了平面镜成像,而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从鱼身上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所以渔夫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才能叉到鱼,故C不符合题意;
D.光的色散是由于不同的光折射能力不同,使得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光的现象,是利用了折射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两块碎裂的镜子都能形成完整的像。
故选A。
6.C
【详解】A.密林中的阳光呈直线,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
B.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海市蜃楼是由于大气的不均匀导致的光的折射现象,故C符合题意;
D.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A
【详解】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
12∶00-9∶00=3∶00
故选A。
8.A
【详解】彩虹是太阳光照射到空中,穿过了漂浮在大气中的水雾,发生光的折射形成的,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色光环与彩虹的成因相同,所以也是光的色散。
故选A。
9.A
【详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比如:日食、月食、手影、皮影、立竿见影等。
A.日食是当月亮正好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而形成的,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A正确;
B.桥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断笔”是笔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C错误;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故D错误。
故选A。
10.A
【详解】ACD.小林通过窗户成像,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夜晚和白天都可能通过玻璃成像。白天、晚上射向玻璃的光都是部分透过,部分反射,而白天因环境光线太强,不易观察到玻璃中的像,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白天、夜晚所成的像的大小应相同。故A正确,CD错误;
B.射向玻璃的光,无论白天夜晚都是发生镜面反射,故B错误。
故选A。
11.C
【详解】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A.镜花水月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这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鱼翔浅底是池底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池底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池底的上方,所以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故B不符合题意;
C.立竿见影中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竿)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C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是由于空气密度不均匀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12. 虚 反射
【详解】[1][2]诗句中描述的“烂银盘”是月亮在海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13. 直线传播 倒立
【详解】[1][2] 我国著名思想家墨子和他的学生用“小孔成像”实验,解释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14. 色散 绿
【详解】[1]太阳光是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由于各种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会发生色散现象。
[2]自然界中的各种色光都可以由红绿蓝按一定的比例组成,故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15. 4 虚像
【详解】[1][2]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2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
2m×2=4m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16. 1.5×1011 1.5×109
【详解】[1]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为
s=vt=3×108m/s×500s=1.5×1011m
[2]由小孔成像原理可得
则太阳的直径为
17. 10 虚 不变
【详解】[1]小鸟距离水面5m,小鸟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5m,则该倒影到小鸟的距离为
5m+5m=10m
[2]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平面镜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故“倒影”为虚像。
[3]可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的大小始终等于物体的大小,故“倒影”的大小不会改变。
18. 反射 减小
【详解】[1]玻璃窗相当于平面镜,玻璃窗里的“自己”是光经玻璃窗反射形成的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2]房内电灯的位置不变,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到玻璃窗的距离不变,小王靠近玻璃窗,所以房内电灯通过玻璃成的像与她本人的距离减小。
19.
【详解】如图所示,入射角为60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0.
【详解】在法线右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OB;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OC,如图所示:
21.
【详解】将正午时分直射的太阳光引入一根水平管道,可知入射光线向下、反射光线水平向左,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法线垂直于平面镜,根据图中法线的位置,过入射点作法线的垂线得到平面镜的位置,如图所示:
22.
【详解】由题意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下图所示:
23.
【详解】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画出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
24.
【详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25.
【详解】过入射点作法线,在法线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为反射角,度数等于入射角为90°-30°=60°,如图所示:

26.
【详解】首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作出第一条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时,由于此光线是由圆心O射出,当经过第二个折射面时,正好与该入射点处的切线垂直,因此第二次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27.
【详解】光的反射规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如下图所示:
28. 45° 小于 增大
【详解】(1)[1]图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入射角为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此时入射角的大小为45°。
(2)[2][3]由表格数据和图示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到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增大,即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9. 相等 相等 虚 垂直
【详解】(1)[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点燃的蜡烛置于玻璃板前,用另一根未点燃蜡烛去寻找点燃蜡烛的像,发现未点燃的蜡烛能与点燃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故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2]由表可知,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为8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8cm;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10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0cm;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15cm时,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15cm,故可得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在光屏上不能出现蜡烛的像,故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4]由图可知,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未点燃蜡烛与点燃蜡烛的连线与玻璃板都垂直,而未点燃蜡烛的为是点燃蜡烛的像的位置,故可得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0. 薄 位置 相同 未点燃 等于 不变 虚
【详解】(1)[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玻璃板越薄两个面成的像越近,对实验影响越小。
[2][3]将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这样能透过玻璃板观察到像,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实验中应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2)[4]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像和物大小关系。
(3)[5]标记蜡烛A、B的位置,通过测量可知,B到镜面的距离等于蜡烛A到镜面的距离。
(4)[6]像与物大小相等,因此若将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则像将远离玻璃板移动;像的大小不变。
(5)[7]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由于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31. 减小 可逆 平行 浅
【详解】(1)[1]当入射角θ减小时,折射角变小,入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光线也向法线靠拢。
(2)[2]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即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此时的折射光线就是原来的入射光线。
(3)[3]光线从第一次射入玻璃的上表面时,入射角为,折射角一定,当玻璃中的光线经下表面进行第二次折射时,该折射角变为入射角,根据光路可逆,那么此时的折射角的大小为,故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与离开玻璃砖后的光线的关系是平行的。
(4)[4]根据光路可逆,可以把离开玻璃板的光线看成是一枚硬币经反射发出的光线,逆着光线看过去,即可发现原来的一束光进入玻璃砖前的光线为折射后的光线,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看过了即为硬币的像,故此像在硬币的上方,故看到硬币的位置比实际的浅。
32. 薄 相等 相等 不变
【详解】(1)[1]由于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成像,如果玻璃板太厚,会出现两个像,影响实验效果,而玻璃板的两个像基本重合,对实验影响较小,所以应选择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2]A蜡烛固定在10.0cm处,发现B蜡烛在90.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此时物距和像距都为40.0cm,所以可以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3]B蜡烛能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因为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位置无关,所以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不变。
33. 漫 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没有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详解】(1)[1]由于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光,故由于光在E板发生漫反射。
(2)[2]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三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3)[3]仅仅一次无法得出结论,因为没有多次实验得到普遍规律。
34. 减小 垂直 相平 不变 刻度尺、金属片 小
【详解】(1)[1][2]光反射时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当入射角减小时,反射角减小;当入射角等于45°时,反射角也等于45°时,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垂线。
(2)[3][4] 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避免读数错误;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一直保持在沸点不变。
(3)[5][6]测量小车的速度还需要刻度尺测量路程,还需要金属片提醒计时终止;为了方便计时,延长小车的运动时间,我们还需要斜面坡度较小。
35. 空气 水 等于 小于 D
【详解】(1)[1][2]由图可知,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得出,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光是从空气射入水中。
(2)[3][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相等;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逐渐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3)[5]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若将光屏F绕直径NON′向后折转,则在光屏F上都看不到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故选D。
36.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 等效替代法 虚 不变
【详解】(1)[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2][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A侧)观察,直至看上去蜡烛B也像被点燃了一样,说明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目的是用蜡烛B替代蜡烛A的像,这种方法叫等效替代法。
(3)[4]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5]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大小不变,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蜡烛A的像大小不变。